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良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硬化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中医
  • 2篇慢性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功能
  • 2篇腹水
  • 2篇肝癌
  • 2篇肝炎
  • 2篇病人
  • 1篇凋亡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因素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肝纤维化
  • 1篇血清肝纤维化...
  • 1篇血清肝纤维化...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10篇张建良
  • 6篇殷科珊
  • 2篇吕盈盈
  • 2篇陆云飞
  • 2篇巫善明
  • 2篇陈晓蓉
  • 2篇俞媛
  • 1篇樊贞瑜
  • 1篇董平
  • 1篇王冯滨
  • 1篇程计林
  • 1篇张占卿
  • 1篇吕蓓
  • 1篇叶佩燕
  • 1篇陆伟
  • 1篇唐荣
  • 1篇陆基华
  • 1篇欧强
  • 1篇黄绍萍
  • 1篇赵红

传媒

  • 4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世界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水乳梨醇散剂与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慢性肝性脑病临床对照研究
2007年
目的评价一水乳梨醇(Lactitolum Monohydrate)散剂治疗慢性肝性脑病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0例慢性肝性脑病病人被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每天接受一水乳梨醇散荆10g和乳果糖口服液模拟剂10mL治疗。对照组24例,每天接受乳果糖口服液10mL和一水乳梨醇散剂模拟剂10g治疗。在实验开始时和实验的d3,d7.d10、d14检测病人血氨、数字连接试验和精神状态等指标。结果一水乳梨醇治疗慢性肝性脑病与乳果糖疗效相当(P〉0.05)。结论一水乳梨醇治疗慢性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殷科珊张建良陆伟
关键词:慢性肝性脑病乳果糖
肝硬化病人伴发抑郁与免疫功能的关系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研究肝硬化病人伴发抑郁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9例肝硬化病人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并按抑郁程度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TNF-α的变化。结果肝硬化病人伴发中度抑郁与无抑郁者比较,CD4细胞降低(P〈0.05)和TNF—α升高(P〈0.05)均较明显,差异有显著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在肝硬化伴有抑郁与无抑郁者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郁会加重肝硬化病人的免疫功能紊乱,进一步引起肝细胞损害。
张建良殷科珊
关键词:肝硬化抑郁症免疫功能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精神抑郁状态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伴发抑郁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11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并按抑郁程度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TNF-a。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伴发中度抑郁与无抑郁者比较,CD4^+细胞降低(P〈0.01)、CD8^+细胞升高(P〈0.05)和TNF-a升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抑郁可进一步损害慢性乙肝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张建良殷科珊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抑郁症免疫功能
Bcl-2和bax蛋白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2007年
目的研究bcl-2及相关蛋白bax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对29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分别进行bcl-2、bax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细胞凋亡检测采用TUNEL方法。结果bax蛋白在肝癌细胞中呈低表达,阳性率为20.7%,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65.1%)相比存在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Bcl-2蛋白在肝细胞癌与癌旁组织中均呈低表达,表达率分别为17.2%和24.1%,二者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cl-2蛋白和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肝癌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细胞凋亡指数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率(10.32±4.87)%低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16.14±4.92)%(P〈0.01)。在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bax阳性组与阴性组细胞凋亡指数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bcl-2阳性组与阴性组细胞凋亡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cl-2和bax蛋白的变化影响肝细胞的凋亡状态,bax蛋白起到更关键的作用。凋亡指数有可能成为判定肝细胞癌变的指标,且与组织学分级有关。
吕盈盈张建良殷科珊欧强
关键词:肝癌细胞凋亡BCL-2BAX
HIV/AIDS病人中医体质类型及舌脉特点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中医体质类型及舌脉特点,为艾滋病的预防与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中医数字化四诊仪,对57例HIV/AIDS病人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分析得到每位病人的中医体质类型及舌脉象特点。结果 HIV/AIDS病人中,平和质占50.0%,气虚质占47.0%,阴虚质及阳虚质分别占36.4%,气郁质及痰湿质分别占33.3%,湿热质占28.8%,血瘀质占22.7%。57例病人中,7种复合型体质占24.6%,3种复合型体质占22.8%,5种复合型体质占14.0%,其他数目的复合型体质占38.6%。左、右手脉象的脉位居中位所占比例分别为87.7%、80.7%,脉律不齐所占比例分别为73.7%、86.0%,脉势低平虚所占比例分别为73.7%、78.9%。57例病人中,舌色淡红者占42.1%,舌体胖占57.9%,有齿痕者占21.1%,有点刺状者占15.8%,出现裂纹舌者占78.9%,无一例病人出现瘀斑舌;57例病人的舌苔见苔白者占42.1%,灰黑苔占36.8%,黄白相兼苔占21.1%。57例病人中,苔质以薄者为最多,占33.4%;厚苔者占24.6%,腻苔、剥苔及苔少者分别占14.0%。结论 HIV/AIDS病人有着特定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其中以平和质、气虚质为主;HIV/AIDS病人的脉象主要以脉律不齐、脉势低平为主;舌象以舌体胖大、苔薄白为最多见。临床诊治HIV/AIDS病人应当辨证与辨体相结合,为病人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俞媛张建良陆云飞陈晓蓉
关键词:中医体质舌象脉象
Fibroscan联合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诊断早期肝硬化的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索Fibroscan联合血清学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诊断早期肝硬化的可行性。方法 34例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同时进行Fibroscan、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腹部B超检查和肝穿刺活检,并抽样进行胃镜检查,将非创伤性检查的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比较。应用SPSS V17.0统计学软件,将组织病理学诊断为S2、S3、S4期患者的Fibroscan与血清学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测值分别进行LSD-t检验;计算肝脏弹性值(FS值)、腹部B超检查结果及Fibroscan联合血清学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值分别与病理诊断的吻合率。结果病理诊断为S2、S3、S4期的患者,其各期的Fibroscan FS值(9.45±4.36、15.27±4.15、23.50±7.69)、血清学肝纤维化标志物HA值(96.49±49.93、180.76±67.40、396.08±97.30)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的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值显示,S2、S3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3、S4和S2、S4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roscan与病理诊断S0-1、S2、S3、S4期的吻合率分别为:33.33%、81.82%、37.50%、67.67%;腹部B超诊断基本正常、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吻合率分别为:16.67%、67.7%和16.67%;Fibroscan联合肝纤维化标志物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吻合率分别为:57.14%、91.67%、57.14%、87.50%。胃镜检查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病理诊断均显示S4期,胃镜检查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者,其病理诊断均为S2期。结论 Fibroscan与血清学肝纤维化标志物(尤其是HA)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率。若结合腹部B超和胃镜检查更有利于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
赵红吕蓓黄绍萍樊贞瑜陆基华唐荣殷科珊张建良程计林
关键词:肝纤维化FIBROSCAN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穿刺活检
性别因素对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病毒清除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性别因素对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病毒清除的影响。方法 统计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男性与女性病人之间血清病毒清除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男性与女性病人之间年龄、病程及外周血免疫细胞绝对计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年龄与病程、血清病毒水平及外周血免疫细胞绝对计数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性别、年龄及外周血免疫细胞对血清病毒清除的影响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男性病人HBsAg转阴率为23.21%,女性病人HBsAg转阴率为53.57%;男性与女性病人之间HBsAg转阴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男性病人HBeAg转阴率为44.64%,女性病人HBeAg转阴率为71.43%;男性与女性之间病人HBeAg转阴率有显著性差异(P=0.020)。男性病人HBV DNA转阴率为44.64%,女性病人HBVDNA阴转率为50.00%;男性与女性病人之间HBV DNA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P=0.643)。男性与女性病人之间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男性与女性病人之间单核细胞、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CD56^+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病人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显著低于女性病人(P=0.014,P=0.036)。年龄与病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0);年龄与血清HBsAg、HBeAg及HBVDNA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01,P=0.002,P=0.015)。病程与血清HBsAg、HBVDNA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血清HBeAg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05)。根据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的结果,男性病人HBsAg和HBeAg转阴的机会显著小于女性病人(OR=6.654,P=0.002和OR=3.784,P=0.016)。结论 性别为影响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病毒清除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是男性病人清除HBV的免疫应答相对较弱。
张占卿董平张建良王冯滨巫善明
关键词:性别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细胞绝对计数CD4^+淋巴细胞DNA阴转率CD56^+
中医外治法在肝硬化腹水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5
2016年
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肝硬化腹水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包括中药敷脐疗法、中药灌肠疗法、针灸疗法、艾灸疗法、光疗法等。中医外治法在缓解肝硬化腹水临床症状方面与中药内服疗效相当,且无胃肠道不良反应。回顾了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进展,未来建立统一的研究方案、拓宽中医外治法的应用范围是研究的新方向。
俞媛张建良陆云飞陈晓蓉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中医疗法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的焦磷酸测序与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检测试剂的比对及临床应用
2016年
目的:将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耐药突变位点的焦磷酸测序检测试剂与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Sanger测序法,简称Sanger法)检测试剂进行临床比对,为临床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研制的焦磷酸测序检测试剂与Sanger法检测试剂检测415份临床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及30例对照血清样本,并与Sanger法检测试剂比对,计算焦磷酸测序检测试剂的特异度、灵敏度及总符合率,计算Kappa值,比较2种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与经典的Sanger法检测试剂比对,焦磷酸测序检测试剂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99.82%,一致率为99.8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99 4,两者间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结论:焦磷酸测序检测试剂适合于临床对HBV样本进行耐药性诊断,其特异度、灵敏度与Sanger测序法一致性较强,且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方便、测序成本低等优点,能更快地对临床乙肝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建议,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叶佩燕夏前林张建良
肝癌顽固性血性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对改善肝硬化伴肝癌顽固性血性腹水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癌顽固性腹水患者,其中21例血性腹水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余为对照组进行腹腔穿刺使腹水或血性腹水经过体外超滤浓缩再回输入腹腔,1天后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观察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后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症状、腹围、尿量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和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治疗顽固性肝癌血性腹水安全,近期效果可靠,有利于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殷科珊张建良吕盈盈巫善明
关键词:顽固性腹水血性腹水肝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