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沁华
- 作品数:28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一例
- 2016年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由自身免疫介导,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自身抗体阳性,影像学表现为胰腺肿大和胰管不规则狭窄,病理表现为淋巴浆细胞浸润并间质纤维化,且对激素治疗敏感的一种特殊类型慢性胰腺炎[1]。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现将1例AIP诊疗经过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9岁,因"皮肤黄染伴瘙痒10余天"入院,既往有膀胱癌手术史,黄染最先出现在背部,
- 包文霞奚沁华叶建新李岭
-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皮肤黄染免疫介导IGG浆细胞浸润
-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 目的:分析食管一胃结合部癌的基因表达谱变化,以初步探讨食管一胃结合部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方法:以手术切除的食管一胃结合部癌、胃体胃窦癌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AffymetrixU133A...
- 奚沁华
-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癌基因表达谱芯片差异表达基因
- 文献传递
-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相关联的大数据的研究方法
- 陆敏奚沁华Jacques IzardYong-Liang Zhu
- 急性胰腺炎合并精索坏死一例
- 2003年
- 奚沁华陈卫昌温晓持朱兰香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合并症腹痛心电图CT检查
- 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开展抗TNF-α制剂TDM的国内外指南/共识的质量评价
- 2024年
- 目的评价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开展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制剂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指南/共识的质量。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以及国内外指南/共识发布网站,收集针对IBD患者开展抗TNF-α制剂TDM的指南/专家共识。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对纳入指南/共识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汇总纳入指南/共识的主要推荐意见。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3篇为指南,6篇为共识。9篇指南/共识在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表达的清晰性、应用性和编辑独立性6个维度的标准化百分比分别为90.43%、41.98%、52.55%、85.49%、19.00%、76.85%。8篇指南/共识的推荐级别为B级,1篇共识的推荐级别为C级。主要推荐意见涉及TDM应用场景、阈值范围、策略调整、检测方法以及结果解读。大部分指南/共识均推荐对失应答患者应进行被动TDM;建议根据预期的治疗结果设定TDM浓度范围,并结合疾病状况和TDM结果进行策略调整,且建议同一患者采用相同的检测方法。部分指南/共识认为,生物类似药和原研药不存在结果解读差异。结论纳入的指南/共识总体质量一般,推荐意见较为统一。临床工作者需要了解该类药物TDM的特点和局限性,并结合具体的临床治疗目标去解读和运用监测结果。
- 金唐慧朱濛昕谢诚夏凡于迪李悦李芸奚沁华朱建国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监测
- 急诊ERCP在急性胆系疾病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诊ERCP在急性胆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急诊ERCP治疗急性胆系疾病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ERCP治疗成功68例,成功率95.8℅,治疗12小时后病人症状明显减轻.失败3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1例因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无消化道穿孔、大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急诊ERCP是急性胆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
- 周静严立俊余荣富陈勇奚沁华
-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系疾病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表达基因谱变化
- 2008年
-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表达基因谱。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Affy-metrix U133A2.0对5例手术切除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正常胃黏膜标本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与正常胃黏膜相比较,差异表达基因(2倍以上)共773个。其中,上调的基因有364个,下调的基因有409个。这些相关基因的功能涉及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离子通道及运输、代谢、细胞骨架等方面。结论初步筛选出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相关的多种功能基因,为研究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能候选基因。
- 奚沁华陈卫昌李锐高楠
-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
- 产AFP型胃癌(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1年
- 报告近年来遇到的 2例产AFP型胃癌 (AFPGC) ,并结合文献就AFP型胃癌从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
- 奚沁华陈卫昌
- 关键词:胃癌
- 人可溶性PD-1在肝病患者血清中表达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利用自主研发的可溶性PD-1(soluble PD-1,s PD-1)检测试剂盒,检测肝病患者外周血中s PD-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40例初诊HBV感染患者,其中单纯HBV+患者13例、合并肝硬化患者17例以及合并肝癌患者10例。同时收集16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利用自主研发的PD-1 ELISA试剂盒分析s PD-1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s PD-1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以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HBV感染患者体内s PD-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单纯性HBV感染组、合并肝硬化组以及合并肝癌组s PD-1水平(μg·L-1)分别为4.755±1.554、0.940 2±0.231 9和0.766 5±0.349 1。各肝病患者组之间s PD-1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单纯HBV感染组s PD-1水平显著高于合并肝硬化(P<0.05)以及合并肝癌组(P<0.01);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两者之间s PD-1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s PD-1水平与临床检验指标如T-BIL、D-BIL、I-BIL、AST以及ALT呈线性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s PD-1与ALP、TP、H-ALB、UREA、Cr-s以及UA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s PD-1在对健康照组与单纯乙肝患者鉴别中具有显著差异(P=0.002)。结论 s PD-1在单纯HBV感染患者体内显著升高,并在疾病进程呈现动态变化。提示其在肝病进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范德环张学光奚沁华张光波
- 关键词:肝病ELISA
- 内镜下诊治食管 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内镜下诊治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内镜下诊治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155例(A组),与未经内镜治疗的98例患者(B组)作对照比较。结果两纽患者皆顺利完成内镜下诊断和(或)治疗,术后平均恢复进食天数:A组为(6.5±3.7)d,较B组(14.8±8.1)d明显缩短;术后平均住院天数:A组为(7.8±4,0)d,较B组(18.4±9.3)d明显缩短;住院平均费用:A组为(5.6358±0.923)万元,较B组(12.936±3.854)万元明显减少,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A组无并发症死亡、吻合口复发病例,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4.8%(23/155)较B组68.4%(67/98)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食管支气管瘘5例,食管主动脉瘘3例,死亡7例,吻合口复发为3.1%(3/98)。结论对术后确诊或疑似吻合口瘘的患者,早期行内镜检查是必要和安全的。选择经内镜治疗后患者瘘口愈合、恢复进食时间较单纯保守治疗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费用也相应减少,远期无严重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复发率也明显下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奚沁华葛锦锋吴晨虹马超
- 关键词:吻合口瘘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