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华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患者
  • 1篇营养支持
  • 1篇杀伤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 1篇双歧杆菌
  • 1篇通气
  • 1篇通气功能
  • 1篇尿嘧啶
  • 1篇浅低温
  • 1篇重症
  • 1篇重症胰腺炎
  • 1篇阻塞性
  • 1篇阻塞性肺疾病
  • 1篇组织化学
  • 1篇嘧啶

机构

  • 6篇成都市第五人...

作者

  • 6篇张华
  • 5篇黄海涛
  • 1篇何平
  • 1篇曾守群

传媒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四川肿瘤防治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bl-b基因介导T细胞免疫杀伤小鼠LA795肺腺癌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利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T细胞Cbl-b基因表达,观察转染T细胞对小鼠肺腺癌细胞LA795的体外免疫杀伤作用。方法筛选高效特异性沉默Cbl-b基因的siRNA序列转染T739小鼠脾脏T细胞,转染72h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2、INF-γ等T细胞免疫因子分泌情况,比较单纯T细胞、阴性对照T细胞及转染T细胞与小鼠肺腺癌细胞LA795混合培养肿瘤杀伤率。结果转染72h后,转染组细胞因子IL-2、INF-γ分泌水平较空转组和空白组显著增加。在体外实验中,与单纯T细胞及阴性对照T细胞相比,转染T细胞能更高效杀伤小鼠肺腺癌细胞LA795,最高杀瘤率达到58.38±3.82%。结论利用特异性siRNA技术沉默Cbl-b基因能够促进小鼠T细胞因子IL-2和INF-γ分泌,增强T细胞对肺腺癌细胞LA795的体外免疫杀伤作用。
黄海涛张华
关键词:CBL-B基因沉默肺腺癌
浅低温疗法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浅低温疗法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ARDS)患者肺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ARDS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抗感染以及ARDS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浅低体温控制,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外肺水含量(EVLW)、肺循环阻力(PVR)、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平均肺动脉压(MPAP),并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肺灌洗液中IL-6及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呼吸机支持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PAP、PVR、RVSWI及EVLW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灌洗液中IL-6及灌洗液白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浅低温疗法治疗老年ARDS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循环及呼吸功能。
黄海涛张华
关键词:肺循环呼吸功能试验
hG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相关性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h GC-1)在胃癌组织和正常及良性病变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h GC-1表达改变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70例胃癌标本和5例正常及炎性病变胃组织标本中h GC-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胃癌病理分级、TNM分期、肿瘤浸润的深度、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 GC-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及炎性病变胃黏膜组织。70例胃癌组织中h GC-1表达上调41例,总上调率达58.6%,而在5例正常及炎性病变胃黏膜组织中有4例表达为阴性,仅1例标本表达上调。h GC-1的表达上调率与胃癌细胞的病理分级、TNM分期以及肿瘤浸润深度存在相关性,且随着胃癌细胞恶性程度的增高,h GC-1的表达也呈逐渐减少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 GC-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肿瘤淋巴结是否转移则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h GC-1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因此可作为反映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新型标志物。
张华黄海涛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织化学
双歧杆菌预防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茵及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对2010年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99例SAP患者,随机分为3组: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组(TPN);普通肠内营养(GEN);生态营养组(EEN)(肠内营养加双歧杆菌管饲),每组33例。分别观察3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下降时间、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的差异。结果 SAP发病7~10 d时GEN及EEN组较TPN组相比,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降低(χ2=11.943,P<0.01)。平均住院日(t=5.496,P<0.01)明显缩短。SAP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症总发生率是36.7%,TPN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57.1%,GEN组肠道菌群发生率42.8%,EEN组肠道菌群发生率14.3%。结论生态营养组EEN较普通肠内营养组GEN和肠外营养组TPN能减少SAP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并能缩短其病程,改善预后。
张华黄海涛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双歧杆菌肠外营养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2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4年
曾守群何平张华
关键词: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晚期食管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哮喘患者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明确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的相关性,以指导诊治疾病。方法将50例哮喘患者纳为A组、50例慢阻肺患者纳为B组、50例健康体检者纳为C组,分别测定其呼吸阻抗指标:呼吸总阻抗(Zrs),5Hz、20Hz时气道阻力(R5、R20)及其差值(R5-R20),5Hz时电抗(X5),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共振频率(Fres);通气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EV_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分析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C组相比,A组R20明显更高;B组Zrs及R5明显更高;A组及B组R5-R20、Rc、Rp、Fres明显更高、X5明显更低,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R5-R20、Rp、Fres明显更高,X5明显更低,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FEV_1/FVC及FEV_1%与R20均呈负相关,FEV_1%与Fres呈负相关;B组FEV_1/FVC及FEV1%与Fres呈负相关,上述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和慢阻肺均可导致气道阻力增加,但哮喘以增加中心气道阻力为主,慢阻肺以增加外周气道阻力为主;呼吸阻抗能够有效反映通气功能的变化,这对诊治疾病有积极意义。
黄海涛张华
关键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阻抗通气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