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效华
- 作品数:35 被引量:20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安徽1:5万平里、江潭、瑶里、虹关幅区调”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浙西北建德地区休宁组沉积时限的厘定:来自凝灰岩锆石U-Pb年代学的制约被引量:12
- 2019年
- 浙西北建德地区休宁组(原称志棠组)是华南新元古代的重要地层单元之一,但其沉积时限和区域对比关系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对采自休宁组下部和上部的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两件凝灰岩样品的形成年龄分别为785.0±2.8Ma(MSWD=0.85,n=37)和727.5±7.3Ma(MSWD=0.64,n=7)。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休宁组沉积时限为~800Ma至~728Ma;野外沉积学研究表明,休宁组沉积构造发育,主体属于正常气候条件下的冲积扇和滨浅海(湖)沉积,非南华冰期地层;区域上,休宁组与板溪群及其相当地层的中上部、莲沱组、苏雄组/开建桥组、澄江组沉积时限基本相当,与下冰期(Sturtian冰期)长安组不存在对比关系,应明确为华南"四堡造山运动"不整合面之上、南华冰期之下的一套裂谷充填序列。
- 邓奇汪正江汪正江杨菲崔晓庄王剑周效华任光明周效华
- 关键词:浙西北凝灰岩锆石U-PB定年新元古代
- 香港西贡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次生节理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在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区,白垩纪粮船湾组发育有目前世界已知面积最大的流纹质碎斑熔岩石柱群。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的次生节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柱状节理岩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及过程。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次生节理主要包括陡倾的纵节理及缓倾的横节理。前者多具有共轭剪节理的特征,形成于不同方向的挤压构造环境下;后者切割早期构造面理,形成于重力垮塌的构造环境,多发展为正滑断层。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总体上受次生节理改造明显,共轭节理反演的构造应力环境表明石柱区在140 Ma左右经历了快速的构造转换,主挤压应力由近NE—SW向转换为近NW—SE向,可能与莲花山断裂的构造活动相关。
- 朱清波杨祝良姜杨周效华王存智靳国栋
- 关键词:柱状节理
- 利用密度等值线进行遥感蚀变异常编图
- 2015年
- 利用空间分辨率为30m的TM数据提取蚀变遥感异常,这在大比例尺度图件中较常见,但在中小比例尺度的图面表达上经常出现图斑过小不易分辨、分布趋势反映不明显等问题。结合华东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成果,通过绘制密度等值线将原本散点的矿化蚀变异常重新编图,用更直观的方法表达大区域的蚀变遥感异常分布,总结工作区蚀变遥感异常分布特征,为圈定成矿远景区提供依据。
- 张洁苏一鸣李明鹿献章詹雅婷黄燕周效华孙建东徐振宇
- 关键词:等值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 江南造山带东段北缘鄣公山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鄣公山地区属江南钨锑金锡多金属成矿带九岭-鄣公山钨锑金成矿亚带,对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控矿条件研究显示:金和铜铅锌多金属矿化受溪口岩群和瑶里-江潭构造基性岩带控制,产于韧性变形带叠加的后期脆性构造破碎带中,并赋存于次级断裂和裂隙中;锑、钨、钼矿化与燕山期酸性岩浆热液活动关系密切,赋存于岩体中及内外接触带;金、钨、锡、铋为研究区优势成矿金属;鄣源基性岩和新元古界地层(包括溪口岩群和双桥山群),具壳幔混源特征,暗示壳幔相互作用参与利于成矿,中酸性脉岩类形成时代基本为晚侏罗-早白垩世,属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同一岩浆演化晚期产物,基性脉岩具与晚白垩世玄武岩源岩浆特征和成因亲缘性,与陆壳引张构造背景密切相关;韧性变形带叠加的次级断裂系统形成的蚀变破碎带或挤压片理化带中的后期破碎带,及挤压破碎带两侧的张性破碎带是聚矿有利部位,区内以燕山期为主的成矿特点,有早期动热变质成矿与后期岩浆热液改造叠加成矿特征。
- 廖圣兵张彦杰周效华余明刚蒋仁姜杨陈志洪赵希林
- 关键词:江南造山带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规律
- 皖赣鄣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壳组成及造山过程被引量:48
- 2010年
- 皖赣相邻的鄣公山地区位处江南造山带北缘,区内广布一套厚度巨大、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以泥砂质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其形成于821~840Ma间的新元古代早期,以景德镇-鄣源-伏川区域断裂带为界,南部为形成于大陆边缘拉张构造环境下的溪口岩群;北部的双桥山群火山-陆缘细碎屑岩系是与岛弧有关盆地中的沉积物。北东—南西向展布于鄣公山北坡的蚀变枕状-块状基性火山熔岩、辉长岩、辉绿岩等基性岩类呈构造碎块或碎片产出于溪口岩群火山-陆缘细碎屑岩组成的复理石基质中,通过对其产出地质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其形成于低速扩张的陆缘小洋盆扩张脊环境,具初始洋壳基性岩特征,属皖南伏川蛇绿岩西延组成部分。呈夹层产出于双桥山群地层中的大量玻屑晶屑凝灰岩及少量变安山岩、变流纹岩等具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属中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形成于大陆边缘火山弧构造环境。综合区内沉积事件、岩浆事件和构造事件等,提出皖赣相邻区新元古代经历了古扬子板块东南缘裂开-陆缘小洋盆有限俯冲-弧陆碰撞造山-造山期后陆壳裂陷沉积的构造演化过程。
- 张彦杰周效华廖圣兵张晓东武彬王存智余明刚
- 关键词:新元古代造山过程
- 重力约束反演构建郯庐断裂带泗洪浅覆盖区隐伏基岩地质模型被引量:3
- 2022年
- 利用重力异常数据建立覆盖区的基岩地质模型往往需要大量的地质与岩石物性资料,同时受地质先验信息、人为因素等干扰严重。运用重力异常钻孔约束反演的方法尝试构建浅覆盖区基岩地质模型,探讨在人为介入较少的情况下快速高效构建包含基岩面起伏特征、断裂展布、密度分布等要素的地质模型的可行性。在郯庐断裂泗洪地区的地质调查实际应用中,对区内布格重力异常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的方法进行基岩面异常场提取,随后联合运用小波断裂分析、线性回归反演、视密度填图等方法构建了该区域的隐伏基岩地质模型。结果显示,在不需要大量地质先验信息的情况下,该系列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构建覆盖区地质模型。结果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基岩面构造及物性特征,并且细化郯庐断裂带泗洪地区的区域构造特征,对于郯庐断裂地区的构造演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为探索较少人为干预的地球物理数据反演覆盖区隐伏基岩的方法研究提供一定的实践价值。
- 李长波蒋仁曾剑威刘凯赵玲于俊杰彭博劳金秀周效华
- 关键词:重力异常反演小波多尺度分解
- 钦杭结合带首次发现加里东期榴闪岩被引量:13
- 2013年
- 钦杭结合带是扬子克拉通与华夏造山系碰撞形成的华南规模最大的古老造山带。以往一般认为上述两大块体在晋宁期发生碰撞,至加里东期完全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南板块。但关于晋宁运动与加里东运动的动力学机制与演变过程以及两大陆块碰撞方式与构造演化等,至今仍有较大争议。近期笔者等在位于钦杭结合带内的浙江省龙游县首次发现加里东期榴闪岩,为探讨陆一陆碰撞拼贴时限及其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 邢光福姜杨陈志洪周效华袁强段政
- 关键词:结合带榴闪岩华南板块动力学机制加里东运动动力学过程
-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被引量:21
- 2010年
- 鄣公山地区位处皖赣交界地带,区内广泛分布一套浅变质的陆缘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该浅变质地层形成于820~840Ma新元古代。经系统野外调查,在该地层中首次解析出5期褶皱变形,其中F1以原始层理(S0)为形变面形成的紧闭同斜、平卧等形态的露头尺度级片内无根褶皱;F2以早期构造面理(S1∥S0)为形变面的轴向近东西向开阔斜歪及同斜褶皱;F3属与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紧闭同斜或斜歪褶皱;F4为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热隆升有关的轴面北倾的透入性不对称紧闭下滑褶皱群;F5为分布于区域脆性平移走滑断裂带附近的倾竖褶皱,上述褶皱分别对应不同的构造变形旋回。本文重点阐述褶皱变形的几何学、叠加样式、变形序次、运动学特征,并对变形机制及大陆动力学等进行分析。
- 张彦杰廖圣兵周效华王存智蒋仁朱意萍
- 关键词:大陆动力学
- 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晚中生代以来地层特征及其沉积-构造响应--以SHJ02钻孔为例
- 2020年
- 江苏泗洪及周边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沉积盆地演化及现今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郯庐断裂带泗洪段多期构造活动。新近纪—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完整记录了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沉积基底起伏特征和沉积物堆积过程。文章以泗洪段SHJ02钻孔为例,在钻孔岩心特征分析及地层序列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古地理环境及构造演化特征。SHJ02钻孔孔深246.00 m,自上而下揭示的地层包括:第四系(埋深0~47.43 m)、新近系(埋深47.43~239.52 m)、晚白垩世红层(埋深239.52~242.70 m)及早白垩世火山岩(埋深>242.70 m)。该区晚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序列和沉积格架特征,揭示了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晚白垩世断陷沉积、古近纪隆升剥蚀、新近纪伸展环境下河-湖相沉积,以及第四纪晚期挤压背景下快速隆升的构造演化过程。新近纪—第四纪河道演化变迁、河-湖相频繁交替等沉积体系的快速转换是对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新构造运动的响应。
- 蒋仁曾剑威刘凯李长波周效华赵玲于俊杰彭博劳金秀
- 关键词:新近系地层序列新构造运动
- 江南造山带皖南地区历口群沉积相、物源和时代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的历口群,通常被认为是Rodinia超大陆形成后的早期裂谷沉积,记录了扬子板块东南缘东段晋宁造山作用后皖南地区新元古代盆地演化。但迄今为止皖南新元古代地层同位素年代学数据仍比较欠缺,且对历口群缺乏典型剖面的沉积学研究,沉积物物源仍不清楚,制约了对扬子地块东南缘东段新元古代盆地演化的全面认识。因此,本文选取出露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镇头组和邓家组典型剖面,运用沉积学、地层学和锆石U-Pb年代学方法,系统分析历口群沉积相及其物源特征,认为历口群形成时代在820~760 Ma之间,镇头组形成于近岸水下扇环境,主要物源为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和与双桥山群岛弧岩浆活动有关的地区,邓家组形成于滨岸环境,主要物源来自于扬子板块内部,部分与南华系裂谷火山岩和双桥山群岛弧岩浆活动有关。本研究对新元古代江南次级盆地演化时限提供制约,为扬子地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年代地层格架的建立和盆地的重建提供重要依据。
- 陈科旭周效华孟万斌高天山张炜李春海支利庚
- 关键词:沉积相锆石U-PB年龄物源区分析江南造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