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巫章平

作品数:2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专利
  • 1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粳稻
  • 9篇水稻
  • 8篇粳稻品种
  • 6篇基因
  • 5篇油菜
  • 4篇等位
  • 4篇等位基因
  • 4篇选择压
  • 4篇重组自交系
  • 4篇重组自交系群...
  • 4篇自交
  • 4篇自交系
  • 4篇分子标记
  • 3篇表型
  • 2篇稻瘟
  • 2篇稻瘟病
  • 2篇稻瘟病抗性
  • 2篇短日照
  • 2篇钝感
  • 2篇新品系

机构

  • 27篇江苏丘陵地区...
  • 1篇句容市农业技...

作者

  • 27篇巫章平
  • 23篇杨军
  • 21篇林添资
  • 21篇景德道
  • 21篇钱华飞
  • 20篇龚红兵
  • 18篇李闯
  • 17篇曾生元
  • 17篇余波
  • 16篇孙立亭
  • 12篇周义文
  • 6篇岳绪国
  • 5篇顾炳朝
  • 4篇盛生兰
  • 4篇曹小宏
  • 3篇胡春明
  • 3篇刁立平
  • 2篇姚维成
  • 1篇曹宏
  • 1篇王克明

传媒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8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09
  • 1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蓝型油菜黄化复绿突变体S28-y研究
2022年
对甘蓝型油菜品种镇油7号衍生系中发现的自然突变叶色黄化材料S28-y进行田间表型、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参数测定以及叶色遗传分析,探讨甘蓝型油菜叶色黄化突变体叶色变化、光合特性、叶色遗传及黄化复绿进程与温度响应关系。结果表明:S28-y叶色黄化复绿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新生叶片叶色黄化显著,随叶片发育逐渐复绿,这种黄化再复绿现象伴随叶片整个生长阶段;复绿进程快慢与温度呈正相关,高温可加快黄化叶复绿,提高叶绿素含量。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S28-y植株矮化,产量相关性状变差,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黄化叶叶绿体形态发育异常,无完整基粒、基质片层,光合作用减弱。叶绿体结构发育异常引起总叶绿素缺乏是导致突变体S28-y光合效率降低和产量性状变差的主要原因,而适宜温度是加快突变体黄化叶复绿的重要影响因素。
葛永申杨军王睿璇洪柳蒋伟华巫章平岳绪国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光合色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特性
一种具有竞争性优势水稻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竞争性优势水稻的育种方法,通过简化的叶龄标记方法和明确的叶龄指标混合抗病育种途径、玻璃温室加代快速高效的选育具有竞争优势的水稻新品系。本发明的育种方法有利于解决快速出叶型品种选育过程中标记叶龄过程繁琐...
杜灿灿曾生元胡庆峰杨军李闯孙立亭龚红兵景德道林添资余波钱华飞巫章平
水稻新品种镇稻10号的丰产稳产性及其利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为水稻生产中合理利用镇稻10号提供依据。[方法]以2004-2005年度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分析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镇稻10号和对照武运粳7号进行比较。[结果]在2004-005年区域试验、2005-2006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镇稻10号的平均产量分别为9 008.258、655.008、319.15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3.27%、3.59%、5.37%;高稳系数分别为90.56%、86.33%和70.41%,均大于对照;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3.53%、8.33%、26.50%,均小于对照;适应度分别为57.14%、71.43%、75.00%,均大于对照。[结论]镇稻10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丰产性好的晚粳稻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增产潜力大,适宜在沿江和苏南等中高产地种植。
胡春明景德道盛生兰刁立平林添资龚红兵周义文钱华飞巫章平
关键词:镇稻10号高稳系数丰产稳产
一个水稻全生育期卷叶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2024年
水稻卷叶突变体是研究叶片发育机制和培育理想株型品种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1个可稳定遗传的卷叶突变体(暂命名为rl-z)为试验对象,对其开展表型鉴定和基因定位。表型鉴定结果显示,突变体rl-z的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呈筒状内卷,与其野生型植株相比,突变体的株高、穗长、分蘖数、千粒重均显著下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rl-z的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rl-z与籼稻品种扬稻6号杂交构建的F_(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将卷叶基因定位于第9染色体的InDel标记JY11至JY14之间,两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38.5 kb,此区间内仅有1个预测基因(RL9,LOC_Os09g23200),该基因编码GARP转录因子。对RL9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第1个外显子103 086~103 121处缺失36个碱基,同时在103 524处存在1个单碱基突变。基因定位结果说明突变体rl-z的卷叶特性可能是由于RL9基因突变导致GARP转录因子功能异常引起的。
余波林添资景德道孙立亭曾生元李闯钱华飞杜灿灿胡庆峰周义文杨军巫章平龚红兵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油菜品种镇油6号的指纹图谱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构建镇油6号等15个油菜品种(系)的指纹图谱,分析它们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并通过聚类分析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SSR标记分析5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SNP标记与SSR标记的遗传相似系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82,达显著水平,表明2种方法所得的指纹图谱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SNP标记指纹图谱所含差异位点信息较多,比SSR标记图谱更好。
顾炳朝岳绪国杨军巫章平曹小宏朱建飞
关键词:油菜指纹图谱聚类分析
双低油菜新品种镇油7号的选育与利用被引量:3
2015年
镇油7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8901×94Y16)F4作母本、以(8705×苏油158)F2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过多年自交分离,采用系谱法连续选育而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常规双低油菜新品种。全生育期244 d,株高158 cm,角果排列密,1次分枝数多,2次分枝少,分枝点高度42 cm,单株有效角果385个,每角果实20.2粒,千粒质量4.0 g;株型紧凑,分枝、角果向上斜生,受光姿态好,后期熟色枇杷黄,熟相佳,成熟一致性好,适宜机收;品质双低(低芥酸、低硫苷),芥酸含量0.2%,饼粉硫苷含量21.6μmol/g,含油率40.6%;菌核病发病率13.7%、病情指数8.9,抗倒性中等。
岳绪国顾炳朝杨军曹小宏巫章平
关键词:双低油菜选育
一种源自粳稻的显性早熟等位基因Soc<Sup>H5</Sup>及其分子标记和在培育早熟杂交稻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源自粳稻的显性早熟等位基因Soc1<Sup>H5</Sup>及分子标记和其在培育早熟杂交稻中的应用,所述显性早熟等位基因Soc1<Sup>H5</Su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1所示。本发明通过...
曾生元杜灿灿龚红兵李闯胡庆峰景德道林添资余波钱华飞孙立亭周义文杨军巫章平
文献传递
镇糯系列糯稻品种的主要品质特性被引量:1
2022年
为明确镇糯品种的主要品质特征及其与优质糯稻品种苏御糯之间的差异,探究差异形成的原因,以6个镇糯系列品种及苏御糯为试验材料,调查它们之间粒型及外观品质、碾磨品质、化学成分、蒸煮食味等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其化学成分与蒸煮食味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苏御糯具有优异的稻米外观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及糊化温度较低,但其蛋白质含量高,米粉的黏滞性特征值较低,消减值较高;5个新近育成镇糯品种的加工品质、蒸煮品质较早期镇糯品种镇稻2号有了显著改良,其中镇糯29号及镇糯20号的综合品质优于苏御糯。相关分析表明:在糯稻背景下,蛋白质含量与米粉黏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直链淀粉含量则主要影响糯米的糊化特性,总淀粉含量、脂肪含量与糯米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不显著。降低表观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是进一步提升江苏省糯米理化品质的2个关键举措。
曾生元杜灿灿胡庆峰李闯景德道林添资余波钱华飞孙立亭周义文费云燕韩华新杨军巫章平龚红兵
关键词:糯稻化学成分
优质晚粳稻新品种镇稻1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09年
镇稻12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利用品种间复交选育而成的优质中熟晚粳新品种,在示范推广中表现出米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强等特点,于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胡春明林添资钱华飞刁立平景德道龚红兵盛生兰巫章平
关键词:栽培技术
一种水稻抗黑条矮缩病育种材料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抗黑条矮缩病育种材料的选育方法,通过资源筛选、杂交、稻飞虱饲养、人工喂毒、滚动回复交、抗性鉴定、加代稳定的步骤进行水稻抗黑条矮缩病育种材料的选育。通过资源筛选、滚动回复交,确保育成的抗黑条矮缩病的材料...
景德道周彤曾生元林峰杜灿灿兰滢龚红兵林添资费云燕胡庆峰余波周义文李闯钱华飞孙立亭杨军巫章平韩华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