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刚 作品数:19 被引量:67 H指数:5 供职机构: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低场磁共振MRCP对中上腹实质脏器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MRCP)在中上腹部实质脏器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证实的中上腹实质脏器囊性病变MR常规平扫和MRCP资料,并就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CP序列显示囊性病灶能力强于MRI平扫。结论:MRCP在中上腹实质脏器囊性病灶检出能力和信号特异性方面均优于MRI平扫。 黄雨农 赵明 姚小刚 陈静关键词:囊肿 MRCP 低场磁共振 CT导向肝囊肿介入治疗1例报道 1997年 病员女,53岁,腹胀2年,腹痛1年,加重1月。上腹部CT扫描发现肝右叶后段有一7×6cm^2单纯囊肿,遂对其进行CT导向硬化剂治疗。 方法及步骤:患者左侧卧于扫描床上,将自制栅栏状定位器固定于右下腹部,再行CT扫描,选择最佳穿刺层面,利用光标确定穿刺点,并测出进针深度与角度,常规消毒并局麻后,使用19G穿刺针进行穿刺,CT扫描确认针尖位于囊肿内之后,将针固定,抽出囊液100mL。 姚小刚 饶中和 陈伯超关键词:介入治疗 CT导向 肝囊肿 硬化剂治疗 单纯囊肿 电子束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2002年 姚小刚 饶中和 陈伯超关键词:电子束CT 冠心病 CHD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症的CT表现 2004年 目的 :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各种并发症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 4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症的CT表现。结果 :40例中 ,主要CT征象为胰内和胰外积液 1 6例 ,蜂窝组织炎 1 0例 ,假性囊肿及脓肿 1 4例 ,其中合并静脉血栓形成 1例。结论 :CT扫描能清楚显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及周围组织结构的改变 ,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随访有重要价值。 郭强 刘军 姚小刚 陈伯超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并发症 CT表现 蜂窝组织炎 假性胰腺囊肿 巨大胃外型胃平滑肌肉瘤CT表现2例报告 2002年 姚小刚 蒋奕 饶中和关键词:胃平滑肌肉瘤 CT表现 病例分析 DCE-MRI参数对比改良Gleason评分、PSA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风险性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DCE-MRI参数对比改良Gleason评分、PSA在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风险性所发挥的作用,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93例,记录其年龄、DCE-MRI参数、改良Gleason评分、PSA、BMI、TNM分期。所有患者的随访期为2年,单因素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Cox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影响的程度;运用t检验显示前列腺癌影响因素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 ROC曲线分析K^(trans)值和PSA水平在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发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风险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改良Gleason评分、PSA、DCE-MRI参数、以及TNM分期均能影响患者预后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结果提示患者的DCE-MRI参数K^(trans)值(P=0.027)、PSA值(P=0.028)对CRPC风险有显著影响,且K^(trans)值影响程度明显高于PSA(RR=2.413 vs RR=2.012)。t检验提示预后不良组K^(trans)值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预后不良组中PS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24);ROC曲线下K^(trans)值的AUC为0.843(95%置信区间:0.769~0.91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14%,71.43%;PSA水平的AUC为0.752(95%置信区间:0.657~0.847),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92%,63.42%。结论:DCE-MRI参数K^(trans)水平在评估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CRPC风险方面表现出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前列腺癌患者的常规评估指标,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姚小刚 朱培菊 赵明 黄雨农 陈静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睾丸切除术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诊断脑震荡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诊断脑震荡的价值。方法:应用CT、常规磁共振扫描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88例头部轻微伤临床诊断为脑震荡的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所有图像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capsula interna)和外囊(capsula externa)、额叶、枕叶和颞下回部的FA值。将对照组的DTI值经过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作为常模。将观察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有65例(73.86%)的ROI的FA值下降,另23例(26.13%)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结论: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位、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诊断脑震荡提供客观依据。 李元斌 姚小刚 郑小华 赵明 刘军 陈淳 邓发斌 周宇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脑震荡 部分各向异性 CT对非创伤性急腹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CT对非创伤性急腹症的诊断价值以及怎样合理选用CT检查。方法 :回顾分析非创伤性急腹症 ,首选腹部CT扫描检查者 319例的诊断情况及相关的CT征象。结果 :CT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非创伤性急腹症患者 ,其诊断价值对于性别及部位无显著差异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疾病的阳性率越高。结论 :随着CT技术的日趋完善 ,CT能广泛用于确定非创伤性急腹症的病因 ,将成为当今非创伤性急腹症影像学诊断中迅速、敏感而有效的手段。 陈伯超 饶中和 姚小刚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非创伤性急腹症 影像学诊断 腹痛 CT 磁共振弥散张量在脑振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漫张量成像在脑振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常规磁共振扫描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88例头部轻微伤、临床诊断为脑振荡的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和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和外囊、额叶、枕叶和颞下回部的FA值。将对照组相应部位的DTI值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作为常模,将88例观察组与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有65(73.86%)例的ROI的FA值均下降,另23(26.13%)例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结论 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位、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诊断脑振荡提供客观依据。 李元斌 姚小刚 郑小华 赵明 刘军 陈淳 邓发斌 周宇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数字化乳腺摄影与MRI联合应用对提升乳腺癌诊断准确率的实效性探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术)联合使用对临床上乳腺癌诊断准确性的提升以及其实效性。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43例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手术前使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和磁共振技术(MRI技术)检查。将43例患者的数字化乳腺摄影的图像作为数字组;所有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图像作为MRI像组;所有的数字化乳腺摄影图像与MRI图像作为合并组。由3名医师对三组图像进行独立判断图片是否为乳腺癌,并对医师的判断结果用软件进行配对、检验。结果 3名医师通过数字组对乳腺癌的判断的平均例数是25例,准确率为58.1%(25/43);通过MRI像组对乳腺癌的判断的平均例数是33例,准确率为76.7%(33/43);通过数字化摄影图像与MRI图像共同观察的合并组的判断的平均例数为40例,准确率为93.0%(40/43)。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乳腺摄影与MRI技术联合使用对乳腺癌的判断的准确率很高,应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使用。 姚小刚 赵明 黄雨农 陈静关键词:乳腺癌 数字化乳腺摄影 磁共振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