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慧敏

作品数:69 被引量:313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项目广东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先天性
  • 25篇先天
  • 12篇外科
  • 12篇闭锁
  • 11篇手术
  • 11篇膈疝
  • 11篇先天性膈疝
  • 9篇新生儿
  • 9篇小儿
  • 7篇术后
  • 7篇细胞
  • 6篇鼠模型
  • 6篇结肠
  • 6篇发育不良
  • 6篇穿孔
  • 5篇支气管
  • 5篇气管
  • 5篇外科手术
  • 5篇畸形
  • 5篇儿童

机构

  • 65篇广州市儿童医...
  • 7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广东省妇幼保...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69篇夏慧敏
  • 41篇余家康
  • 22篇钟微
  • 14篇李瑞琼
  • 10篇唐志贤
  • 9篇邹焱
  • 9篇李成昌
  • 9篇潘韶芳
  • 5篇肖尚杰
  • 5篇何秋明
  • 5篇朱德力
  • 4篇马力
  • 4篇王凤华
  • 4篇贾炜
  • 3篇王浩然
  • 3篇刘丽
  • 3篇刘威
  • 3篇徐宏文
  • 3篇龚四堂
  • 3篇容文星

传媒

  • 2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2篇临床小儿外科...
  • 11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第七届全国小...
  • 2篇新生儿科杂志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胃肠道穿孔发病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探讨新生儿胃肠道穿孔发病特点及预后分析 ,对 111例新生儿胃肠道穿孔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显示 :1 常规腹部X片检查 ,阳性 10 8例。 2 111例中以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最多见 (2 6 3% ) ,先天性胃肌层缺损 2 4 3% ,其它较常见包括特发性穿孔 ,先天性巨结肠 ,胎粪性腹膜炎及先天性肠闭锁。 3 除先天性胃肌层缺损外 ,原发病及穿孔部位与病死率关系差异无显著性。 4 早产儿有较高病死率 ,围手术期监护及TPN可降低病死率 ,因此 ,新生儿胃肠道穿孔预后与早产、穿孔部位、手术期监护及TPN有密切关系。
夏慧敏徐涛伍连康钟微潘韶芳余家康
关键词:新生儿消化道穿孔预后
危重患儿代谢反应及免疫状态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
1995年
对40例创伤危重患儿的代谢反应及免疫状态进行了临床探讨,观察创伤后体内血胰岛素、皮质醇、前列腺素E_2、血栓素A_2、T细胞亚群、补体、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结果显示:①创伤患儿高分解代谢状态表现在分解激素上升,合成激素下降;②免疫抑制状态主要体现在T细胞亚群、血栓素A_2、前列腺素异常。本结果提示为改善创伤儿童状态应加强代谢调理。
夏慧敏伍连康刘丽关克涛李成昌容文星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免疫学皮质醇
新生儿外科常见病的诊治现状及展望被引量:9
2008年
新生儿外科是小儿外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多种术式有了广泛的开展和普及,众多新生儿外科患儿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本文拟对新生儿外科中常见病的诊治现状及展望作一评述。
夏慧敏
关键词:新生儿外科外科常见病诊治小儿外科
小儿复发性肠套叠诊治体会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总结小儿复发性肠套叠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47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的复发年龄、次数、间隔时间、复发症状以及治疗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47例患儿共复发82次,复发年龄大多数在2岁以内(84%),复发间隔时间大多在1年以内(44例),临床表现多见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血便少见,治疗经空气灌肠复位治愈者40例(85%),手术复位治愈7例(15%)。结论小儿复发性肠套叠与年龄有密切关系,2岁以上患儿复发率明显下降;治疗上应以保守治疗即空气灌肠复位为首选,对于多次复发、灌肠失败及疑有器质性病变者,宜手术探查。
邹焱李成昌朱德力朱自强夏慧敏
关键词:肠套叠肠套叠外科学
不同剂量脂肪乳剂全胃肠外营养对儿童术后一周内免疫功能的影响
1995年
对63例创伤儿童进行了随机性、前瞻性研究以期了解不同剂量脂肪乳剂全胃肠外营养(TPN)对创伤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按随机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1例),低脂TPN组(22例),高脂TPN组(20例),7天为一研究期。结果表明儿童术后1周应用不同脂肪乳剂含量的TPN营养支持后有助于免疫功能的恢复。对TPN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因素也作了探讨。
夏慧敏伍连康关克涛容文星李成昌潘韶芳朱德力刘丽余家康
关键词:脂肪乳剂免疫儿童临床营养学
小儿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的治疗对策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的病人的诊断治疗情况提出最佳的方法。方法 :对本院 1999-2 0 0 3年 40 9例小儿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 :患儿的平均年龄是 7 48岁 ,误诊率是0 49% ,就诊三大症状为腹痛、发热及呕吐。阑尾穿孔率是 12 9% ,穿孔患儿起病至手术平均时间为 2 82d ,穿孔的平均年龄是 6 17岁 ,穿孔阑尾炎患儿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其它类型阑尾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利用超声检查提高阑尾炎的早期确诊率 ,减少穿孔的发生 ;尽早确诊阑尾炎后尽快手术治疗 ,术中原则上不放置引流管 ,术后静脉使用联合抗生素 。
邹焱夏慧敏李瑞琼王浩然余家康唐志贤
关键词:小儿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急腹症并发症
新生儿肠穿孔危重评分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对新生儿肠穿孔进行危重评分与预后分析,探讨新生儿肠穿孔危重评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9年~2007年治疗的90例新生儿肠穿孔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7分制评分系统对术前患儿病情进行危重评分,并结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危重评分值高的患儿病死率较高;早产儿病情重,危重评分值高,病死率高,预后较差;出生体重、手术方式及肠穿孔部位对预后影响不大。结论出生时是否足月、合并感染及内环境是否稳定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马力钟微余家康伏雯夏慧敏
关键词:肠穿孔预后
第六届全国新生儿外科学术研讨会纪要
2007年
第六届全国新生儿外科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3~5日在广州市广东大厦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广东、新疆、沈阳、北京、上海、海南等地的118位正式代表和25位旁听代表参加了学术会议,共有36位代表进行了大会发言。代表们就先天性畸形产前诊断、膈疝的实验室研究、新生儿巨结肠的诊断,长段型食管闭锁的治疗等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体现了我国新生儿外科的水平和发展方向。现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钟微余家康夏慧敏
关键词:新生儿外科学术
新生儿胃穿孔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穿孔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 30例胃穿孔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儿中手术 2 8例 ,术后死亡 12例 ,预后与有无合并畸形及并发症有关。结论 :新生儿胃穿孔病情凶险 ,预后与有无并发畸形及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早期诊断及及时手术 ,减少并发症发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邓志坚邱江钟微潘韶芳余家康夏慧敏
关键词:胃溃疡胃穿孔新生儿外科手术
先天性膈疝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肺发育不良中肺动脉高压(D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量化指标,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CDH胎肺中的表达及在CDH肺动脉高压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VEGF和CDH肺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Nitrofen诱导CDH模型胎鼠并分组:Dex组予以产前Dex治疗,CDH组未给予Dex,另取正常胎鼠为对照组。采用组织学测量、肺蛋白含量检测等方法,测定出平均肺泡面积、平均肺泡间隔厚度、每高倍视野肺血管数、动脉中膜厚度占外径比(MT%)、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比(WA%)、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比(LA%)、左肺与体重比、左肺蛋白含量与体重比等;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胎肺中VEGF的表达及相对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H组胎肺显著发育不良,包括肺微小动脉结构明显异常,表现为每高倍视野肺血管数减少、MT%增大、WA%增大,LA%减小(均P〈0.05);另外VEGF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CDH组相比,Dex组胎肺发育明显改善,表现为每高倍视野肺血管数增加、动脉中膜厚度占外径比减小、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比增大(均P〈0.05);但VEGF mRNA及蛋白水平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VEGF在CDH胎肺中的表达增高可能是CDH肺发育不良形成机制之一;产前地塞米松治疗可明显改善肺微小动脉结构异常及肺发育不良,但未发现对VEGF的表达有影响,提示Dex可能并非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而发挥改善肺动脉高压及肺发育不良的作用。
余家康何秋明肖尚杰钟微夏慧敏
关键词:高血压肺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