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非飞 作品数:25 被引量:178 H指数:8 供职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林龄云杉林冬季土壤呼吸特征 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IRGA),连续定位测定青藏高原东部4种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云杉林和原始云杉林在冬季(2007.11.01~2008.03.31)的土壤呼吸,用挖壕沟法同步区分土壤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并同步测定土壤5cm温度和水分.结果表明,土壤5cm温度与冬季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显著的正指数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与冬季土壤呼吸的相关性不明显.亚高山针叶林冬季土壤呼吸温度系数Q10值为3.1803~6.5469,不同年龄阶段针叶林的Q10值大小依次为:35a人工云杉林>47a人工云杉林>65a人工云杉林>22a人工云杉林>原始云杉林.22a、35a、47a、65a人工云杉林和原始云杉林冬季土壤总呼吸碳释放通量别为200.16、196.23、166.71、228.47、261.75g(C)m-2,随着森林恢复更新,冬季土壤呼吸通量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的拐点出现在47a人工林附近.温度是影响土壤自养呼吸贡献率和异养呼吸贡献率的主要因子,温度与异养呼吸贡献率成负相关.22a、35a、47a、65a人工云杉林和原始云杉林冬季土壤的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碳释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33.44、134.04、115.97、166.05、199.07g(C)m-2和66.71、62.20、50.73、62.43、62.68g(C)m-2. 周非飞 林波 刘庆 李维民关键词:人工云杉林 土壤呼吸 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呼吸特征 被引量:13 2009年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对青藏高原东缘云杉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连续定位测定,并用挖壕沟法区分土壤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结果表明:4种云杉林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5cm层温度有显著的正指数关系,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4种云杉林土壤呼吸年通量在792.08~1070.20gC.m-2.a-1,大小依次为:天然云杉林>22年生云杉人工林>65年生云杉人工林>35年生云杉人工林,随着人工林的恢复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森林恢复过程中,人工云杉土壤自养和异养呼吸年通量均先减少后增加,在253.36~357.05gC.m-2.a-1和538.69~703.82gC.m-2.a-1范围变化.22年生、35年生、65年生云杉人工林和天然云杉林非生长季(2007-11—2008-03)和生长季(2008-04—2008-10)的Q10值分别为:4.59、6.54、4.77、3.18和4.17、4.66、3.11、2.74.除22年生云杉人工林,Q10值随云杉林的恢复更新而逐渐降低,且非生长季节Q值均明显高于生长季节. 周非飞 林波 刘庆关键词:云杉林 土壤呼吸 树轮重建的过去千年横断山区干旱变化及其与强火山喷发的关联 2023年 为了探讨强火山喷发与横断山区干旱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国际树轮库(International Tree-Ring Data Bank,ITRDB)资料集成区域年表,重建了横断山区过去1100多年的春季干旱变化序列,并通过时序叠加法分析了强火山喷发对其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横断山区树木径向生长包含了干旱与火山信号,信号之间关联为强火山喷发后的4年间对该区域造成干旱影响,影响因素包括火山喷发强度、喷发位置纬度等。中纬度强火山喷发造成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低、高纬度强火山喷发影响较弱,影响差异的产生与横断山区干季降水形成的大气环流因素有关。 周钱璐 周非飞 郑壮鹏 张迪关键词:干热河谷 树轮宽度 苏北地区唐宋棺木种属鉴定及树轮年代学研究潜力 2024年 历史时期木材遗存是研究过去环境、气候、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古人地关系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对苏北地区(连云港海州区体育馆二期)5座唐宋时期墓葬的棺椁木进行树种鉴定,并探究其树木年代学研究的应用潜力。经鉴定,墓葬中的棺板样品均为杉木,但这一时期杉木的分布北界可能未到达海州地区(现连云港)。杉木能够成为该地区棺椁木制作的重要树种,可能得益于唐宋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带来的便利水运条件,降低了木料运输成本;同时这种对较大树龄杉木的开发利用,也反映了唐宋时期长江流域原始杉木林的存在。本研究还基于树木年代学方法对部分杉板进行交叉定年,采用6条序列建立晚唐五代时期238年树轮宽度浮动序列,13条序列建立412年北宋时期的树轮宽度浮动年表。这些样本间的一致性与平均敏感度较高,表明棺木树轮样本可用于树木年代学研究,为将来建立该气候区的树轮长年表奠定基础。 张迪 方克艳 贾鑫 周非飞 梅泽鹏 肖中财 陈渊明 杜平关键词:树轮 棺木 木材识别 木材利用 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呼吸研究 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山针叶林是我国西南林区森林的主体,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贮存发挥着重要贡献。该区域也是国际碳平衡研究的重要区域,目前国内对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研究中主要采用世界相应植被类型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估算其土壤... 周非飞关键词:青藏高原 土壤呼吸 生态平衡 树轮记录的过去300年来青藏高原东南部积雪覆盖的变化 被引量:7 2016年 由于高海拔和高降水,青藏高原东南部成为全球少有的积雪集中分布的亚热带地区。其积雪覆盖的变化受到亚洲夏季风的强烈影响,同时积雪覆盖又能通过改变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热效应,对亚洲夏季风的动态造成影响。然而当前器测记录的积雪覆盖面积只有几十年,限制了对高原积雪面积变化和亚洲季风动态关系的探讨,尤其是在年代际尺度上二者的关系。本文首次开展了基于树轮的青藏高原积雪覆盖重建的研究。通过收集了青藏高原东南部的25个树轮年表,发现其中9个树轮年表和积雪覆盖存在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树轮年表和积雪覆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年代际波动上,在年际尺度上的波动两者的关系不显著。这9个树轮年表的年代际波动在历史时期也能很好的吻合,进一步说明这些树轮序列受到共同的积雪覆盖变化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在年代际尺度上比较稳定。积雪覆盖和干旱指数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以及9个年表均表现出干旱响应,说明积雪覆盖可以通过调制土壤湿度来影响树轮生长。年际尺度上树轮生长主要受到区域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年代际尺度上,积雪覆盖通过调控区域气候和土壤湿度,对树轮生长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基于这些树轮年表,定量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部过去300年来积雪面积的年代际波动,并讨论它与亚洲季风动态的关系。 方克艳 刘秀铭 李颖俊 周非飞 董志鹏 曹春福 李大稳 张雨 甘展峰 陈亚君关键词:青藏高原 树轮 年代际 树木年代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014年 我国树木年代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已经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然而,我国树木年代学研究发展相对不均衡,其他树木年轮分支学科的发展相对较弱.本文综述国内外树木年代学不同分支学科研究进展,对比我国树木年代学研究现状和国际研究概况,为我国树木年代学不同分支学科的研究提出建议.我国未来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应在开展大量不同区域树木年轮气候学重建基础上,尝试选用不同数理方法和多树木年轮指标(宽度、密度、同位素和木材解剖学指标)进行长时间尺度和大空间范围重建工作,并通过诊断方法和过程模拟方式讨论重建时段的气候机制. 方克艳 陈秋艳 刘昶智 曹春福 陈亚君 周非飞关键词:木材解剖 器测和树轮资料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3 2017年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影响全球年际(1~10年)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海气因子,是现代气候和古气候的热点研究对象。目前有多个指数能够刻画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特征与演化,树轮资料是重建其过去千年以来演化历史所使用的最为广泛的代用资料,然而系统对这些指数与器测温度、降水和树轮资料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关联的研究尚未开展。本文研究了东亚和北美的器测与树轮资料对6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的响应差异,发现器测和树轮资料对描述多气候变量耦合变化的多变量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MEI)的响应均最高。厄尔尼诺-南方涛动Modoki指数(EMI)与器测资料的相关偏低,但是该指数与树轮资料的相关偏高,这可能是由于该指数和树轮所关联的多个气候因子的协同变化相似。不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与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以及加拿大中西部的温度相关显著,在年际尺度上更明显;这些指数与中亚和美国西北部的降水的相关最显著,但在年际尺度上的相关提升不明显。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除了与上述区域的树轮资料显著相关以外,该指数还与部分湿润地区(如喜马拉雅南麓)的树轮资料显著相关,这可能是这些湿热地区的树轮往往受到多个气候因子共同影响,而这些气候因子的协同变化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的关联显著。研究指出,进行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指数重建时,不仅要考虑指数与树轮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详细建立树轮、区域气候因子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这三者之间的关联。 方克艳 周非飞 董志鹏 刘秀铭 吴海斌 李颖俊 曹新光 郭正堂关键词:树轮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气候重建 年际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土壤碳库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天然林与不同恢复阶段(22a、35a、47a、65a)的人云杉工林林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库、土壤呼吸特征,以及二者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1)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在恢复前期相当长的... 刘庆 赵春章 林波 程新颖 尹华军 陈劲松 周非飞 姜发艳 潘新丽 尹春英关键词:人工云杉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呼吸 气候变暖 文献传递 亚洲树轮平均敏感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019年 树轮敏感度是指示树轮对气候变化敏感程度的重要统计参数,研究大尺度树木敏感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树木生长和气候的相互关系.本文使用来自国际树轮库(ITRDB)的573条树轮宽度记录,研究亚洲树轮敏感度的分布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干旱地区和温度较低的区域,树木的平均敏感度更高,降水对敏感度的影响强于温度.平均敏感度随海拔的上升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变化.这种波动与降水随着海拔表现的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相吻合,说明海拔变化导致的降水改变可能是导致平均敏感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树种生理性状的差异导致其敏感度差异较大,祁连圆柏、西藏白皮松等阳生树种由于耐旱性而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而阴生树种如云杉属和冷杉属则敏感度较低;老龄树可能具有更高的敏感度. 郑壮鹏 赵思媛 周非飞 和金福 胡善斌 董志鹏 董志鹏 方克艳关键词:树轮 敏感度 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