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志秀

作品数:19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直肠
  • 11篇肠癌
  • 10篇直肠癌
  • 6篇切除
  • 6篇病理
  • 5篇低位直肠
  • 5篇低位直肠癌
  • 5篇肿瘤
  • 4篇术后
  • 4篇内外括约肌
  • 4篇外括约肌
  • 4篇结直肠
  • 4篇经内外括约肌...
  • 4篇括约肌
  • 4篇括约肌间切除
  • 4篇肛门
  • 4篇肛门功能
  • 3篇脂肪肉瘤
  • 3篇直肠肿瘤
  • 3篇肉瘤

机构

  • 19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最高人民检察...

作者

  • 19篇夏志秀
  • 14篇陈春生
  • 12篇丛进春
  • 7篇马明星
  • 5篇刘鼎盛
  • 4篇张国华
  • 4篇冯勇
  • 4篇王昌亮
  • 2篇冯荣贵
  • 1篇于浩
  • 1篇徐琨
  • 1篇韩彦槊
  • 1篇王林林
  • 1篇张宏
  • 1篇张方圆
  • 1篇罗娅红
  • 1篇张孟周

传媒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法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局部进展期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47例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者作为观察组,另85例未行新辅助治疗者作为对照组,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和QLQ-CR29评分来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前观察组的整体生活质量和情绪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丧失、腹泻、经济困难以及脱发、口干、味觉异常和焦虑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脓血便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但是观察组的疼痛、腹泻以及排气、排便失禁和皮肤灼痛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且腹泻的评分差异一直持续到术后12个月(P=0.023)。从术前至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阳痿和性交困难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明显,相应的男性性功能评分也一直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女性患者的性功能评分只在术前低于对照组(P=0.017)。结论:对局部进展期的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以胃肠道和性功能的影响尤为明显。
丛进春陈春生马明星夏志秀刘鼎盛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治疗生活质量
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低前综合征评分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低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评分是针对低位直肠保肛手术功能的简洁、直观的评估工具。本研究拟通过与低前切除术的对比,探讨用LARS评分来评估低位直肠癌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后肛门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对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了保肛手术,其中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23例为ISR组,行低前切除术的53例为LAR组。功能评估分别采用LARS评分、Saito功能问卷和Wexner评分,生活质量评估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QLQ-C30和QLQ-CR29问卷。结果研究病例中48例(63.2%)出现重度LARS,21例(27.6%)出现轻度LARS,7例(9.2%)无LARS,其中ISR组与LAR组LARS严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但单项评分中的"稀便的遗粪现象"ISR组更为严重(P=0.009)。Saito功能问卷、Wexner评分和EORTC QLQ-C30评分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SR组的EORTC QLQ-CR29量表中排便失禁和皮肤灼痛2个单项得分要高于LAR组(P<0.05),其余各项评分2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肛门功能虽然并不劣于低前切除术,但是都容易出现重度的低前切除综合征。
马明星丛进春陈春生夏志秀
关键词:低前切除术
ERCC1、BRCA1和TS表达水平在进展期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胸苷酸合成酶(TS)mRNA在进展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以及ERCC1 mRNA和BRCA1 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9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石蜡病理组织的ERCC1、BRCA1和TS mRNA表达水平,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用四格表χ2检验进行结果分析,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预后比较采用小样本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时序检验分析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CEA、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BRCA1 mRNA表达水平与远处转移(P=0.030)、肿瘤分化程度(P=0.002)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TS mRNA表达水平与远处转移(P=0.003)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与BRCA1 mRNA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P=0.002).1年总生存率为95.92%(47/49);2年总生存率为83.67%(41/49);3年总生存率为73.47%(36/49).ERCC1 mRNA低表达组(47.8个月、41.0个月)较高表达组(27.3个月、20.0个月)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长(P=0.001、P=0.001);BRCA1 mRNA低表达组(43.7个月、42.7个月)较高表达组(29.3个月、25.1个月)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长(P=0.009、0.006);TS mRNA低表达组(39.8个月)较高表达组(25.2个月)无病生存时间长(P=0.030).结论 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仅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征有关,BRCA1和TS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低水平ERCC1和BRCA1表达对以铂类为基础的结直肠癌一线化疗具有更好的预后效果且两者相关,低水平TS也具有更长
夏志秀王昌亮丛进春张国华冯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胸苷酸合成酶
ERCC1、BRCA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ERCC1、BRCA1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临床病理特征与术后短期疗效之间的关系,ERCC1和BRCA1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0例术前...
夏志秀陈春生
FKBP51在结直肠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排在第三位,是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的原因。CRC常常发病隐匿,发现时已发生周围侵袭和远处转移,即使是在治疗性手术之后,4...
夏志秀
关键词:结直肠癌NF-ΚBFK506
文献传递
超低位直肠癌行纵向部分括约肌切除术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比较纵向部分括约肌切除术(PLRAS)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后直肠癌患者的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方法将99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LRAS组(n=23)和ISR组(n=76)。于术后6、12及24个月,采用Saito功能问卷和Wexner评分量表评估术后的肛门功能,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特为结直肠肿瘤患者而设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R29)评估术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吻合口狭窄:与ISR组比较,在术后6个月,PLRAS组的吻合口狭窄程度较重(P<0.001);在术后12个月时改善并不明显,狭窄程度仍较ISR组重(P=0.003);在术后24个月,2组患者的吻合口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②Saito功能问卷结果:术后6个月时,PLRAS组存在排便截断(P=0.016)、存在排便困难(P=0.008)及能分辨排气和排便(P<0.001)患者的比例均较ISR组高;在术后12个月,PLRAS组能分辨排气和排便患者的比例仍较ISR组高(P=0.017);在术后24个月,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Wexner得分结果:各时点2组患者的Wexn er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生活质量:在术后6个月,PLRAS组患者的会阴部疼痛得分(P=0.031)和性交困难得分(P=0.006)均高于ISR组,而排气失禁(P=0.003)、排便失禁(P=0.043)和女性性功能(P=0.023)得分均低于ISR组;在术后12个月,PLRAS组患者的排气失禁(P=0.012)和女性性功能(P=0.017)得分均低于ISR组,而性交困难(P=0.012)得分高于ISR组;在术后24个月,2组患者各项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RAS术后12个月内的肛门狭窄情况和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均较ISR术更为严重,但到术后24个月,其可达到同ISR术相似的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
丛进春陈春生马明星夏志秀刘鼎盛
关键词:直肠癌肛门功能生活质量
大鼠撞击性肝挫伤后MMP-2和MMP-9蛋白时序性表达
2017年
目的观察大鼠撞击性肝挫伤后不同时间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规律。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平均分入对照组和伤后1 h、3 h、6 h、12 h、18 h、24 h、3 d、5 d、7 d组。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肝挫伤模型,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提取挫伤的肝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内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肝挫伤后,阳性细胞表达和蛋白半定量结果显示:MMP-2在伤后6 h表达开始增强,24 h达到峰值,3~5 d逐渐下降,7 d时接近正常水平,损伤6 h后各组(除18 h组)与相邻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伤后1 h即明显上升,18 h达到高峰,3~7 d时逐渐下调,但仍高于对照组,伤后各组(除12 h、24 h组)与相邻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在撞击性肝挫伤组织中有较好的时序性,有望作为肝挫伤的时间推断的参考指标。
王昌亮王昌亮夏志秀张国华于浩于浩王林林张孟周谷建平靳彦奎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不同部位脂肪肉瘤与其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脂肪肉瘤与其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按照发生部位不同将本院61例脂肪肉瘤患者分为腹膜后43例(A组)、纵隔2例(B组)、四肢和躯干体表13例(C组),另外3例因有恶性肿瘤病史和术后放疗史而不列入上述分组中。回顾性对比研究深部组(A+ B组)与表浅组(C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发生情况、肿瘤切除根治性、病理分型、手术方式、转移情况、是否复发等临床病理指标。【结果】不同部位脂肪肉瘤在肿瘤大小(以10 cm分界)、是否单发、肿瘤根治性切除、病理分型、联合脏器切除、周围脏器受侵、是否复发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性别、年龄(以60岁分界)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指标S-100(9/22)、CD34(6/12)和Vimentin(2/3)在脂肪肉瘤中表达阳性率相对高,前两者尤其在粘液性脂肪肉瘤中表达阳性率高。1例行分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表阿霉素和伊马替尼对脂肪肉瘤无效。【结论】深部脂肪肉瘤与浅部相比肿瘤直径大、多发常见、根治性切除率低、病理分型差、周围脏器受侵率高、联合脏器切除率高、复发率高。免疫组化指标S-100、CD34和Vimentin可用于脂肪肉瘤辅助诊断。放疗是脂肪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子基因检测可作为术后指导化疗和分子靶向用药的辅助手段。
夏志秀冯荣贵丛进春陈春生罗娅红
关键词:腹膜纵隔四肢肿瘤转移
腹膜后脂肪肉瘤生物学行为与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5年生存率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随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27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分别以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是否肉眼完全切除、术后是否复发作为分组条件,用Kaplan-Meier统计学方法单因素分析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生物学行为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DFS)、带瘤生存率(CCS)分别为63.0%、53.8%、18.7%.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对生存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术后复发、肉眼完全切除对患者生存率有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肿瘤中4/16例术后发生亚型转化,死亡3例.结论 原发肿瘤术后未复发、根治性切除肿瘤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高,发生亚型转化后生存率降低.
夏志秀冯荣贵丛进春陈春生
关键词:随访研究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生物学行为与术后复发的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生物学行为与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37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生物学行为.结果 组织学分型、亚型转化、手术方式、周围组织器官浸润对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有影响(P〈0.05).结论 低度恶性的组织学分型、肿瘤无亚型转化、完整和彻底地切除肿瘤、周围组织脏器无浸润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率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发生亚型转化后,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恶性度升高,完整和彻底切除率降低,周围脏器的侵袭力增强.
夏志秀王昌亮陈春生
关键词:腹膜后脂肪肉瘤生物学行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