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大卫

作品数:17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疗效
  • 3篇病变
  • 2篇血性
  • 2篇炎性
  • 2篇眼压
  • 2篇眼症
  • 2篇原发性
  • 2篇神经病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神经病
  • 2篇视神经病变
  • 2篇视网膜
  • 2篇前部缺血性
  • 2篇前部缺血性视...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机构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张大卫
  • 8篇孔凡宏
  • 3篇杨敏
  • 2篇任淑兰
  • 2篇吕明
  • 2篇张宝玉
  • 2篇卢建民
  • 2篇赵冬
  • 2篇郑召辉
  • 2篇吴胜卫
  • 2篇关怀英
  • 1篇王培
  • 1篇张蕊
  • 1篇戴惟葭
  • 1篇李敏
  • 1篇李雪

传媒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眼科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角膜异物剔除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角膜异物剔除器,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包括剔除针管和握持杆,剔除针管的一端与握持杆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剔除头,剔除头具有磁吸功能,剔除针管与握持杆均为中空结构且内部连通,握持杆的末端能够与水源连...
李珊珊张大卫
双磷酸盐导致眼眶炎症1例及文献荟萃分析
张宝玉赵冬郑召辉张大卫
翻转课堂在眼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在眼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5年制专业学生40人,其中20人采用传统教学法作为对照组;另外20人采用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作为试验组。通过理论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比较2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而学生对教学过程满意度、学习效果自评满意度和学习动力、兴趣满意度得分均为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且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比传统课堂教学法更为有效。
杨敏吕明李雪张大卫
关键词:眼科学临床见习
传统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青光眼的疗效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疗效差别。方法:回顾比较我院2006/2009年的103例103眼术前眼压控制不良的青光眼患者,这些患者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59眼和传统小梁切除术44眼,比较这两种术式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情况及滤过泡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103例103眼手术顺利完成,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4mo,复合小梁切除组中不用任何药物眼压控制在10~21mmHg共49眼;传统小梁切除术组中不用任何药物眼压控制在10~21mmHg共31眼。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0.05),即复合小梁切除术比传统小梁切除术疗效好。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多种类型青光眼的近、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吴胜卫孔凡宏任淑兰张大卫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不同病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GCIPL厚度变化特征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0年5月至2024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AION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程的差异将患者分为急性期组(n=33,病程≤3周)、亚急性期组(n=33,4~12周)、慢性期组(n=33,>12周)。比较3组黄斑全区域、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不同区域浅层血管黄斑区血流密度;比较3组不同象限(鼻上、鼻下、上方、下方、颞上、颞下)的GCIPL厚度和平均GCIPL厚度(GCIPLav)、最小GCIPL厚度(GCIPLmin);比较3组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变化[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平均厚度、整体丢失体积(GLV)与局部丢失体积(FLV)]。结果3组患眼的黄斑全区域、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不同部位浅层血管黄斑区血流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进展,黄斑全区域、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不同区域浅层血管黄斑区血流密度逐渐降低。3组患眼的不同象限(鼻上、鼻下、上方、下方、颞上、颞下)的GCIPL厚度和GCIPLav、GCIPL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进展,鼻上、鼻下、上方、下方、颞上、颞下的GCIPL厚度和GCIPLav、GCIPLmin逐渐降低。3组患眼的PRNFL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平均厚度、FLV、GL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进展,3组的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平均厚度逐渐降低,FLV、GLV逐渐升高。结论随着病程进展,AION患者黄斑全区域、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不同区域浅层血管黄斑区血流密度逐渐降低,不同象限的GCIPL厚度和GCIPLav、GCIPLmin逐渐降低,PRNFL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平均厚度逐渐降低,FLV、GLV逐渐升高。因此,可通过检测黄斑区血流密度及GCIPL厚度变化特征为AION患者临床病情�
杨敏刘爽李珊珊张大卫
关键词:不同病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强化临床医学大专生的在校教育,探讨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方法。方法:针对全日制医学大专生的教学难点调整教学方法及手段,根据大专生的特点因材施教:1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学生特点;2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适当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4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5加强师资培训。结果: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结论:强化临床医学大专生的在校教育方法,可为医学大专生的教学提供借鉴经验,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出医术过硬的合格医学人才。
张大卫孔凡宏
关键词: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中药熏蒸对肝肾阴虚型干眼症的疗效研究被引量:7
2024年
目的探讨干眼症(肝肾阴虚型)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随机样本抽样法,于2019年3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中医科和眼科收治的肝肾阴虚型干眼症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人工泪液;观察组:中药熏蒸。对比两组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泪膜稳定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OS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同组较治疗前、组间OSDI评分对比,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自觉眼睛干涩不爽和不耐久视症状较治疗前、组间各评分对比,P<0.05,白睛赤脉、口干鼻燥、咽干、便秘症状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各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SIT、F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组较治疗前、组间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对肝肾阴虚型干眼症用中药熏蒸治疗,可改善患者视功能、眼表功能,效果显著。
于曼张大卫安艳辰李敏王培张心蕊
关键词:肝肾阴虚干眼症中药熏蒸泪膜稳定性
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取抗青光眼局部药物点眼个体化治疗的35例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眼压(IOP)和视乳头杯盘比值(C/D)和视野间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眼压得到显著改善(P<0.05),而患者治疗前后RNFL厚度、C/D比值和视野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个体化给药可显著降低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且能维持患者长久可用视力。
关怀英张大卫孔凡宏
关键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
PBL教学法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临床见习是对临床医学生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医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建立临床思维模式、成为合格临床医生的关键一步。临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指以临床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教学手段,在问题基础上针对病例所涉及的理论和操作知识进行学习,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方法[1]。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临床真实病例,寓教于探索中,
张大卫孔凡宏
关键词:PBL教学法临床医学生临床见习临床思维教学试验操作知识
浅前房眼明暗环境中房角结构与暗室激发试验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浅前房人群在明暗环境中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测量房角结构参数值与暗室激发试验(DRPT)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浅前房患者70例(70眼)。方法利用UBM在明暗环境中对患者进行8个方位的房角检查,测量UBM图像中的眼前节参数,并记录出现接触性房角关闭的方位数目(NPAC)。根据虹膜根部与小梁网之间的位置关系,将接触性房角关闭分为三种类型:L型、B型以及S型。随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暗室激发试验,记录试验前后的眼压,以眼压较基线升高≥8 mmHg为阳性标准。分析UBM眼前节数据与DRPT中眼压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DRPT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房角参数的差异。选取单眼阳性者的阳性眼及双眼结果一致者的右眼纳入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眼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方位数目(NPAC)及L型、B型和S型三种类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方位数目(NPAC-L、NPAC-B、NPAC-S)。结果在70例患者中,有26(37%)例至少1眼DRPT结果为阳性,DRPT中的眼压变化量与亮NPAC-S(r=0.260,P=0.030)、暗NPAC(r=0.249,P=0.038)、暗NPAC-B(r=0.306,P=0.010),及NPAC-B明暗变化量(r=0.309,P=0.009)呈正相关;与暗TIA(r=-0.241,P=0.044)呈负相关。DRPT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仅NPAC-B明暗变化量存在差异(z=-2.64,P=0.008)。结论将接触性房角关闭分型有利于精确反映房角状态,明亮环境下的S型房角关闭数以及暗环境下的B型房角关闭数与DRPT中的眼压升高相关。
宿心洁张大卫李珊珊戴惟葭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原发性房角关闭生物测量眼前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