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作品数:43 被引量:192 H指数:7 供职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双源双能量CT单能谱技术在肺动脉及下肢静脉联合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研究双源双能量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谱成像技术(VMI+)对下肢CT静脉成像(CTV)和肺动脉成像(CTPA)联合扫描中下肢静脉图像质量的影响,且以超声为参考标准评估CTV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临床怀疑肺栓塞(PE)进行CTPA-CTV联合检查的患者的图像,利用双源双能量单能谱成像技术分别重建下肢静脉在40、50、60keV的三组虚拟单能谱图像(VMI+40 ke V、VMI+50keV、VMI+60keV),以及线性融合图像(融合系数0.5)。记录线性融合图像和三组单能谱图像的衰减值(CT值)、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号噪声比(SNR),以三分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以超声(US)对血栓的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计算下肢CTV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使用Kappa检验分析两种方法对DVT显示的一致性。结果单能谱图像和线性融合图像的CT值及CNR值存在统计学差异(H=116.455,P=0.000及H=22.362,P=0.000),其中VMI+40 keV的CT值(204.63±56.40HU)及CNR值(7.72±4.72)最高。四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H=14.097,P=0.003),其中VMI+40 keV的评分(2.62±0.49)最高。在37位同时进行CTV及US检查的患者中,CTV对DVT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16/19)、77.8%(14/18)、80.0%(16/20)及82.4%(14/17)。结论双源双能量单能谱成像技术显著提高肺动脉及下肢静脉联合成像中下肢静脉的图像质量,且具有较高的血栓诊断性能。 周笑莹 张华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纵隔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影像上易误诊为纵隔肿瘤,但其正确诊断对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17例纵隔型肺癌,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资料,以期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 乔英 李健丁 张瑞平 张华 武志峰关键词:纵隔型肺癌 影像学表现 文献传递 多排CT在全身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2010年 自1972年Hunsfield发明的CT首次应用于人体检查以来,CT设备在30余年时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8年单排螺旋CT成功应用于临床;1998年同时能进行4层图像采集的多层CT机问世;2001—2002年推出了16层采集的CT机,最薄采集层厚达0.5mm,每圈扫描采集时间为0.5s;2003年又推出了64层多排采集的CT机, 李健丁 张华关键词:多排CT 血管成像 图像采集 全身 单排螺旋CT CT设备 精准医学与影像医学 被引量:9 2016年 医学科学的进步,可谓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大家越来越注意到,精准医学这一名词近来成为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及医学杂志热议的话题。精准医学由何而来,如何演变,去向何方,和影像医学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应当如何去认识它,如何才能使它为我所用,从而指导临床和科研的方向,是当前医务工作者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张华 李键丁关键词:影像医学 分子影像 药物筛选 RSNA 手术导航 影像检查 肺部炎性假瘤CT诊断 肺部炎性假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肺良性病变,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和CT表现,误诊率高,尤其易误诊为肺癌。现收集22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肺炎性假瘤某些CT征象有一定诊断或提示价值,诊断和鉴别时,应全面观察、综合分析CT征象,... 乔英 张瑞平 张华 武志峰 李健丁关键词:肺部炎性假瘤 CT征象 文献传递 恶性胃壁增厚性病变的CT、钡餐与胃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恶性胃壁增厚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恶性胃壁增厚性病变CT、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结果。结果对起源于黏膜的早期恶性病变,胃镜及钡餐造影较敏感,但胃镜对于胃底部病变易漏诊,对起源于黏膜下的恶性病变,CT比胃镜或钡餐造影具有较大优势;CT观察胃壁增厚的形态有5种类型,分属不同种类病变,并且CT可较好观察胃壁内及壁外情况。CT、钡餐及胃镜对46例胃癌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9.1%,95.7%和91.3%。结论对于起源于不同部位的胃壁病变应根据病变的位置、分布,选用不同的检查方法。 张华 乔英 李健丁 张瑞平 任卓琼关键词:胃部病变 原发陛肾细胞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征象与肿瘤血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细胞癌(RCC)螺旋CT(SCT)征象与病理、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RCC30例,术前行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法(SABC法)染色,检测肿瘤MVD及VEGF的表达。结果SCT多期增强扫描对30例RCC检出率100%,定性诊断正确率100%,术前分期正确率83.33%。MVD平均为(36±12.40)条/视野,VEGF阳性表达率73.33%。MVD与VEGF的表达无相关性(r=0.057,P〉0.05)。SCT征象:直径〉3.0cm组、瘤内有出血坏死组、无假包膜组、有静脉癌栓组,病理核分级、VEGF阳性表达及MVD均高于相对应组(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病理核分级及MVD均高于相对应组(P〈0.05)。CMP期RCC强化的CT值、强化程度分别与MVD呈正相关(r=0.784、P〈0.05,r=0.789,P〈0.05)。结论SCT多期增强扫描是RCC可靠的检查方法,能准确反映其病理学基础;RCC的部分征象与MVD及VEGF的表达有关,可预测RCC的侵袭和转移。 申艳光 李健丁 武志峰 段燕东 张华 张瑞平 乔英 姜增誉关键词:肾细胞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CT表现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方法18例经手术或活组织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包括17例腺癌和1例鳞状细胞癌均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CT增强扫描显示,所有患者颈淋巴结转移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其强化程度与正常血管及甲状腺相接近。其中,8例伴有淋巴结内细颗粒状钙化。转移性淋巴结主要分布于VI和VII区,其次为II、III、IV区。结论增强CT上所显示的明显均匀强化和部分伴有淋巴结内钙化是诊断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有意义特征。 申艳光 武志峰 李健丁 张华 乔英 张瑞平关键词: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 颅内外动脉并存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3年 颅内外动脉并存粥样硬化斑块在亚洲人群中很常见。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与单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相比,颅内外动脉并存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本文简述了颅内外动脉并存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并回顾了颅内外动脉并存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分析得出,虽然斑块钙化、斑块大脂质坏死核心(LRNC)、斑块内出血(IPH)及斑块强化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尚存在争议,但颅内外动脉并存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远期预后差,血管事件或死亡风险可能更高。因此,重视颅内外动脉并存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可能为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新的见解。 薛丽丽 王灵杰 石彩云 张华关键词:颅内动脉硬化 颅外动脉 CT低剂量临床应用的策略与展望 被引量:5 2013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尤其随着多排CT的问世,CT检查的广度与深度也不断拓展;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CT所产生的辐射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在美国,CT的检查数量只占所有X线成像技术的11%,但其所带来的辐射剂量却占所有医疗成像辐射剂量的2/3以上。据测算,常规胸部CT辐射剂量大约是胸部X线片的100倍、乳腺片的10倍[1]。 张华 李健丁关键词:多排CT 低剂量 胸部X线片 CT检查 胸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