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军梅

作品数:46 被引量:163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8篇细胞
  • 16篇肝癌
  • 13篇氧化氮
  • 13篇一氧化氮
  • 11篇癌细胞
  • 10篇肝癌细胞
  • 8篇凋亡
  • 8篇一氧化氮合酶
  • 8篇人肝
  • 8篇人肝癌
  • 8篇合酶
  • 7篇蛋白
  • 6篇源性
  • 6篇内源性
  • 6篇尿嘧啶
  • 6篇肿瘤
  • 5篇乙酰化
  • 5篇乙酰化酶
  • 5篇原发性
  • 5篇去乙酰化

机构

  • 37篇山东省立医院
  • 11篇山东大学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东方医...

作者

  • 46篇姜军梅
  • 22篇刘吉勇
  • 21篇朱菊人
  • 9篇尹晓燕
  • 9篇杨崇美
  • 8篇孟玫
  • 7篇张安忠
  • 6篇秦成勇
  • 6篇许洪伟
  • 4篇王冠华
  • 4篇叶远红
  • 3篇夏新玲
  • 3篇宫铭
  • 3篇许诺
  • 2篇王春霞
  • 2篇王亚茹
  • 2篇崔屹
  • 2篇李明
  • 2篇郭晓笋
  • 2篇蒋进皎

传媒

  • 6篇山东医药
  • 5篇山东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癌症
  • 1篇新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8篇2001
  • 2篇1998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被引量:3
2002年
姜军梅朱菊人秦成勇张安忠许洪伟
关键词:氟尿嘧啶细胞凋亡肝细胞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脱噬作用
滑动后叠式小肠镜套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滑动后叠式小肠镜套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现有技术中的小肠镜套管包括带有注水管及充气管的套管管体,在套管管体的前端设置有前套管气囊,前套管气囊与充气管相连通,此结构为前叠式小肠镜套管。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后叠式...
刘吉勇姜军梅
内镜下球囊扩张联合括约肌内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联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其中41例接受内镜下单纯球囊扩张治疗,45例接受球囊扩张联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时进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检测和临床症状积分评测,观察其治疗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括约肌松弛率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患者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1.11%(41/45)、88.99%(40/45)、80.00%(36/45),单纯治疗患者则分别为60.98%(25/41)、39.02%(16/41)、19.52%(8/41);两组同时间点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联合治疗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时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分别为(47.04±6.49)、(25.17±2.76)、(27.86±2.43)、(31.97±3.21)mmHg,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分别为(38.79±3.26)%、(58.84±5.42)%、(55.35±5.64)%、(51.05±5.93)%;单纯治疗患者同时间点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分别为(46.56±6.63)、(31.15±1.31)、(38.83±2.36)、(43.40±1.27)mmHg,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分别为(37.36±4.03)%、(47.48±6.11)%、(44.15±5.89)%、(39.45±4.96)%;两种治疗方法以上两指标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球囊扩张联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食管动力学状态。
王洪波付振美马铭泽孙成刚张安忠杨崇美姜军梅刘华琳刘吉勇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食管测压
老年人以腹痛为首发表现疾病30例误诊分析
2002年
杨崇美姜军梅叶远红
关键词:老年人腹痛首发表现误诊缺血性肠病铅中毒
暴发型克罗恩病死亡2例报告
2007年
例1:男,46岁。因腹泻、发热7个月,便血3d,于2006年10月19日入山东省立医院。患者腹泻为稀水样便,2~3次/d,伴间断性发热,体温最高39.2℃,不伴腹痛,在当地医院诊为克罗恩病,并予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激素治疗,效果差。3d前突发便血,鲜红色血便伴多量血块,给予生长抑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保留灌肠.大便转为成形黑绿色便。
王亚茹刘吉勇姜军梅
关键词:柳氮磺胺吡啶去甲肾上腺素激素治疗生长抑素保留灌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5
2001年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动物模型 ,探讨NASH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持续 12周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大鼠NASH模型 ,造模结束时检测模型组及正常组血清转氨酶、游离脂肪酸 (FFA) ;测定肝匀浆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FFA ;用免疫组化法标记肝组织细胞色素P45 0ⅡE1(CYPⅡE1)及溶菌酶 (LYZ)免疫阳性细胞———Kupffer细胞。 结果 造模大鼠存在血清和肝匀浆FFA升高 ,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终产物MDA增加 ,而抗氧化物质SOD减少 ,肝组织免疫组化示CYPⅡE1呈高表达 ,Kupffer细胞明显增多。相关分析表明 :随着FFA的增加 ,CYPⅡE1表达增高 ,脂质过氧化损伤亦增强 ,并且肝脏炎症、坏死加剧。结论 FFA在NASH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FFA的增加及其所引起的一系列CYPⅡE1高表达、Kupffer细胞激活以及脂质过氧化损伤 。
钟岚范建高李为真王国良吴伟清姜军梅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游离脂肪酸发病机制脂肪肝
电子超声内镜在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诊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电子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结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及外科手术在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常规电子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行EUS检查患者118例共120处病灶。将EUS拟诊诊断与内镜下手术及外科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包括病理类型、起源)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符合率。结果黏膜层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符合率为100%(16/16),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3.75%(15/16);黏膜下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符合率为88.5%(92/104),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7.1%(101/104);本研究中,所有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的总体符合率为90%(108/120),总体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6.7%(116/120)。结论 EUS能准确地显示食管各层结构、判断肿瘤的起源,较准确地估计肿瘤的性质。对于食管肿瘤治疗方式的选择、扩大内镜下手术治疗适应证、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均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应在治疗前常规应用。对黏膜下病变,提倡在EUS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干预。
冯珊珊姜军梅刘吉勇杨崇美张俊勇张安忠王冠华许诺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在人肝癌细胞Bel-7402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istone deacetyase4,HDAC4)在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中的表达,及其对Bel-7402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Bel-7402细胞,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苯丁酸钠(sodium phenylbutyrate,SPB)作用于Bel-7402,RT-PCR检测用药前后HDAC4 mRNA的表达水平,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MTT比色法观察SPB对Bel-7402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法观察Bel-7402细胞P2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SPB处理后Bel-7402中HDAC4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0.88±0.13,0.12±0.04,P<0.05);SPB处理后Bel-7402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与SPB剂量和作用时间相关;同时细胞形态出现成纤维细胞样改变;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50.6±4.0)%,(78.8±3.6)%,P<0.05)];P27蛋白表达水平增强(23±11,61±7,P<0.05)。结论:SPB降低HDAC4在人肝癌细胞中的表达,从而诱导部分人肝癌细胞分化,该作用与P27蛋白水平变化有关。
孟玫王春亭姜军梅张继承蒋进皎靳长俊
关键词:组蛋白肝癌细胞细胞周期
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的临床应用
2006年
目的: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的发展使医生能够直接观察小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该设备在结肠镜和胃镜检查均阴性的55例患者中的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采用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EN-450P,在检查过程中,大部分患者采用清醒镇静,注意观察记录患者的并发症、检查时间、进镜途径及检查阳性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诊断和预后都有详细记载。结果:本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为94.5%(52/55),其中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占43.6%(24/55),是该项检查的主要适应症,平均检查时间是45分钟。3例患者因为没有获得全肠道的检查而未确诊,从而从相反地方向重新检查。5例患者获得全胃肠检查。在镇静剂的帮助下,患者可以很好的耐受检查。3例患者因为腹腔严重粘连导致进镜困难而放弃检查。所有的患者均有随访。大多数器质性疾病(除了病变部位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均有病理诊断。一位胃大部切除患者发生肠扭转造成肠梗阻,在完成检查后,完全恢复。结论: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能够肉眼观察全小肠,并能够得到病理诊断,并能够大体对病变进行定位。在镇静剂的帮助下,患者能够很好的耐受检查。它的适应症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慢性腹泻、慢性腹痛和不完全肠梗阻。它不仅是一项检查手段,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还可以是一种治疗手段。检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腹腔粘连。
刘吉勇姜军梅林立明姜红宫铭夏新玲
关键词:小肠疾病
后叠式小肠镜套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叠式小肠镜套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现有技术中的小肠镜套管包括带有注水管及充气管的套管管体,在套管管体的前端设置有前套管气囊,前套管气囊与充气管相连通,此结构为前叠式小肠镜套管。本发明的后叠式小肠镜套管的...
刘吉勇姜军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