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亮
- 作品数:1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周口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覆膜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16例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齐县伟张宪亮
- MRI与CT在介入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观察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和CT检查在介入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01.02日至2017.08.01日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5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MRI检查和CT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上述两种检查方式的符合率。结果 MRI检查符合率(98.00%)高于CT检查(82.00%)(p<0.05)。结论 和CT检查相比,MRI检查技术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准确性更高。
- 张宪亮
- 关键词:MRI检查CT检查介入治疗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此方法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24例,年龄29~47岁,临床主要症状为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21例,下腹部或
- 张宪亮
- 文献传递
- 介入治疗急性高危肺栓塞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高危肺栓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8例急性高危肺栓塞患者,肺动脉造影明确栓子部位,行经皮肺动脉导管搅拌碎栓术+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动脉血栓清除情况、SpO2、肺动脉平均压(MPAP)的变化。其中6例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或/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者,介入血栓清除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 8例患者的血栓均成功大部分清除,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SpO2明显上升[(78.2±7.0)%vs.(90.2±7.8)%](P<0.05),MPAP明显下降[(38.5±10.8)mm Hg vs.(26.2±8.5)mm Hg](P<0.0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无栓塞复发。结论介入治疗急性高危肺动脉栓塞,创伤小,疗效好。
- 齐县伟张宪亮
- 关键词:肺栓塞介入治疗
- 生物可吸收镁合金支架治疗20例兔模型颈内动脉瘤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构建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植入兔颈内动脉瘤模型,评价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在兔颈内动脉瘤模型的组织学反应,支架降解和内皮化情况。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白兔构建颈内动脉瘤模型,通过外科手术于72 h内植入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不同时间段行DSA血管造影检查评价载瘤动脉是否通畅及再狭窄率等情况。随访4个月,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包括6和12个月的颈内动脉造影和血管内皮化及临床评估。结果共成功构建20例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瘤模型,顺利植入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术后立即行血管造影,显示18例完全闭塞,仅2例动脉瘤腔内有部分血栓形成。光镜扫描下所有动脉瘤腔内均可见血栓形成,有些甚至发生机化。1周血管造影显示直段血管侧壁动脉瘤保持很好通畅,支架释放12个月后动脉瘤腔完全隔离。钼靶检测结果显示,镁合金覆膜支架在1 a后明显降解,期间未发现支架移位。术后1个月血管出现内皮化进程,术后6个月完成内皮化过程。结论应用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有助于治疗颈内动脉瘤。支架植入后颈动脉的通畅率得到了显著提高。镁合金覆膜支架具有可生物降解特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解,于术后6个月完成内皮化。
- 张宪亮崔红凯
- 关键词:颈内动脉瘤内皮化
- US-CT/MRI融合成像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精准射频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研究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US-CT/MRI)融合成像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精准射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周口市中小医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常规超声是否清晰显示病灶将其分为两组,超声显示困难的纳入观察组(19例),超声显示清晰的纳入对照组(31例)。观察组在射频消融术中使用US-CT/MRI融合成像进行引导,对照组在射频消融术中使用常规超声进行引导。记录两组完成射频消融、术中补充消融、术后完全消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2年内生存率。结果 两组完成射频消融率分别为94.74%、100.00%,两组术中补充消融率分别为26.32%、3.23%,两组术后完全消融率分别为100.00%、93.5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补充消融率较高,P<0.05,两组完成射频消融、术后完全消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年内,观察组死亡3例(15.79%),对照组死亡6例(19.35%),两组2年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3.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US-CT/MRI融合成像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精准射频治疗具有较高的完全消融率,安全性较好,对于常规超声显影比较困难的病灶,使用US-CT/MRI融合成像可清晰显影,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王彬齐县伟张宪亮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在肝海绵状血管瘤栓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肝血管瘤,均经股动脉插入4~5FRH导管至肝总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了解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及血供情况,再将导管超选至肿瘤的供血动脉,缓慢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平阳霉素8~16mg,超液化碘油10~20ml)填塞瘤腔,再将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干。术后3、6、12个月复查B超、CT,观察肿瘤的大小、碘油沉积和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1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血管造影示10例肿瘤由肝动脉供血,2例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动脉早期肿瘤边缘即出现点状造影剂浓染,形似“爆米花”样,随时间推移瘤体染色自周边向中心扩展。染色持续到肝实质后期呈“早出晚归”征象。术后复查,有临床症状者全部消失或减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碘油沉积良好。肿瘤缩小>50%者7例,>30%者5例。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经动脉栓塞肝血管瘤疗效确切,病人痛苦小,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张宪亮齐县伟
- 关键词: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肝血管瘤
- 经腘静脉穿刺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穿刺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腘静脉穿刺行综合性介入治疗,经健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永久性或临时性滤器),然后经患侧腘静脉入路,行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血栓清除术、经皮腔内球囊或(和)支架成形术综合治疗。结果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滤器置入均取得成功,32例患者综合介入治疗后有17例(53.1%)患者血栓完全清除,血流恢复,7例(21.9%)血栓大部分清除,5例(15.6%)血栓部分清除,3例(9.4%)无效。患者随访2~12个月,1例血栓部分清除患者随访期内症状复发。结论经腘静脉穿刺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
- 齐县伟张宪亮
- 关键词:静脉血栓髂股静脉放射学介入性
-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172例分析
- 2010年
- 目的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行胆管引流术或支架置人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172例,根据胆管梗阻情况,施行胆管引流术或胆管支架置入术。观察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记录、分析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均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或胆管支架置入成功。术后血清胆红素由(392±121)μmol/L降至(122±9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由术前(165.2±102.3)U/L(62.5±26.1)U/L(P〈0.01)。全组中位生存时间256d,1、3、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3%,89.4%,49.7%和20.6%。并发症:腹腔出血2例,胆汁瘤1例;胆系感染42例;急性胰腺炎12例;胆道出血13例。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要有效防治并发症。
- 张宪亮齐县伟辛颖牛长庚
- 关键词: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介入放射学并发症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46例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TUAE)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不断见有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报道,初步结果令人满意。我们应用此方法治疗子宫肌瘤46例,临床观察近期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9~47岁,平均41.5岁。主要症状为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者41例,痛经者6例,下腹部或腰部酸痛15例,便秘者4例,尿频、尿急者3例,其中2例不孕,
- 张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