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 作品数:38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战争启蒙与人性自觉——20世纪40年代少数民族题材戏剧意蕴探讨
- 2010年
- "战争启蒙"和"人性自觉"作为20世纪40年代少数民族题材戏剧的两大重要主题,具体体现为四个主要方面:民族偏见服从于抗战大局、"世仇(私仇)"服从于"国仇"、个人情感服从于民族大义、人性探寻与自由求索。而在具体的剧作中,这四个方面往往又是交叉呈现的。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在40年代战争与政治的境遇中,剧作家不但具有中国现代知识者独特的感时忧国情怀,而且坚持着对话剧人学精神的追求。
- 张华
-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戏剧
- 战争与政治语境中的人学戏剧——1940年代中国话剧创作引论
- 2011年
- 本文以构成1940年代话剧主要创作语境的'战争与政治'为考察视点,阐释该年代中话剧创作与人的精神本质之间息息相通的内在联系。同时认为,1940年代话剧创作思潮的流变本质上是剧作家对人的关注方式的流变,其背后恒定着五四时期确立的以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戏剧观念。
- 张华
- 关键词:战争话剧创作
- 抗战背景下的话剧创作
- 2011年
- 本文以构成上世纪40年代话剧主要创作语境的"战争与政治"为考察视点,力图洞悉该时期话剧创作与其所处时代的互动关系。同时认为,当时话剧创作思潮的流变本质上是剧作家对人的关注方式的流变,体现了"五四"时期确立的以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戏剧观念。
- 张华
- 关键词:战争政治抗战话剧创作
- 本体性探寻中的生命悲歌——从《云雀》到《风雪夜归人》
- 2010年
- 与同时代的其他剧作相比,路翎的《云雀》与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在本体意义上的生命求索、自由精神的人性关注上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尽管受制于特殊的时代语境,但剧作家在对人物命运的观照时并没有掩饰其悲怆的生命情怀,他们共同以强烈的精神挣扎与悲剧性的人物命运向我们展现了生命本体意义上的人生和人性景观,以此为基础,人类自由理想的强烈与恒远在话剧中得到深刻确立。
- 张华
- 关键词:生命悲歌
- 史诗性的追求与失落——上世纪四十年代郭沫若史剧思想探讨
- 2009年
- "史诗性"是抗战时期许多作家的追求之一,郭沫若在20世纪40年代史剧思想流露出史诗性追求的自觉性,然而这一追求在整体上并不成功。立足于史诗性这一美学范畴的一般特点,结合20世纪40年代史剧创作的总体美学倾向,通过分析郭沫若对史诗性"追求"与"失落"的相关方面,可以洞见其史剧思想的个性色彩,进一步考察以郭沫若为代表的20世纪40年代史剧创作的得失,并对当代史剧创作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 张华
- 关键词:史诗性普遍人性史实诗情悲剧意味
- 秩序消解中的性灵之光--抗战时期曹禺、李健吾剧作的人性书写
- 2020年
- 在抗战时期,真正将人性自觉明确提升为戏剧主题的主要有曹禺、李健吾、路翎和吴祖光等少数剧作家。其中,曹禺和李健吾的相关剧作重新审视个人与世界、人性与时代的关系,热衷于在“突破秩序”中倡导人性自由、呼唤性灵之光,在戏剧情境的营造、人物精神状态的呈现等方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使得他们对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性书写具有共通性并别具一格。
- 张华
- 关键词:秩序人性书写
- 鲁迅与尼采悲剧观比较浅论
- 一悲剧作为审美范畴,首先是人与世界联系的方式,对它的理解只有在人与世界关系的最深层结构里才会得以充分实现。而历来的大哲无不经历着生存之苦的折磨,"人生是一场悲剧"几乎成了他们的共同慨叹。叔本华说:"悲剧的真正意义是一种深...
- 张华
- 文献传递
- 抗战时期话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纲被引量:3
- 2023年
- 抗战时期,话剧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或促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受制于历史和时代的具体性、话剧生存发展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综观之,战争灾难与政治纷争仍然是最具影响力和现实意义的先决性因素,在此条件下,战时道德重建及其关联的中华民族情感认同、“国民性”批判与中华民族精神重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人性内容和世界性眼光等,也构成了我们理解抗战时期话剧中的中华民族观念和共同体意识不可或缺的视角与内容。鉴于此,可以从战争、政治、伦理、精神和人性这五重维度来集中考察抗战时期话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深刻关系。这五重维度并非各自孤立,而是彼此依存、复杂交融的,且均与剧作家关于“人”的现代性思考与表达有关。
- 张华
- 公共精神:公共管理的核心诉求被引量:9
- 2008年
- 公共精神居于公共管理的核心地位,但却由于种种原因经常被人们忽视。以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公正精神、服务精神、自律精神和奉献精神为内涵的公共精神,是公共管理运行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因为公共精神不但契合着公共管理的本质与功能,而且为公共管理的合法性提升以及社会净化提供着精神源泉。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资源、公民美德教育、公民社团的培育、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是当代中国公共精神塑造的基本路径。
- 张华赵海林
-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
- 20世纪40年代政治讽喻喜剧创作论略
- 2010年
- 张华
- 关键词:喜剧创作讽喻论略左翼知识分子喜剧作品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