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志宏

作品数:29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建筑科学
  • 5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建筑
  • 6篇民居
  • 3篇聚落
  • 3篇钢筋
  • 2篇研究范式
  • 2篇用后评价
  • 2篇使用后评价
  • 2篇土建
  • 2篇文化
  • 2篇文化认同
  • 2篇乡土建筑
  • 2篇连接节点
  • 2篇楼板
  • 2篇脉络
  • 2篇混凝土
  • 2篇混凝土楼板
  • 2篇建筑师
  • 2篇公共空间
  • 2篇夯土
  • 2篇夯土墙

机构

  • 27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27篇吴志宏
  • 6篇柏文峰
  • 2篇吴雨桐
  • 2篇杨曙光
  • 1篇车震宇
  • 1篇王冬
  • 1篇刘肇宁
  • 1篇石文博
  • 1篇吕彪
  • 1篇吕明明

传媒

  • 3篇价值工程
  • 3篇建筑学报
  • 3篇建筑与文化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新建筑
  • 2篇住区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建筑与环境
  • 1篇西部人居环境...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8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5
  • 3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生动力的重建:新乡土逻辑下的参与式乡村营造被引量:43
2017年
分析了当前乡村营造中主体错位的问题,通过对传统和现代乡土逻辑及其自组织规则体系构成的分析来理解当代乡土演化的逻辑,进一步回顾了乡村建设和社区参与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讨如何通过乡村营造设计来介入乡土演化,促进乡土内生动力复兴和可持续发展。
吴志宏吴雨桐石文博
关键词:内生动力社区参与
批判的地区主义之后——地区建筑真实性研究范式的重构被引量:2
2017年
"真实性"是对地区建筑理论核心观念的研究,是对地区"真实"的不同认知,它决定了地区主义研究的视阈和范式。通过回溯包括批判地区主义在内的各类地区主义研究和实践,分析了对地区"真实性"不同的诠释和建构方式,揭示基于地区本质来诠释地区真实性的局限性。进而提出从"社会建构"的层面来认知地区真实性,并在当前全球地方化语境下,对地区交互影响下地区性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以跨地区的地方性为基础的理论框架。
吴志宏
关键词:文化认同社会建构
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卧梁与钢框架梁的连接节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卧梁与钢框架梁的连接节点,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由房屋现浇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部分的冷弯薄壁型钢底导梁与下部分的钢框架工字钢梁组成。通过双螺栓连接的方式将底导梁与钢框架工字钢...
董周奕吴志宏柏文峰
文献传递
空间行为感知视角下的正念空间研究——以太湖正念中心为例
2024年
在社会压力过大的当下,患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后疫情时代,“归园田居”是很多人被迫的选择,也是当今社会的避世趋势,那些没有地方逃的城市者们也有他们暂时避世的场所——正念中心,大量正念疗愈活动的出现导致大量正念活动场所的兴起,但还没来得及详细研究,大量的正念场所还处于杂乱中。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要推进正念疗愈活动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治愈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探讨如何更深研究正念活动空间给现代建筑空间带来的启发,进而优化正念空间。这已成为需要深究的问题。文章通过引入空间行为感知理念,对具体的案例空间进行深入的行为体验和空间研究,为当代正念空间给出一个可行的参考。
薛楠吴志宏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设计”:民居形态演化自生机制及可控性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在对民居"自生机制"和结构要素解析的基础之上,试图通过"协同设计"的方式,重塑"地方性知识-建筑原型"的乡土模式语言体系和相关权力主体的组织体系,从而有效介入并优化当代民居系统的自生机制,通过可控的自发演化过程,形成当代民居新的"传统"。
吴志宏
关键词:协同设计
基于模式语言的村落住宅空间形态研究与设计——以昭通大山包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文章通过对《建筑模式语言》及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试图从亚历山大在空间研究上的方法中挖掘出大山包传统民居中的一些特有的建筑模式语言,以求运用这些模式设计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人性化的建筑。在对大山包旅游村落进行了详细调研之后,梳理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董周奕吴志宏
关键词:模式语言传统民居
建构场所以昆明为例试析地方建筑的本真性
全球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一项巨大进步、同时它也起了一种微妙的侵蚀作用,它使得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的消失,同时也部分使得那些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地方特性的缺失,造成地区建筑的一些不合理的发展.因此,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目标...
吴志宏
关键词:本真性
文献传递
近15年来我国乡村聚落与民居的研究趋向被引量:9
2016年
乡村聚落及民居研究的重要性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日益凸显。文章以2000年到2014年近15年来在《建筑学报》上发表的乡村聚落及民居研究的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揭示我国乡村聚落与民居研究领域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就、基本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围绕建筑学的基本问题,以面向平民、面向底层、面向民生的研究价值观,视乡村聚落和民居为融入到全球化过程中的开放社会文化实体,将研究重点放在乡土建造机制、社区主导的保护更新,以及乡村建造文化传承等方面。
刘肇宁车震宇吴志宏
关键词:乡村聚落民居学术动态
乡土建筑研究范式的再定位:从特色导向到问题导向被引量:13
2014年
本文深入分析了乡土建筑研究中以"特色为导向"研究范式存在的问题,认为它是近代中国文化认同的危机而形成的"中国特色"建筑话语的延续。在当下现代文化转型基本完成的语境下,"特色导向"的研究范式不再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乡土建筑研究应该回归乡土,研究乡土中现实的条件和问题,即所谓"问题导向"的研究范式。乡土研究应该更加关注那些日常的、大量性的、"无特色"的普通当代民居,注重对其形态生成机制和演化规律的研究。最后为乡土建筑研究提出一些新的研究可能。
吴志宏
关键词:乡土建筑文化认同
昆明的隐形逻辑——基于拥挤文化及气候的问题对昆明城市空间策略的研究
2015年
本文在深入调研昆明纺织厂片区之后,试图寻找城市的隐形逻辑,以此来解决该片区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拥挤文化及气候问题来分析研究昆明的城市空间策略。目的是为了找到延续这种语言(空间策略)的方法。
吕明明吴志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