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对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研究的探讨的分析。方法:选择40例脑积水患者,将其进行分组,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经额钻孔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脑积水。观察经额钻孔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手术死亡、昏迷、颅内出血及路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的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脑积水后,临床效果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张培君余庆文黄定波庞永陈伯贤
-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脑积水
- 经纵裂额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臭沟脑膜瘤的临床研究
- 2015年
- 目的了解经纵裂额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嗅沟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4例嗅沟脑膜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予以经纵裂额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肿瘤切除有效率:实验组总有效率(97.30%)明显优于对照组(83.7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 GCS评分:实验组术后GCS评分(14.57±0.3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11.37±0.48)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11%)明显低于对照组(2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纵裂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在嗅沟脑膜瘤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疗效确切。
- 张培君
- 关键词:纵裂入路额下入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嗅沟脑膜瘤
- 大脑中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大脑中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夹闭组和介入组,各18例。夹闭组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介入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12个月时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夹闭组住院时间略长于介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住院费用(6.26±0.85)万元明显少于介入组的(8.53±0.70)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4,P>0.05)。结论对大脑中动脉瘤患者行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均有利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相对而言,显微手术夹闭住院时间略长、并发症略多,但其住院费用较少,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选择术式。
- 张培君黄定波庞永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
- 血肿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对比血肿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20例高血液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呈现先逐步升高再降低的总体变化趋势,且对照组患者术后、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颅内压较观察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7天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23. 3%,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的43.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 3%,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58.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出血量、出血距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以及GCS评分是术后3个月ADL分级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出血距手术时间均与3个月ADL分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r=0. 851)。而且,两组出血距手术时间≤6 h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出血距手术时间> 6 h的患者(P <0. 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钻孔引流术较开颅手术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更佳;但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应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 黄定波张培君李锋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神经功能
- 单骨孔与双骨孔微创技术外科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单骨孔与双骨孔微创技术外科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CSDH患者共100例,分为单骨孔组以及双骨孔各50例,分别行单骨孔穿刺术和双骨孔穿刺术。结果单骨孔组手术时间为(43.38±21.45)min,双骨孔组手术时间为(87.23±27.5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骨孔组血肿复发率为18.0%,双骨孔组血肿复发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骨孔组和双骨孔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20.0%和18.0%,血肿清除率分别为92.0%和9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骨孔穿刺术可以大幅度减少手术时间,冲洗方便,减少创伤。双骨孔穿刺术则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双骨孔穿刺术也优于单骨孔穿刺术。根据患者的身体耐受性状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术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张培君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手术
-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囊性脑肿瘤患者27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显微镜下切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神经内镜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部分切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临床效果显著,并且较为安全,临床价值较高。
- 张培君黄定波郑伟明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究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显微手术夹闭)和治疗组(26例,血管栓塞术)。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机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对照组痊愈率为81.25%,治疗组为80.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显微手术夹闭还是血管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均效果显著,在不同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治疗手段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且血管栓塞术在术中显露困难的动脉瘤更具优势。
- 张培君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血管栓塞术
- 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研究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均分为两组。甲组(n=30)接受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乙组(n=30)接受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甲组TIMI血流分级情况,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疗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甲组30例患者中,0~1级1例、2级8例、3级21例;两组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组的MMS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介入动脉取栓、静脉溶栓,其疗效相当,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 张培君李锋黄定波
-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脑梗塞
- 显微镜手术对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手术情况及症状改善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采用显微镜手术对其手术情况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40例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显微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症状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输血量及肿瘤全切除率比对照组均低,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症状改善发生率较高(95.00%vs 60.00%),症状加重发生率较低(0.00%vs 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手术可有效减少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术中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黄定波张培君李锋王世伟庞永
- 关键词:显微镜手术手术情况症状改善
- 显微镜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显微镜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脑胶质瘤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切除术,观察组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神经肽水平,统计两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MMSE、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β-内啡肽、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33%比31.11%,χ~2=4.114,P=0.043)。结论显微镜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效果显著,可促进脑脊液神经肽水平恢复,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 黄定波张培君李锋王世伟
- 关键词:脑胶质瘤显微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