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大枣
  • 2篇药物
  • 2篇影像
  • 2篇萎缩性
  • 2篇萎缩性胃炎
  • 2篇胃癌
  • 2篇胃炎
  • 2篇腺癌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萎缩性
  • 2篇慢性萎缩性胃...
  • 2篇白屈菜
  • 1篇导管
  • 1篇导管腺癌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多模态
  • 1篇胰腺
  • 1篇胰腺导管
  • 1篇胰腺导管腺癌
  • 1篇影像学

机构

  • 5篇兰州医学院第...
  • 3篇兰州大学第一...

作者

  • 5篇张璇
  • 3篇张皓
  • 2篇李家仁
  • 2篇许自诚
  • 2篇王惠兰
  • 2篇王必舜
  • 1篇翟亚楠

传媒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1993
  • 1篇199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药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胶囊制剂的制造方法,由白屈菜和大枣按一定的配方和操作工艺制造而成。该药物制作方法简便,服用方便,易于临床重复,见效快,疗效好,无副作用,是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防治胃癌的理想...
许自诚李家仁张璇王必舜王惠兰张应焕
文献传递
人工智能及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inoma,PDAC)恶性程度极高且预后极差,淋巴结转移是其晚期和不良预后极为重要的指标。术前预测PDAC的淋巴结转移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最佳手术方法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传统影像学检查难以对其进行准确预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及影像组学因能够发现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影像学特征及提取图像中的定量信息而逐渐被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AI在术前评估PDAC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AI及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PDAC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和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以辅助临床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李锐彤赵海峰王晓东陈甜甜王晓欢张璇张皓
关键词: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计算机断层扫描人工智能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药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胶囊制剂的制造方法,由白屈菜和大枣按一定的配方和操作工艺制造而成。该药物制作方法简便,服用方便,易于临床重复,见效快,疗效好,无副作用,是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防治胃癌的理想...
许自诚李家仁张璇王必舜王惠兰张应焕
文献传递
上颌窦间变性脑膜瘤影像学表现一例
2024年
原发性异位脑膜瘤(PEM)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起源于颅脑及椎管以外且无脑膜覆盖的区域。本文报告了一例67岁女性原发性上颌窦间变性脑膜瘤病例,并结合文献综述对其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本例表现为左侧上颌窦内巨大肿物,MRI增强示病灶边缘花环状强化,内部存在大片坏死区域。鉴别诊断需考虑上颌窦恶性肿瘤,如颅底沟通性脑膜瘤、鳞状细胞癌等。影像学检查对于原发性异位脑膜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张璇赵祥博赵海峰翟亚楠翟亚楠
关键词:上颌窦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MRI在乳腺癌微环境缺氧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缺氧现象。缺氧是实体肿瘤的一个关键特征,通常由肿瘤的快速生长和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缺氧与肿瘤的侵袭性、治疗耐药性以及不良的临床结局紧密相关,是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MRI技术能够提供关于肿瘤微环境的重要信息,包括血管功能和细胞内缺氧状态,在无创性评估乳腺癌缺氧状态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潜力和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多模态MRI技术,如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ed imaging,DWI)和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MRI,BOLD-MRI)等在乳腺癌缺氧状态评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通过无创性缺氧评估为优化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和提升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张璇赵海峰赵祥博张皓
关键词:乳腺癌缺氧肿瘤微环境缺氧诱导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