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兰
- 作品数:25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1例中国汉族人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高变Ⅰ区序列特殊变异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通过分析线粒体DNA序列 ,进一步了解中国汉族人线粒体基因多态性的特点。方法 一步法制备 3 1个无亲缘关系的中国汉族个体的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 ,PCR扩增包括非编码高变Ⅰ区在内的 15 2 8bp核酸片段 ,并直接测序 ,分析高变Ⅰ区序列变异情况。结果 高变Ⅰ区 162 2 3和 163 62核苷酸位点 ,分别出现高频率C→T变异 ( 70 97% ,2 2 /3 1)及T→C变异 ( 4 8 3 9% ,15 /3 1)。结论 线粒体DNA第 162 2 3核苷酸位点T和第 163 62核苷酸位点C很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特异性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 胡义德贾立明孙玉兰孙恒文刘丽红叶明福钱桂生房殿春
- 关键词:中国汉族人线粒体DNA外周血白细胞人外周血线粒体基因直接测序
- 线粒体DNA缺失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缺失对人乳腺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溴化乙锭(EB)处理获得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线粒体DNA缺失(rho0MDA-MB-231)细胞,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胶原凝胶包埋三维立体培养法(CD-DST)对比分析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表达。结果与MDA-MB-231细胞比较,rhooMDA-MB-231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嵴消失呈空泡样改变,对化疗药物相对抵抗,P-gp、BCRP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线粒体的损伤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细胞耐药表型的形成。
- 孙玉兰谷峰张祖平付丽
- 关键词:线粒体线粒体DNA乳腺癌多药耐药
- X射线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线粒体DNA基因表达下调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X线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检测其线粒体DNA(mtDNA)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 以同步培养的未受照细胞为对照,8MVX线分别以2、4、6和8Gy的吸收剂量照射A549细胞,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曲线;并于照射后24h,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人mtDNA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X射线抑制A549细胞增殖,以4Gv为显著;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G2/M期细胞比率增加,6和8Gy组表现出G2/M期阻滞,透射电镜下4Gy组可见凋亡的形态改变,8Gy组细胞近碎裂;X射线照射后mtDNA编码基因呈普遍下调表达,包括2Gy组的3种tRNA基因、4Gy组的2种tRNA基因和4种mRNA基因、6Gy组的6种tRNA基因和1种rRNA基因,8Gy组的2种tRNA基因。结论X射线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mtDNA编码基因的普遍下调表达。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剂量依赖性效应逐步减弱而解除。4Gy为体外研究的相对高效、安全剂量。
- 孙玉兰胡义德钱海洪
- 关键词:线粒体DNA凋亡细胞周期阻滞
- 线粒体DNA在肺癌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 胡义德钱桂生孙恒文刘丽红钱海洪孙玉兰贾立明
- 线粒体DNA(mtDNA)在肺癌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该研究中首先成功建立了简便、快速制备各种组织及单细胞mtDNA的新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成功研制了寡核苷酸芯片,用于不同组织或细胞样本cDNA文库mtD...
- 关键词:
- 关键词:线粒体DNA肺癌基因
- 反义核酸个体性治疗乳腺癌的P53基因药物研究
- 付丽许少峰张媛媛王亚红孙玉兰冯玉梅牛瑞芳孙惠
- 该项目成功制备了针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突变p53基因第8外显子的个体性反义表达载体,体外细胞实验从不同角度、层次显示了“反义拯救”双基因较单基因治疗乳腺癌的优势,应用体内动物实验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尝试性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反义核酸
- 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结构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研究被引量:20
- 2007年
- 目的探讨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结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标准及其与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复习1989-2001年间乳腺癌存档切片,按2003年 WHO 乳腺病理学标准诊断含有 IMPC 结构的乳腺癌100例,98例获得随访结果。结果 100例具有 IMPC 结构乳腺癌中,淋巴管侵犯率69%(69/100),淋巴结转移率84.8%(84/99);98例平均随访60.1个月。结果显示,11.2%(11/98)局部复发(术后平均存活26.4个月),38.8%(38/98)远位转移(术后平均存活36.0个月),36.7%(36/98)死于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59%,10年生存率48%;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显示有肿瘤家族史及淋巴管侵犯的患者预后差,内分泌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后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结论伴有 IMPC 结构的乳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无论肿瘤中 IMPC 结构比例占多少都应引起重视,预后与肿瘤家族史、淋巴管侵犯有关,内分泌治疗及个体性化疗可能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 陈凌范宇郎荣刚郭晓静孙玉兰付丽
- 关键词:乳腺乳头状淋巴细胞肿瘤浸润预后
- 升白欣对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
- 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其主要的毒性作用为骨髓抑制,临床表现为周围血象中白细胞减少,因而造成继发感染死亡的病人约占化疗病人死亡的1/3.各类造血因子的问世为恢复骨髓功能、控制白细胞减少提供了有力手段.本文论述了秦...
- 潘月龙刘淑贞陈祥明于峰郑建军孙玉兰赵正军
- 关键词:升白欣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临床疗效
-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研究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复习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9年~2002年间乳腺癌手术切除病例,按2003年 WHO乳腺组织病理学分类形态学标准诊断IMPC。观察并分析浸润...
- 陈凌范宇郎荣刚郭晓静孙玉兰付丽
- 关键词:乳腺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
- 文献传递
-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neu基因扩增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很多研究发现Her-2/neu蛋白表达与基因扩增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Her-2/neu基因扩增能更好地反应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监测预后。因此我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FISH)对免疫组织化学法(IHC)Her-2/neu蛋白表达的胃癌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二者之间的一致性,以及Her-2/neu基因扩增胃癌的特点。
- 王晓娜陈凌丁学伟张李梁寒孙玉兰付丽
- 关键词:HER-2/NEU荧光原位杂交法基因扩增胃癌组织预后意义
- 突变p53基因的反义拯救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p53基因的个体性反义RNA联合野生型p53(wt-p53)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探讨体外双重基因治疗的意义。方法将wt-p53重组质粒pC53-SN3转染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wt-p53的细胞克隆(WTp53-231细胞);体外构建针对MDA-MB-231细胞p53基因突变外显子8(exon8)的反义表达载体[pGEM3zf(+/-)p53exon8],并制备其反义RNA(ASp53exon8’RNA);以MDA-MB-231细胞为对照,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ASp53exon8’RNA转染WTp53-231细胞;转染48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LSAB染色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ASp53exon8’RNA转染WTp53-231细胞与ASp53exon8’RNA转染MDA-MB-231细胞比较,前者可进一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结论p53基因的个体性反义RNA联合wt-p53共转染可协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达到"反义拯救"基因治疗目的。
- 孙玉兰王亚红张媛媛许少峰付丽
- 关键词:乳腺肿瘤P53基因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