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运锋

作品数:32 被引量:227H指数:9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篇动脉
  • 7篇成像
  • 6篇血管
  • 4篇动脉瘤
  • 4篇血管成像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MSCT
  • 3篇心脏
  • 3篇植入
  • 3篇肿瘤
  • 3篇颅内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成像
  • 3篇感知
  • 3篇磁共振
  • 2篇动脉瘤破裂

机构

  • 14篇皖南医学院弋...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皖南医学院
  • 3篇皖南医学院第...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荆楚理工学院
  • 1篇太和医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射阳县人民医...
  • 1篇皖南医学院第...
  • 1篇西门子(深圳...

作者

  • 32篇周运锋
  • 7篇韩萍
  • 6篇史河水
  • 5篇刘永华
  • 4篇吴爱兰
  • 3篇李欣
  • 3篇叶明全
  • 2篇王敏红
  • 2篇王娟
  • 2篇陈方满
  • 2篇赵宇
  • 2篇古今
  • 2篇汪婷
  • 2篇吴琛
  • 2篇袁权
  • 1篇陈伦刚
  • 1篇张莹
  • 1篇张锡龙
  • 1篇李小林
  • 1篇王向东

传媒

  • 6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放射学实践
  • 4篇皖南医学院学...
  • 3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源于全脑CTP数据的动态CTA对非时间窗内前循环脑缺血患者侧枝及血流状态的评估
周运锋董立军杨晨吴琛袁权陈娅娣
64排螺旋CT 80 kV双期扫描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80 k V双期扫描模式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名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0例)接受120 k V下肢动脉CTA常规单期扫描模式检查,B组(30例)接受80 k V双期优化扫描模式检查,比较两组动脉阻塞程度、各节段动脉CT值和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结果:动脉阻塞程度评分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11),B组总体和各动脉节段CT值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CT值最大的部位出现在腘动脉,CT值最小的部位出现在小腿动脉。B组患者所受分辐射剂量明显低于A组(P<0.001)。结论:64排螺旋CT 80 k V下肢动脉双期扫描不仅能明显减低患者辐射剂量,而且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王娟周运锋周峰峰张强熊玉伟袁权
关键词:CT血管成像下肢动脉
肾上腺原发性肿瘤动态增强CT征象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肾上腺原发性肿瘤的动态增强CT征象,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8例肾上腺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并归纳总结其动态增强CT特征。结果 118例肾上腺原发性肿瘤,良性115例,恶性3例。双侧5例,单侧113例。肾上腺常见肿瘤大部具有典型CT征象,其中皮质腺瘤60例(50.8%),密度较低且均匀,轻中度强化,对比剂廓清迅速;髓样脂肪瘤35例(29.7%),以脂肪密度为主,强化不均匀,脂肪成分不强化;嗜铬细胞瘤11例(9.3%),囊变、坏死多见,呈不均匀显著持续强化。肾上腺少见肿瘤部分具有典型CT征象。结论肾上腺常见原发性肿瘤具有各自典型CT征象,少见肿瘤部分具有一定的CT特征,认识各自典型CT征象,能做出正确诊断。
陈娅娣王芳晓汪婷周运锋
关键词:肾上腺原发性肿瘤
不同性别健康体检者血生化指标、腹部脂肪分布与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的血生化指标、腹部脂肪分布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纳入本院1738名健康体检人群,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测量腰1、腰2椎体骨密度和腹部脂肪分布。按每10岁一个年龄段对受检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性别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性别骨密度正常和异常组之间血生化指标、腹部脂肪分布的差异性及腹部脂肪组织和血脂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性别影响骨密度的风险因素。结果骨量异常者男性为37%,女性为41%;年轻男性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变化较年轻女性明显,但50岁以后骨密度降低在女性中更明显。腹部脂肪和血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8,P<0.01)、总胆固醇(OR=1.374,P=0.001)和高密度脂蛋白(OR=1.863,P<0.05)是男性人群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OR=1.239,P<0.01)、腹内脂肪面积(OR=1.004,P<0.05)是女性人群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对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年龄、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是男性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腹内脂肪面积是女性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腹部脂肪和血脂之间存在相关性。
王硕尤凤查晓娟杨营营周峰峰周运锋
关键词:骨密度血生化指标脂肪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疑诊肺动脉栓塞的78名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双能量扫描,数据经后处理得到肺动脉血管图像(CTA)和肺灌注图像(PBV)。两位医师对PBV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和分型,同时观察CTA图像有无栓塞以及栓塞的部位、程度。分析PBV图像的表现与CTA图像、肺部异常改变的关系。用Kappa系数检验两位观察者对PBV图像质量评价和分型的一致性,计算PBV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两位医师对肺灌注图像质量的分级以及肺灌注图像的分型一致性极强,K值分别为0.87、0.80,P值均<0.01。PBV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为95.30%,特异度为56.40%,阳性预测值为70.70%,阴性预测值为91.20%。对于完全栓塞的患者,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能够显示肺动脉栓塞导致肺血流改变的肺灌注异常。
周运锋史河水崔立明蒋日峰李欣刘永华韩萍
关键词:肺栓塞肺灌注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分析总结颈动脉体瘤(CBT)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6例(20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CBT患者的MSCTA资料。结果(1)16例中3例为双侧发病,其余为单发,部分病例合并颈静脉球瘤和动静脉畸形。(2)病灶大小为0.7 cm×1.2 cm×1.3 cm~6.3 cm×4.8 cm×7.1 cm。(3)密度不均者4例,1例发生坏死囊变,除发生囊变区外均明显强化。(4)病灶位于颈动脉分叉处14例,呈典型的"高脚酒杯征"。(5)所有脑动脉CTA均显示为正常。结论MSCTA能显示CBT的特点及其与周围血管、组织结构的关系,是CBT的有效诊断方法。
周运锋韩萍王向东史河水吴爱兰刘永华田志梁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颈部
低剂量MSCT在齿科扫描计划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MSCT齿科扫描计划中CT低剂量扫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管电流分为250 m As常规剂量组及100m As低剂量组、50 m As低剂量组。45例受检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各15例,分别行MSCT齿科扫描计划的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获得的图像由放射诊断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各1名在保证图像能够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分别进行质量评价,对意见不一致者两人协商确定。结果:MSCT齿科CT低剂量扫描所得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患者实际接受的放射线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及有效剂量E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齿科CT低剂量扫描,能够保证口腔牙齿解剖结构细节显示,可以减少受检者的辐射损伤,临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袁权陈方满郭平许亮周运锋朱良明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低剂量
心脏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应用与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周运锋韩萍
关键词:CT血管成像心脏常规检查方法CT血管成像MSCT空间分辨率
“101计划”背景下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和创新实践
2025年
继计算机领域之后,“101计划”已在数学、物理学,以及基础医学等8个基础学科全面开展。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101计划”必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法医学专业教学工作者亦需顺势而为,大力推动法医学专业课程、师资及教材等核心要素的建设,促进高素质法医学人才的培养。本研究结合我校法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和学科建设的举措经验,就“101计划”背景下法医学核心课程及师资团队建设、基于知识图谱的教材编写等高素质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进行论述,以期为法医学领域“101计划”的实施做出有益探索,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法医学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徐祥张玉向苏莉王进步高永超周运锋梅光宝陈光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法医学
不完全与完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CT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 对比评价不完全与完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显示有MB患者的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A)资料,将其分为不完全MB-MCA组(MCA被心肌部分包绕,至少在1/2以上)和完全MB-MCA组(MCA完全被心肌包绕),分别在其最佳收缩期及舒张期测量MCA及其近远侧血管的管径变化,计算MCA狭窄率,并记录MB近侧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DSCTA显示58处MB,平均长度为(2.02±1.02)cm,其中不完全MB 23处,完全MB 35处,前降支中段32处(55.2%),前降支远段17处(29.3%),前降支近段1处,第一对角支3处,钝缘支4处,右冠状动脉远段1处.不完全MB-MCA舒张期及收缩期管径、狭窄率分别为(1.93±0.49)mm、(1.71±0.45)mm和25.21%±21.02%,完全MB-MCA舒张期及收缩期管径、狭窄率分别为(2.21±0.41)mm、(1.63±0.52)mm和10.38%±20.2%.两型MB-MCA管径变化(t=2.76,P=0.008)及MCA狭窄率(t=2.66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处(34.78%)不完全MB及15处(42.86%)完全MB近侧血管发生粥样硬化,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8,P>0.05).结论 DSCTA能够清晰的显示不完全和完全MB,并能准确评价MB-MCA在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形态学变化及MB近侧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的情况.
古今史河水韩萍周运锋吴爱兰任宏伟刘永华
关键词:冠状血管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硬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