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冬青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瘫
  • 4篇脑性
  • 4篇脑性瘫
  • 4篇脑性瘫痪
  • 4篇康复
  • 4篇患儿
  • 3篇脑瘫患儿
  • 2篇针灸
  • 2篇小儿
  • 2篇痉挛
  • 2篇痉挛型
  • 2篇护理
  • 2篇家庭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护理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学龄前期
  • 1篇学龄前期儿童
  • 1篇针灸疗法

机构

  • 9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川北医学院

作者

  • 9篇张冬青
  • 8篇刘莎莎
  • 8篇郭洪科
  • 2篇谢佳杰
  • 1篇何梅
  • 1篇李娟
  • 1篇陈佳
  • 1篇魏继鸿
  • 1篇张思捷
  • 1篇涂美
  • 1篇张红梅

传媒

  • 3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4
  • 4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针灸与推拿联用治疗痉挛型脑瘫7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针灸与推拿联用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运动疗法,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与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综合功能评分等。结果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25/35)、91.4%(32/35);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综合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推拿联用治疗痉挛型脑瘫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恢复机体功能,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郭洪科张冬青刘莎莎谢佳杰
关键词:针灸疗法痉挛脑性瘫痪
葡萄糖转运子1缺乏综合征误诊脑瘫1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总结葡萄糖转运子1缺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因误诊为脑性瘫痪而进行康复训练的葡萄糖转运子1缺乏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因步态异常8个月被误诊为脑性瘫痪。康复训练6个月,因疾病进展与脑瘫特点不符而再次引起关注,怀疑代谢性疾病,经基因检测后确诊。结论:葡萄糖转运子1缺乏综合征临床上少见,临床症状多样,以癫痫及多种发作性的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饥饿与疲劳可诱发临床症状的出现或加重,此特点为本病重要的临床诊断线索,而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的降低是本病最为重要的诊断依据。葡萄糖转运子1缺乏综合征大多以儿童期发病,伴发的神经症状以步态异常、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多见,容易误诊为脑性瘫痪。康复科医生需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浪费有限的康复资源、贻误患者病情。
张冬青郭洪科刘莎莎
关键词:脑性瘫痪误诊康复
探讨家庭康复对小儿肌性斜颈早期干预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小儿肌性斜颈早期干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治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一岁以内患儿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0例。治疗组采取规范的手法治疗(捻揉法、弹拨法和牵拉)和家庭辅助康复训练相结合,对照组仅仅采用规范的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的手法治疗和家庭辅助康复训练相结合对小儿肌性斜颈的痊愈和预后有着显著疗效,在早期干预中要重视家庭康复,不能忽视。
刘莎莎郭洪科张冬青张红梅
关键词:小儿肌性斜颈家庭康复疗效
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矫形外科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矫形术后进行长期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对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例(年龄5—16岁)患儿行矫形术后分为治疗组(18例)及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在治疗前、治疗第3个月进行双下肢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量化分值)、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改良Ashworth量化分值下降,GMFM站立走跑跳两大功能评分提高,踝关节ROM比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Ashworth、踝关节ROM及GMFM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痉挛型双瘫矫形术后进行长期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治疗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功能。
张冬青郭洪科刘莎莎张思捷涂美
关键词:矫形外科痉挛型双瘫康复
家庭护理关怀对脑瘫患儿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家庭护理关怀对脑瘫患儿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8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几根据情况进行心理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等家庭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量表在护理前后对患儿进行评估,以判断脑瘫患儿的生活能力。结果:患者在护理后在洗手、梳头、洗脚、端碗、脱上衣和穿上衣等日常生活能力比护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学知识指导下的家庭护理关怀能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可以减轻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值得在今后护理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郭洪科魏继鸿张冬青刘莎莎
关键词:脑瘫家庭护理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睡眠障碍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总结并梳理国内外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睡眠障碍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美国国立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指南网、苏格兰院际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医脉通、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PsychInf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孤独症治疗科学协会网站、美国孤独症协会网站、英国孤独症协会网站等国内外数据库与网站中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睡眠障碍管理的相关文献,文献类型包括指南、系统评价/Meta分析、证据总结、临床决策、专家共识,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1月30日。由2名经过系统循证知识培训的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7篇、系统评价2篇,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睡眠障碍筛查、评估、睡眠计划、治疗目标、干预、随访、照顾者支持、团队管理8个方面,形成了32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汇总形成了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睡眠障碍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睡眠障碍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
史菲菲陈佳张冬青宁莉萍罗英李娟崔丽君何梅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睡眠障碍
学龄前期儿童脑性瘫痪康复个案研究
2013年
目的:总结学龄前期轻度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1例学龄前脑性瘫痪儿童入学前行密集式综合康复训练,入校后予间断综合康复训练,并始终坚持家庭康复训练。结果:患儿能够适应普通的幼儿园生活,生活自理。结论:学龄前轻度脑性瘫痪期患儿及时采取系统性综合康复训练能促进患儿功能恢复,正常参与生活与学习。
张冬青郭洪科刘莎莎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轻度家庭训练学龄前
针灸联合智力训练治疗小儿脑瘫8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智力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小儿脑瘫的1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治疗组使用针灸联合智力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只使用针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86.90%(73/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57%(24/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满意率为72.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76%(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病率为19.05%,低于对照组的44.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智力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智力障碍的恢复较好,不仅时间短,而且安全性较好。
郭洪科张冬青刘莎莎
关键词:小儿脑瘫针灸智力训练智力障碍
探究心理护理对大龄脑瘫患儿家长精神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大龄脑瘫儿家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60例脑瘫患儿,将患儿的家长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组对家长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家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评分等精神状态方面的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大龄脑瘫患儿家长的不良精神状态,提高满意度。
郭洪科张冬青刘莎莎谢佳杰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性瘫痪家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