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双红
-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药结合恢复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研究
- 目的:对照研究四磨汤口服液结合温针灸恢复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意义。方法:将做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以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针药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
- 尹双红
- 关键词:针药结合胃癌术后胃肠功能
- 文献传递
- 中医药促进腹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应用进展
- 2008年
- 腹部手术后大多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恢复延迟,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一般认为是手术刺激引起的肠道神经系统的反应,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并有体液调节以及电解质和代谢失衡的参与。既有神经源性原因,也有肌源性原因。肠道功能抑制时间越长,肠道液体及积气越多,从而出现肠管扩张和腹胀,不利于机体的恢复,甚至引起肠粘连、梗阻及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
- 尹双红杜业勤
- 关键词:肠道功能恢复腹部术后中医药交感神经兴奋性肠道神经系统腹部手术后
- 降气和胃通腑法对胃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观察针灸和中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临床作用.方法:将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0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针灸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术后第1天营养管推入四磨汤口服液20mL,3次/日,治疗10d;针灸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术后第1天针灸治疗,1次/日,治疗10d.结果:针灸组术后10d肠功能恢复情况与中药组、对照组比较有差异(χ2=18.583,P<0.05),针灸组与中药组比较无差异外(χ2=4.348,P>0.05),其他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3组术后10d,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P<0.05),针灸组与中药组、对照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0.8,P<0.05),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分布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8.248,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比较无差异(P>0.05);消化系症状积分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1.904,P<0.05),两两比较也有差异(P<0.05),针灸组和对照组ZPS评分比较有差异(F=3.499,P<0.05).结论:以降气和胃通腑法为原则拟订的中药和针灸不仅对恢复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可以双向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 杜业勤张双燕王海江尹双红
- 关键词:胃癌术后生活质量
- 针药结合恢复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恢复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做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的90例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常规组、中药组、针药组3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营养管推入四磨汤口服液;针药组在中药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术后10天评价疗效。结果:针药组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常规组和中药组明显缩短(P<0.05)。针药组在纳差、排便困难等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常规组和中药组(P<0.01, P<0.05)。针药组术后10天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分布正常者例数多于常规组和中药组(P<0.05,P<0.01)。结论:针药组具有促进术后患者早排气排便、改善临床症状和良性调节外周白细胞的作用。
- 尹双红杜业勤刘犇
- 关键词:手术后期间针药并用温针疗法四磨汤
- 温针灸在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观察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观察温针灸在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作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针药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术后第1天营养管推入四磨汤口服液20 ml,日3次,治疗10天;针药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给予术后第3天上午温针灸治疗,日1次,治疗7天。结果:(1)针药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和中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针药组术后10天外周淋巴细胞数及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分布与中药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合温针灸的针药组不仅促进术后早排气排便,而且对外周白细胞变化有良性双向调节作用。
- 尹双红杜业勤
- 关键词:温针灸四磨汤针药结合胃癌术后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