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超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西太平洋
  • 3篇赤道
  • 2篇第四纪
  • 2篇晚第四纪
  • 2篇矿物
  • 2篇赤道西太平洋
  • 1篇旋回
  • 1篇粘土
  • 1篇粘土矿
  • 1篇粘土矿物
  • 1篇岁差
  • 1篇岁差周期
  • 1篇暖池
  • 1篇黏土矿物
  • 1篇西太平洋暖池
  • 1篇辐合
  • 1篇辐合带
  • 1篇冰期
  • 1篇冰期旋回
  • 1篇赤道辐合带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作者

  • 3篇周超
  • 2篇刘志飞
  • 2篇吴家望
  • 1篇金海燕
  • 1篇翦知湣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赤道西太平洋晚第四纪粘土矿物记录:翁通-爪哇海台97321-2孔初步研究成果
吴家望刘志飞周超
赤道西太平洋晚第四纪古生产力变化:来自元素比值的证据被引量:14
2011年
通过对热带碳循环"973"项目于2008年暖池区专题航次采集的KX08-97321-2柱状样(01°25.01′S,157°58.91′E;水深1897m)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以及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测定,结果发现,In(Ba/Ti)和In(Ca/Ti)指示的赤道西太平洋古生产力在过去的370ka以来具有明显的冰期-间冰期变化和岁差周期。间冰期In(Ba/Ti)的平均值比冰期的高13%,说明古生产力冰期低、间冰期高。然而,温跃层替代指标显示该海域温跃层深度的变化不具有简单的冰期-间冰期变化模式,说明温跃层深度不是控制该地区古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相反,该地区温跃层的营养物供给受南大洋的影响,可能是影响古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可能是高低纬度过程的相互作用导致古生产力变化出现29ka和19ka的周期。
周超金海燕翦知湣
西太平洋暖池晚第四纪黏土矿物的冰期旋回和岁差周期被引量:2
2012年
西太平洋暖池晚第四纪370kaBP以来的黏土矿物含量呈现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蒙脱石(62%~91%)为主要的黏土矿物,含量在冰期时增高,间冰期时下降;绿泥石(4%~21%)、伊利石(4%~12%)和高岭石(2%~10%)含量依次递减,三者具有相同的变化型式,并与蒙脱石含量的变化呈镜像关系.研究认为,以蒙脱石为主的黏土矿物是陆源碎屑成因,绝大部分来自新几内亚岛的河流输入.黏土矿物含量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上的变化与海平面升降有关.在海平面较低时,新几内亚岛的河流物质更容易穿越狭窄的陆架,直接输入向西流动的次表层流,汇入赤道潜流而最终沉积至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蒙脱石含量的岁差周期反映了物源区新几内亚岛的机械剥蚀强度,表现为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受控于降雨量的分布,指示了赤道辐合带(ITCZ)在轨道尺度上的经向迁移.
吴家望刘志飞周超
关键词:黏土矿物冰期旋回岁差周期赤道辐合带晚第四纪西太平洋暖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