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森煌
- 作品数:15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观察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 96例 (GCS评分为 5~ 8分 ) ,其中常规治疗组 4 6例给予脱水、激素、抗炎、止血等常规治疗 ,有手术指征者行开颅减压术 ;亚低温治疗组 5 0例除上述治疗外均于患者入院时或手术后即刻采用亚低温治疗 3~ 14 d,在应用冬眠药物的同时 ,配合全身物理降温。于颅脑损伤后 6、9个月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组的 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5 ) ;自尊、住房、收入与消费、生活环境等因子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亚低温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的其他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1)。结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张森煌文若兰郭辉
- 关键词:脑损伤治疗生活质量
- 嗅鞘细胞复合细胞外基质凝胶移植对损伤脊髓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和细胞外基质(ECM)凝胶复合移植对损伤脊髓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脊髓半横断伤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嗅鞘细胞移植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和正常组(C组),24h每组8只动物取伤段标本测水离子含量。其余动物第6周、第12周每组8只动物爬坡试验,评价下肢运动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脊髓损伤(SCI)后组织水肿,Na+、Ca2+离子浓度升高,K+、Mg2+离子浓度降低。嗅鞘细胞复合细胞外基质凝胶脊髓内移植后显著改善这些变化,使损伤细胞功能有显著恢复。结论:嗅鞘细胞复合细胞外基质凝胶脊髓内移植对SC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细胞内环境有关。
- 卢珂恩张森煌赵佳谢谦
- 关键词:嗅鞘细胞脊髓损伤
- 166例多发伤的院内救治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多发伤的院内急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66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152例,占91.6%,非手术治疗14例,占8.4%。结果本组抢救成功154例,占92.8%(154/166);死亡12例,占7.2%(12/166)。12例死亡患者多为重型颅脑损伤、肝脏破裂伤、四肢多发开放性骨折等危重型多发伤。结论紧密衔接院前急救、全面正确评估伤情、及时进行相关手术治疗,对于多发伤的救治具有较好效果。
- 卢珂恩张森煌谢谦赵佳
- 400例腹部多发伤的临床分析
- 2005年
- 目的总结多发伤时腹部伤及腹部多脏器伤的救治经验。方法收集近3年收治的腹部创伤400例,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00例中保守治疗100例,手术治疗300例。本组死亡34例(8.5%),其中死于手术前、后各13例,术中8例;死因为失血性休克18例,术后MSOF12例,感染5例。结论腹腔穿刺阳性或体征明显者应立即剖腹;腹膜已破的穿透伤大多需手术,因胃肠伤污染时间延长造成的危害远大于手术探查。
- 马威张森煌康旭
- 关键词:腹部多发伤救治经验腹腔穿刺手术探查腹部伤穿透伤
- 钝性伤致肝破裂术后胆瘘防治的相关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钝性伤致肝破裂术后并发胆瘘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3例钝性伤致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伴合并伤(占52.42%)。结果术后11例发生胆瘘,发生率10.68%,经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彻底止血、清创、引流,并辅以营养支持是防治严重肝破裂术后胆瘘的根本措施。
- 谢谦张森煌戴东
- 关键词:术后胆瘘钝性伤非手术治疗严重肝破裂合并伤
- L-精氨酸、谷氨酰胺对重度烧伤大鼠早期肝脏功能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谷氨酰胺(G1n)及两者合用(L-Arg+G1n)对重度烧伤大鼠早期肝脏功能保护和缓解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方法建立重度烧伤大鼠模型,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L-Arg组、G1n组和L-Arg+G1n组烧伤后8、16、24和48h4个时间点的肝组织NO2-/NO3-含量和门静脉血内毒素的水平。结果(1)肝组织中NO2-/NO3-含量:L-Arg组、L-Arg+G1n组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NS组、G1n组(P<0.001),NS组和G1n组又高于同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P<0.05);(2)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对照组和NS组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L-Arg组、G1n组、L-Arg+G1n组(P<0.001),Gln组低于L-Arg组(P<0.001),L-Arg+G1n组又明显低于同时段的其他组(P<0.001)。结论在重度烧伤大鼠早期,采用L-精氨酸和谷氨酰胺对保护其肝脏功能及缓解内毒素血症有良好的效果。
- 张森煌王三明李建文
- 关键词:L-精氨酸谷氨酰胺肝脏功能内毒素血症
- 通肠丸对大鼠粘连性肠梗阻回肠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通肠丸对大鼠粘连性肠梗阻回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作用。方法:复制粘连性肠梗阻大鼠模型,除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外,随机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通肠丸低、中、高剂量组及大承气汤组。通肠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0.65,1.3,2.6 g·kg-1体重ig给药,大承气汤按2.6 g·kg-1给药,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给予蒸馏水,给药容积均为10 mL·kg-1。术后5 d开始ig,各组灌服相应药物,1次/d,给药后第7天脱颈处死大鼠,立即开腹,切取距回盲部2 cm回肠0.5 g用生理盐水制备组织匀浆液,测定回肠组织中SOD,MDA,GSH-Px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SOD(63.03±20.43)U·mg-1,GSH-Px(138.91±0.36)U·mg-1,MDA(18.13±1.20)nmol·mg-1]比较,通肠丸中、高剂量组可以显著增加大鼠回肠组织中SOD,GSH-Px的活力,分别为(76.57±20.43),(87.36±15.45)U·mg-1,(168.46±15.50),(174.97±17.03)U·mg-1,降低MDA的含量(13.62±1.63),(11.71±2.20)nmol·mg-1。结论:通肠丸可以调节粘连性肠梗阻大鼠回肠组织中MDA,SOD,GSH-Px的水平,可能其抗自由基的作用是其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机制之一。
- 赵佳招婷谢峰伟张森煌
-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多发伤的一体化急救模式分析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探讨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6月~2004年6月间我院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救治的效果,分析多发伤一体化急救的模式和关键点。结果共收治128例,抢救成功101例,成功率78.9%;死亡27例,死亡率21.1%。结论1)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急救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多发伤救治的发展趋势。2)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急救治的模式:急救中心设立创伤中心、建立成套的创伤急救体系,培养高素质专业人员。多发伤的诊治由急救中心医师实施或组织实施。3)严重多发伤救治的关键点:抓好院前、院内急救-抢救生命;开展急诊手术-尽早修复损伤器官,消除致死致残因素;重视重症监护及治疗-进一步治疗原发损伤,保护各脏器功能,促进机体恢复,防止并发症。
- 马威张森煌谢谦赵佳李维
- 关键词:救治成功率创伤中心急救体系抢救生命院内急救致残因素
- 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在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转位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施行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转位植入术 ,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经过 1 5~ 10年随访 ,根据王岩等制定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百分评价法进行评定 ,结果优 8例 ,良 12例 ,可 1例。优良率为 95 %。结论 该术式可改善股骨头的血运 ,促进坏死区的修复和重建 ,临床效果好 ,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张森煌陈日景吴春辉吴养李涛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旋髂深血管髂骨瓣青壮年植入术
- 交通意外伤院内死亡原因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统计笔者所在医院车祸伤院内死亡伤员的伤情特征,在临床上把握伤员不同阶段的抢救重点,制定全面救治的抢救方案,以有效降低汽车车祸伤院内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笔者所在医院车祸伤院内死亡患者的资料,采用TRISS创伤评分法和Ridit法分析新权重值标准,计算生存概率,进一步分析汽车车祸伤院内死亡原因。结果:近5年院内车祸伤致死人数明显增加,死亡原因大多为全身多发复合伤,来院时伤情较重,且以头颈外伤死亡率最高。结论:急诊抢救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复合伤和头颈外伤者的救治工作,降低此类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 梁荣班黄涛卢珂恩赵佳张森煌
- 关键词: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