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雨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体检
  • 3篇影响因素
  • 3篇体检人群
  • 3篇脉搏波
  • 3篇健康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硬化
  • 2篇血压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硬化
  • 2篇维生素D缺乏
  • 2篇脉搏波传导
  • 2篇脉搏波传导速...
  • 2篇健康体检
  • 1篇蛋白
  • 1篇动脉僵硬
  • 1篇动脉僵硬度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灌注
  • 1篇性别差异

机构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合肥物质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1篇张晓雨
  • 6篇胡华青
  • 3篇王晓华
  • 3篇李坤
  • 1篇陶兴永
  • 1篇费广鹤
  • 1篇周波
  • 1篇王良红
  • 1篇郑美娟
  • 1篇王小雪
  • 1篇芮红霞
  • 1篇杨婷婷
  • 1篇马祖长
  • 1篇叶良平
  • 1篇尹丽萍
  • 1篇尹丽萍
  • 1篇金长清

传媒

  • 3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肿瘤代谢与营...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结节患者焦虑抑郁与Th17/Treg和炎症水平改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6
2020年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人们在体检时尤其注重对肺进行检查,得益于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普及,不仅肺癌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很多肺结节也在体检时被发现,并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重要健康问题。肺结节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研究表明情绪障碍患者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和炎症水平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结节患者焦虑抑郁与Th17/Treg和炎症水平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19年7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受试者共143例,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Ⅱ,BDI-Ⅱ)进行评估。其中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40例;肺结节患者103例,依据量表评分分为焦虑和(或)抑郁(anxiety and/or depression,AD)组41例和无焦虑抑郁(non-anxiety and non-depression,NAD)组62例。检测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百分比,计算Th17细胞绝对值;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并分析组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三组间Th17细胞百分比、Th17细胞绝对数、Th17/Treg、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D组高于HC组和NAD组(均P<0.05),HC组和NA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上指标与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Tregs百分比、IL-4、IL-10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肺结节患者焦虑和(或)抑郁比例高于男性(P<0.05)。结论肺结节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的情绪变化,进而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功能失调和低级别炎症。
王丽娜韦媛媛胡华青张晓雨郑美娟费广鹤
关键词:肺结节焦虑抑郁免疫细胞炎症
基于脉搏波分析获取的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相关影响因素探究
2021年
目的探究脉搏波分析获取的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EVR)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592例体检人群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的测量,采集空腹静脉血分析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采用中科院心功能仪器采集脉搏波压力波形,获得舒张期面积与收缩期面积计算得出SEVR值,并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间SEV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与SEVR值呈负相关(P<0.05),肌酐与SEVR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性别、心率、肌酐可能是SEVR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该研究,SEVR是一个受干扰因素较少的无创评估心肌灌注指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蔡传云胡华青张晓雨刘若男李坤
关键词:影响因素心肌灌注
早期主动脉硬化风险筛查模型的构建及验证研究
2024年
背景在心血管风险评估领域,主动脉僵硬度被认为是关键的预测指标,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被认为是无创评估主动脉硬化风险的金标准。由于技术难度等挑战,我国cfPWV检测尚未广泛开展。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早期主动脉硬化风险筛查模型,以期替代cfPWV复杂的测量过程,减少对传统测量方法的依赖。方法选取2023年5—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招募的878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8∶2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分为建模组(n=703)和验证组(n=175)。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cfPWV。依据cfPWV检查结果和相关指南,将建模组受试者分为无主动脉硬化风险(n=503)和有主动脉硬化风险(n=20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筛选变量,建立列线图评估模型。绘制模型预测主动脉硬化发生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ROC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的AUC,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临床实用性,并采用Bootstrap法重复采样1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建模组有主动脉硬化风险者年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尿素、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红蛋白(Hb)、饮酒、血脂异常、糖尿病比例高于无主动脉硬化风险者,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小板计数(PLT)低于无主动脉硬化风险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2,95%CI=1.082~1.143)、MAP(OR=1.146,95%CI=1.107~1.188)、Hb(OR=1.026,95%CI=1.004~1.049)和FBG(OR=1.353,95%CI=1.076~1.701)是主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年龄、MAP、Hb、FB
周镇森黄岩程思为张小玉张晓雨孙婷杨先军谢晖马祖长
关键词:动脉硬化主动脉僵硬度早期筛查
GLIM标准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23年
探讨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标准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并比较其与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在营养不良诊断中的一致性,以期为GLIM标准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2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运用GLIM标准及PG-SGA量表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量患者的人体组成成分,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GLIM标准与PG-SGA量表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GLIM诊断出营养不良患者112例(50.9%),其中中度营养不良85例,重度营养不良27例。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在不同年龄、体重、体质指数、右上臂围、右小腿围、手握力、体脂、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去脂体质指数、肌肉含量以及骨骼肌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PG-SGA诊断出营养不良患者158例(71.8%),其中85例为中度营养不良,73例为重度营养不良。GLIM标准和PG-SGA量表在诊断营养不良时表现出中等程度的一致性(Kappa=0.548,P<0.001),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45~0.877);但在区分不同严重程度的营养不良患者时,二者一致性水平相对较低(Kappa=0.344,P<0.001)。结论 GLIM标准与PG-SGA在诊断营养不良时一致性尚可,而在区分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时一致性较差,但这并不影响GLIM标准的临床适用性。
芮红霞张冬婷张晓雨俞会林杨婷婷周波
关键词:营养不良恶性肿瘤
安徽地区18~59岁体检人群颈股脉搏波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探索安徽地区体检人群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的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中科院合肥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734名18~59岁体检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血液学检测和cfPWV测量。采用控制年龄的偏相关分析cfPWV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是否发生主动脉硬化为结局变量(cfPWV≤10 m/s表示未发生=0,cfPWV>10 m/s表示发生=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主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8~59岁人群中,年龄增长对女性cfPWV的影响更显著。调整年龄后,男性cfPWV平均值显著高于女性(9.2 m/s比8.7 m/s,P<0.05)。控制年龄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fPWV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红蛋白(Hb)和空腹血糖(FBG)呈显著正相关。男性cfPWV与心率、尿酸(UA)、甘油三酯(TG)呈显著正相关,与尿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动脉压(MAP)、年龄、性别、FBG和尿素水平是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AP、FBG和Hb是主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四个指标预测主动脉硬化的AUC为0.928(95%CI 0.903~0.953),敏感度为0.913,特异度为0.815,准确率为87.60%。结论在18~59岁体检人群中,女性cfPWV更易受年龄的影响。cfPWV与MAP、年龄、性别、FBG呈显著正相关,与尿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年龄、MAP、FBG和Hb是主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四个指标能够准确预测主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
周镇森侯小文程思为张晓雨谢晖杨先军马祖长
关键词:主动脉硬化血管功能影响因素
健康体检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以合肥市某单位746名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9人,占65.5%,年龄为(47.2±15.6)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人口统计学和疾病信息等,并测定血清25-((OH))D和hs-CRP。将受检者按照25-(OH)D水平分为3组:非缺乏组(≥50 nmol/L)、缺乏组(25~<50 nmol/L)、严重缺乏组(<25 nmol/L)。将hs-CRP按75%百分位数分为正常组和高值组。25-(OH)D和hs-CRP的关联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和非缺乏组中hs-CRP高值发生率分别为29.8%、26.4%和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6.47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缺乏组和严重缺乏组hs-CRP高值的发生率均高于25-(OH)D非缺乏组,OR值(95%CI)分别为1.851(1.122~3.053)和2.369(1.227~4.5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是成人hs-CRP高值的危险因素,对维生素D缺乏人群的营养干预可能有利于降低机体炎症水平。
尹丽萍张晓雨丰萍璐刘若男李坤胡华青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C反应蛋白
体检人群臂间收缩压差升高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臂间收缩压差(IASBPD)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并完成动脉硬化度测试的3600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记录年龄、性别、吸烟史、大量饮酒史、高血压史、2型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总肌肉、总脂肪、体脂率,计算体质指数;使用中科院动脉硬化度测试仪测量四肢同步血压、踝肱指数(ABI),计算IASBPD值。根据IASBPD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IASBPD<10 mmHg(1 mmHg=0.133 kPa)组和IASBPD≥10 mmHg组,比较两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ASBPD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IASBPD≥10 mmHg组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肌肉、总脂肪、体脂率、高血压史比例、2型糖尿病史比例、冠心病史比例均高于IASBPD<10 mmHg组[(69.1±11.2)比(65.3±10.8)kg、(25.6±3.4)比(24.4±3.3)kg/m^(2)、(91.3±11.3)比(87.8±10.6)cm、(98.5±10.4)比(96.5±9.8)cm、(139.7±20.0)比(129.7±17.6)mmHg、(80.3±11.6)比(76.7±10.1)mmHg、(47.5±9.1)比(45.3±8.8)kg、(19.4±7.0)比(17.6±6.4)kg、(27.9%±8.5%)比(26.8%±8.1%)、41.1%比29.3%、16.6%比11.7%、13.1%比7.3%](均P<0.05);ABI低于IASBPD<10 mmHg组[(1.15±0.11)比(1.20±0.09)](均P<0.001);两组身高、吸烟及大量饮酒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收缩压、体重、ABI是IASBPD≥10 mmHg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收缩压、体重与IASBPD≥10 mmHg呈正相关,ABI与IASBPD≥10 mmHg呈负相关。结论年龄增长、收缩压升高、体重增加、ABI降低是IASBPD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张晓雨孙浩翔胡华青张悦雷玉婷张玉玲赵爽
关键词:体格检查影响因素
健康体检超重人群体质指数与部分健康指标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研究合肥市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BMI)及其与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的关系.方法 对3 640例健康体检者BMI分析,探讨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变化.结果 该人群的平均BMI为(25.47±2.83)kg/m2,其中男性(26.33±2.48)kg/m2高于女性(23.91±2.75)kg/m2;BMI在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分层组中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及年龄组BMI中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 不同性别及年龄组BMI中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差异较大,控制体重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尿酸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张晓雨王晓华叶良平
关键词:超重血压血尿酸
合肥市某单位体检人群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合肥市某单位体检人群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的合肥市某单位人员共810例为研究对象,测量810例研究对象血清25-(OH)D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25-(OH)D与血脂各指标关系的多因素分析。结果810例研究对象25-(OH)D平均浓度为(15.81±4.87)ng/mL,其中25-(OH)D缺乏者占67.7%,严重缺乏者占13.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TC、三酰甘油对数值(lgTG)和HDL-C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25-(OH)D与TC(β值=-0.015,95%CI=-0.029^-0.002,P=0.021)和lgTG(β值=-0.008,95%CI=-0.011^-0.005,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合肥市某单位体检人群25-(OH)D缺乏率高,血清25-(OH)D水平与TC和TG存在负相关。
金长清张晓雨童瑶曾金玲胡华青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血脂维生素D缺乏体检
OKR管理法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OKR(目标和关键成果)管理法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健康管理中心3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我对照研究,2019年1月-12月采用传统管理法进行管理,2020年1月-12月采用OKR管理法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职业成长、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体检客户满意度。结果: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员工工作满意度、职业成长、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体检客户的满意度,实施后的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OKR管理法可促进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促进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体检客户满意度。
张晓雨王晓华王小雪雷玉婷李坤
关键词:健康管理中心护理实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