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伟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隐逸
  • 2篇孔子
  • 1篇道德
  • 1篇杜甫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艺术特征
  • 1篇隐士
  • 1篇有所不为
  • 1篇有意
  • 1篇有意识
  • 1篇志于道
  • 1篇社会文化现象
  • 1篇气盛
  • 1篇气盛言宜
  • 1篇人格
  • 1篇人格独立
  • 1篇庄子
  • 1篇庄子自由观
  • 1篇子路

机构

  • 5篇西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张立伟

传媒

  • 3篇江汉论坛
  • 1篇文学遗产
  • 1篇孔子研究

年份

  • 2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韩愈“气盛言宜”新探——兼论“古文”的艺术特征被引量:1
1988年
一、气——性情 贞元十七年,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说:贞元十八年,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又提出了一不平则呜”说。关于“不平”,钱钟书先生认为:“韩愈的‘不平’和‘牢骚不平’并不相等,它不但指愤郁,也包括欢乐在内。先秦以来的心理学一贯主张:人‘性’的原始状态是平静,‘情’是平静遭到了骚扰,
张立伟
关键词:气盛言宜艺术特征古文心理学
孔子论隐逸三要素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重点放在论隐逸这种社会文化现象,而非论隐士其人。简单的说,隐与仕相对,可以仕而不仕即为隐。隐士固然在隐逸,但历史上好多非隐士一生中也有长长短短的隐逸行为。用这种标准看,孔子可以仕而不仕亦即是隐。这并非我凿空乱道,元代刘壎有《隐居通议》,刘凝序其书曾比较仕隐优劣,其云:“孔子为鲁司寇……六经之述,必于辙环之余,则仕又不如隐也。”可见说孔子之隐也是昔人有云了。
张立伟
关键词:孔子隐士有所不为参政社会文化现象
庄子自由观及其在后代的嬗变
1990年
自由就是成为主人。自由是人在世界的确立程度和人对世界的统治尺度。自由可以从反面规定:摆脱什么而自由,它是指人要摆脱妨碍着人的生命活动的种种束缚和桎梏;自由又可以从正面规定:实现什么而自由,它是指人投入实践,寻求自身的解放,去创造新的世界和新的自我。中国传统的自由观,主要是一种摆脱……而自由,它是由庄子奠基并通过魏晋风度落实并广泛传播开来的。
张立伟
关键词:庄子自由观逍遥游不自由魏晋风度人格独立
杜甫写丑一瞥
1988年
一杜诗中的丑有各种类型,本文论述的只是其中一种,即与道德上的恶相联系的丑.借用里普斯的说法:"凡是我们投进了对生命无价值或否定的东西,投进了冲突、缺陷或匮乏的东西,这就是丑."或德苏瓦尔认为的:"它是对于恶或病态的有意识的描绘."关于这种丑。
张立伟
关键词:杜甫道德有意识
孔子论隐逸三要素
1991年
本文用隐逸不用隐士,因重点放在论隐逸这种社会文化现象,而非论隐士其人。简单的说,隐与仕相对,可以仕而不仕即为隐。用这种眼光看,孔子可以仕而不仕即是隐。元代有《隐居通议》一书,刘凝序其书曾比较仕隐优劣,其云:“孔子为鲁司寇……六经之述,必于辙环之余,则仕又不如隐也”。可见说孔子之隐,并非我凿空乱道。一。
张立伟
关键词:孔子荀子论语子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