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昭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钩虫
  • 4篇线虫
  • 4篇线虫病
  • 4篇蛔虫
  • 4篇鞭虫
  • 4篇虫病
  • 3篇源性
  • 3篇土源性
  • 3篇土源性线虫
  • 3篇肠道
  • 3篇肠道线虫
  • 2篇伊维菌素
  • 2篇土源性线虫病
  • 2篇菌素
  • 2篇抗体
  • 2篇抗原
  • 2篇肠道线虫病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十二指肠

机构

  • 9篇浙江省医学科...
  • 2篇世界卫生组织

作者

  • 10篇夏昭华
  • 8篇宋昌存
  • 8篇闻礼永
  • 7篇苏应龙
  • 3篇杨纪顺
  • 2篇任苏平
  • 2篇程国强
  • 1篇段芸芬
  • 1篇寿干城
  • 1篇邓珊珊
  • 1篇严晓岚
  • 1篇王芃芃
  • 1篇陈彩华
  • 1篇沈炳荣
  • 1篇姚丽英
  • 1篇张文卫

传媒

  • 3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实用寄生虫病...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年份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种吸虫抗原组分分析及其免疫反应性的研究被引量:6
1994年
应用SDS-PAGE和ELIB技术分析了五种吸虫可溶性抗原的蛋白组分及其与病人血清、动物血清的免疫印渍反应。根据Dorzok方法制备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和姜片虫的成虫可溶性抗原。上述抗原的蛋白区带数分别为16、13、14、27和26条。酶联免疫印渍法(ELIB)表明卫氏并殖吸虫抗原中有9条主要蛋白区带能与并殖吸虫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抗体结合,其中67kD和80kD成分具有诊断及考核并殖吸虫病防治效果的意义。
石军帆宋昌存段芸芬夏昭华寿干城
关键词:吸虫并殖吸虫抗原
肠道线虫病防治效果纵向观察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探索短期内有效控制钩虫、蛔虫及鞭虫等肠道线虫病流行和长期巩固其防治效果的措施。[方法 ]1986~ 1988年全民普查 ,对钩虫、蛔虫和鞭虫卵阳性者予以治疗。 1989~ 1992年重点人群治疗。 1993~2 0 0 0年不采取任何主动干预措施。[结果 ]阿苯达唑每年治疗两次 ,连续 3年 ,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降至 3 2 %、 37 3 %和 3 5 % ,达到短期内基本控制其流行的目的。采取重点人群治疗 ,钩虫感染率降至 0 5 %。1993~ 2 0 0 0年不采取任何主动干预措施 ,钩虫感染率降至 1%以下 ,感染度降至 10 /LPG以下 ,且持续 8年无回升 ,土壤中分离不到钩蚴。 [结论 ]钩虫。
闻礼永夏昭华姚善滢杨纪顺程国强苏应龙宋昌存
关键词:肠道线虫病钩虫病蛔虫病鞭虫病
肠道线虫病防治效果的观察
<正>在肠道线虫病的防治策略上,采取何种措施短期内有效控制钩虫等肠道线虫病的流行和长期巩固其防治效果,是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为了探索适合我国东南部农村钩虫等肠道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我们在浙江省防治试点进行长达1...
闻礼永夏昭华姚善滢杨纪顺程国强苏应龙宋昌存
文献传递
防治土源性线虫感染的纵向观察
1998年
采用人群粪便普查与重点人群粪检相结合,以及虫孵是性者每年接受1次化学治疗的方法来提高与巩固钩虫等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效果。通过5年工作使实验区人群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和感染度降至更低水平,同时也节省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
夏昭华周德宏
关键词:钩虫蛔虫鞭虫流行病学土源性线虫感染
一株抗十二指肠钩蚴单克隆抗体的特性研究
1996年
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等方法观察了一株抗十二指肠钧蚴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2分泌的抗体(McAbB12)特性。结果表明McAbB12与十二指肠钧虫成虫切面的肠管、生殖器官和肌肉的基膜及排泄管出现明显的免疫反应,提示McAbB12的“靶抗原”为分泌排泄(ES)抗原。SDSPAGE结果提示McAbB12具有3条蛋白区带,分子量分别为61、52和21kD。ELIB结果显示McAbB12能识别十二指肠钧蚴抗原,主要抗原条带的蛋白分子量为28kD。
邓珊珊宋昌存王芃芃严晓岚闻礼永陈彩华夏昭华苏应龙姚善滢
关键词:十二指肠钩虫单克隆抗体
钩蚴抗原收集和ELISA检测钩蚴抗体的研究被引量:6
1992年
进行钩虫免疫学研究,需收集大量钩蚴制备抗原和建立检测钩蚴抗体的ELISA法。为此,我们于1990年1月对几种常用钩蚴培养方法作了对比,并对ELISA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和孵育时间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综合报告如下。
闻礼永夏昭华杨纪顺苏应龙姚善滢宋昌存
关键词:钩蚴抗体抗原ELISA
浙江省农村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方案的研究
1990年
于1985年~1988年在浙江省平湖等5个县的部分农村,进行了钩虫等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方案的研究,结果表明定期选择人群化学治疗结合卫生宣教是防治上述寄生虫病的有力措施,其中以防治钩虫病的效果最为显著.应用丙硫咪唑每年治疗2次,连续2年,可使钩虫感染率从防治前的52.3%下降至3.2%,人群血红蛋白水平也逐年提高,表明目前在农村开展钩虫等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苏应龙夏昭华张文卫闻礼永姚善滢姚丽英宋昌存张其风周德宏王爱华孙毓伦何雄飞
关键词:农村线虫病
伊维菌素驱除肠道线虫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8
1992年
将166例肠道线虫感染者分成3组,其中2组口服不同剂量的伊维菌素,另1组口服噻嘧啶为对照。结果:顿服伊维菌素0.1mg/kg组55例,蛔虫、钩虫和鞭虫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100%,3.8%和50%;顿服伊维菌素0.2mg/kg组54例,蛔虫、钩虫和鞭虫卵的阴转率分别为95.5%、11.8%和76.5%;对照组顿服噻嘧啶10mg/kg组57例,蛔虫、钩虫和鞭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5.5%,29.6%和31.6%。3个组的副作用均轻微短暂。
夏昭华苏应龙姚善滢沈炳荣闻礼永宋昌存吴周库邹以朝孟见常杨华林陈炳寅
关键词:伊维菌素抗蠕虫药蛔虫钩虫鞭虫
国产伊维菌素(Ivermectin)驱除犬钩虫、巴西日圆线虫、鼠蛲虫的效果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观察国产伊维菌素对犬钩虫、巴西日圆线虫、鼠蛲虫的驱虫效果。方法采用犬钩虫—狗、巴西日圆线虫—大鼠及鼠蛲虫—大鼠动物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单次口服0.025mg/kg伊维菌素对犬钩虫的虫卵减少率、驱虫率和治愈率高达100%,服药后48h内排出97%虫体;单次灌胃0.62mg/kg对巴西日圆线虫的驱虫率达99.1%,完全治愈剂量为1.11mg/kg;单次灌胃2.0mg/kg对鼠蛲虫的驱虫率和治愈率均达100%。结论国产伊维菌素具有剂量小、疗效高、作用快、副反应轻等特点。
闻礼永闻礼永姚善滢夏昭华
关键词:伊维菌素
钩虫等土源性线虫病防治试点10年纵向观察被引量:4
1998年
为了得出适合中国东南部阻断钩虫等土源性线虫病传播的措施,1986~1988年对钩虫、蛔虫和鞭虫卵阳性者采用阿苯达唑每年治疗2次,连续化疗两年,使钩虫、蛔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分别自52.3%、60.3%和28.3%下降至3.2%、37.3%和3.5%;1989~1992年采取重点人群(指1988年钩虫卵阳性者和历年漏治者)治疗,钩虫感染率继续下降到0.5%;1993~1996年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钩虫感染率维持在0.5%左右,土壤中分离不到钩蚴。人群血红蛋白水平逐年提高。
闻礼永夏昭华姚善滢苏应龙任苏平宋昌存
关键词:钩虫蛔虫鞭虫土源性线虫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