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 作品数:23 被引量:787 H指数:13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高分辨率区域气候变化降尺度数据对京津冀地区高温GDP和人口暴露度的集合预估 被引量:8 2020年 基于RCP4.5(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5个全球模式模拟结果的降尺度数据,及SSP2社会经济路径下的GDP和人口密度数据,对21世纪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和河北的统称)未来2021—2040年(近期)、2046—2065年(中期)、2080—2099年(末期)的高温GDP和人口暴露度进行多模式集合预估。结果表明:未来京津冀地区热事件将增加,21世纪末期京津冀东南部平原和沿海地区的闷热事件、中部平原地区的高温事件出现频率明显增加。GDP和人口暴露度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和邯郸等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聚集的城市及其周边地区。21世纪京津冀地区的GDP暴露度区域平均值持续增加,21世纪末期多年平均值约为参照时段的58.9倍;各城市的区域平均值也表现出一致增加。京津冀地区人口暴露度区域平均值在21世纪中期达到最大,为参照时段的2.3倍;北京、秦皇岛、张家口、承德和唐山人口暴露度区域平均值将持续增长,其他城市人口暴露度区域平均值在21世纪中期达到最大。GDP暴露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非线性因子,且其贡献率随时间逐渐增加,到21世纪末期可达70.9%。21世纪近期和中期人口暴露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非线性因子,气候因子在末期占主导地位。 李柔珂 韩振宇 徐影 石英 吴佳关键词:气候变化 高温 东亚—东南亚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及不确定性分析 为高分辨率气候模式检验等的需要,论文首先基于2400余个中国地面气象台站(包括基准站、基本站和国家一般气象站)的观测资料,通过插值建立了一套0.25°×0.25°和0.5°×0.5°经纬度分辨率的格点化数据集(CN05.... 吴佳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 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1961-2020年青藏高原地表风速变化及动力降尺度模拟评估 被引量:11 2022年 本研究首先基于1961-2020年观测和再分析的5种风速资料,分析了近60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地表风速变化特征。随后,使用区域气候模式动力降尺度的5个模拟结果及其集合平均,检验评估了其对1986-2005年青藏高原地表风速的模拟能力。基于多源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2年青藏高原地区的季节和年平均地表风速为下降趋势,但数值上存在差异,CN05.1和NCEP-1的风速在2002-2020年表现为增大。无风(0.0~0.2 m·s^(-1))的概率变化较小,在1961-2002年和2002-2020年以微弱的减少趋势为主,软风(0.3~1.5 m·s^(-1))和轻风(1.6~3.3 m·s^(-1))在1961-2002年增加,2002-2020年减少,微风(3.4~5.4 m·s^(-1))与和风(5.5~7.9 m·s^(-1))则基本表现出与平均风速类似的变化特征,大风(≥8 m·s^(-1))在1961-2002年和2002-2020年均以减小趋势为主。总体来说,CN05.1表现出与适用性较好的JRA-55再分析数据相一致的特征,并且和站点资料更为吻合,表明该格点化风速观测数据在高原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动力降尺度的评估结果发现,所有模拟结果均可以合理地再现出CN05.1中地表风速在不同季节的空间分布,并且可以很好地模拟出不同地形区的风速差异,但仍存在对高原西北部风速模拟偏小,以及其他区域模拟偏大的误差。模式对高原地表风速年内变化的模拟也存在不足,模拟的变化趋势值普遍偏小。同时,集合平均的相对均方根误差最小,总体较单个模拟结果稳定。 吴佳 吴婕 闫宇平关键词:青藏高原 风速变化 动力降尺度 东南亚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区域气候模式预估 2023年 在联合区域气候降尺度试验CORDEX(Coordinated Regional Climate Downscaling Experiment)的框架下,使用全球气候模式MPI-ESM-MR(简称MPI)的模拟结果,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Regional Climate Mode version 4),开展了在中等温室气体排放路径RCP4.5下的东南亚区域21世纪气候变化预估试验。试验中模式的水平分辨率为25 km×25 km,积分时间为1981~2099年。模式对东南亚区域当代(1986~2005年)气候的模拟结果表明:MPI与RegCM4对这一区域年平均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相比于全球模式,高分辨率的RegCM4提供了空间分布上更为精细的气候信息,但其模拟的气温存在系统性冷偏差,对降水的模拟则普遍偏多。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显示,MPI与RegCM4预估的未来气温均一致表现为增加,至21世纪末期(2081~2099年),预估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升高幅度分别为1.8℃和1.7℃。二者对降水的预估则存在较大差异,MPI预估的年平均降水有不同程度增加,而RegCM4则出现减少现象,特别是在海洋大陆地区。两者预估的21世纪末期区域年平均降水变化分别5%(90 mm)和−6%(−147 mm)。RegCM4对极端温度指数的预估结果表明:未来东南亚地区高温热浪事件将持续增多,极端冷事件相应减少;在海洋大陆地区,降水强度和连续无雨日数出现同时增加现象,表明该地区洪涝和干旱风险未来均将增大。 王政琪 高学杰 韩振宇 韩振宇 吴佳关键词:气候变化 区域气候模式 华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被引量:43 2010年 使用20km高水平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单向嵌套FvGCM/CCM3全球模式,进行了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华北地区夏半年4-9月的气温、降水和高温、干旱事件的变化。模式积分时间分为两个时段,分别为当代的1961-1990年和在IPCC SRES A2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21世纪末2071-2100年。模式检验结果表明:在大部分月份,区域模式对当代气候的模拟都较全球模式更好。两个模式模拟的未来气温和降水变化,在空间分布型和量级上都有一定不同,如区域模式的升温更高,降水出现大范围减少等。此外,使用日最高气温不低于35℃的日数(D_(T35))和考虑了湿度因素的炎热指数(I_(H))不低于35℃的日数(D_(H135)),分析了区域模式模拟的未来高温事件变化,结果表明:未来华北地区D_(T35)和平原地区D_(H135)均有较大增加。未来华北地区的连续干旱日数(CDD)将增加,依照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干旱指数(A_(U))给出的气候湿润区将有较大幅度减少,而半湿润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面积将增加。 石英 高学杰 吴佳 Giorgi F关键词:气候变化 区域气候模式 赴意大利参加第9届区域气候模式理论与应用国际研讨会总结 2018年 2018年5月28日至6月8日,由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The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主办的第9届区域气候模式理论与应用国际研讨会(Ninth ICTP Workshop on the Theory and Use of Regional Climate Models)在ICTP的所在地意大利滨海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举行。 徐影 吴佳 李柔珂关键词:区域气候 WORKSHOP CENTER 理论物理 基于有效温度指数的云南舒适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22 2017年 使用高分辨率的格点化观测资料CN05.1,基于考虑了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影响的有效温度指数ET,进行了云南省1961—2014年气候舒适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地形高的北部地区气温低、相对湿度小、风速大、ET小,地形低的区域则相反。近几十年云南全境均表现出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和风速减小、ET升高的变化趋势。对ET不同分级日数的分析指出:云南省北部冷—寒冷日和凉爽日较多,南部则主要为凉爽日和舒适日,并且全省冷—寒冷日呈明显减少趋势,凉爽日在北部增加、南部减少,舒适日显著增加,温暖及热—炎热日在南部个别地方增加,气候适宜日在4个季节均增加。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冷—寒冷日的大幅度减少和气候适宜日的增加均表明,云南省目前的气候适宜程度有所提高。 吴佳 高学杰 韩振宇 徐影关键词:气候变化 新疆21世纪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模拟 被引量:36 2011年 使用一个25km高水平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嵌套MIROC3.2_hires全球气候模式结果,进行了IPCC SRES A1B情景下,东亚区域21世纪气候变化的模拟,针对新疆地区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模式模拟的当代(1981—2000年)气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式对年平均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数值均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但与观测相比,模拟的气温一般在盆地偏高、山区偏低,降水则在盆地偏少、山区偏多.在IPCC SRES 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1世纪中期(2041—2060年)及末期(2081—2100年)新疆地区冬、夏季气温均将升高,末期的增温幅度更大,特别是在末期的冬季.降水除个别地区外将普遍增加,同样末期增加更多.在不同地形条件下,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均有所不同,其中盆地增温大、山区增温小,降水量在山区和盆地过渡地带的变化最明显,以增加为主并表现出一定的季节特征.相对于全国平均而言,新疆地区的增温和降水量增加更显著. 吴佳 高学杰 石英 Filippo Giorgi关键词:气候变化 区域气候模式 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气候年际变率及三峡对局地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使用对中国和东亚气候有较强模拟能力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区域气候年际变率进行模拟分析,将对改进数值模式的模拟和预测效果,更深入的了解当地气候,从而提高我国区域气候变率和变化的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所采用... 吴佳关键词:年际变率 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基于CWRF区域气候模式的中国精细化区域气候预测系统建设 以区域气候模式为核心的动力降尺度气候预测方法,近年来逐渐得到应用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CWRF区域气候模式建设中国精细化区域气候预测系统,用于国家气候中心汛期气候预测业务.所选的CWRF模式水平分辨率30km,... 汪方 李清泉 韩振宇 李巧萍 谢冰 石英 吴佳关键词:气候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