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莎
-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例十二指肠义齿内镜下取出术的护理配合摘要
- 目的:内镜下异物取出术是消化内镜的常规技术之一,操作过程中需要医护、医患之间的密切配合,尤其是取出困难的异物。方法:术前要求患者完善相关检查,符合检查要求后进行检查。护士提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
- 于鹏陈晓光吴丽莎卜保国王伟岸
- 结肠镜检查两种食物对肠道清洁度影响的比较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比较两种饮食准备方法对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至2016-12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和武警总医院15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75例。A组(预包装饮食组)检查前1 d三餐摄入预包装食物,B组(自备低渣饮食组)检查前1 d摄入自备低渣饮食,两组清肠液均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4 L,于检查当日晨口服,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并采用渥太华评分量表对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清洁度及液体量进行评分,得出综合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预包装饮食组肠道清洁度总分优于自备低渣饮食组(3.32±1.41 vs 5.5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预包装饮食组左侧结肠及右侧结肠清洁度优于自备低渣饮食组(P<0.05),横结肠清洁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肠镜检查预包装饮食与自备低渣饮食相比,清肠效果更佳,安全有效,适用人群范围更广。
- 李晓亮唐红卫陈晓光吴丽莎张龙
- 关键词:肠道准备结肠镜
- 隧道技术切除食管后壁固有肌层肿瘤一例
- 2014年
- 患者男,61岁。外院胃镜检查时发现食管黏膜下隆起,2014年7月收入我院。复查内镜检查示:距门齿30cm可见约1.2am×0.8cm黏膜下隆起(图1),表面光滑,可滑动,超声微探头显示:肿瘤位于食管固有肌层,大小约1.0cm×0.6cm,内部回声欠均匀(图2)。内镜下肿瘤切除在丙泊酚静脉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术中内镜注气采用CO:气体。切除方式采用内镜下隧道技术切除。
- 卜保国王寰屈亚威朱晓慧吴丽莎刘海峰
- 关键词:食管后壁固有肌层超声微探头
- 新型内镜引流方法应用于复杂的肝门部恶性狭窄的疗效观察
- 2013年
- 肝门部恶性狭窄(malignant hilarstr icture,MHS),尤其是复杂的MHS,是当前ERCP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此类病变,内镜引流往往费时费力,而效果难以保证,且术后胆管炎发生率高,部分患者因此而病情加重、恶化,甚至死亡。如何既有效引流,又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胆管炎发生、简化操作流程、降低手术费用正成为ERCP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总结现有方法的基础上,针对MHS探索尝试了一种新的内镜引流方法,获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张建国张龙吴丽莎唐红卫屈亚威宋丽刘海峰
- 关键词:引流方法恶性狭窄肝门部疗效观察手术费用胆管炎
- 前列地尔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武警总医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性AP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则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淀粉酶(AMP)、甘油三酯(TG)、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轻、中度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22/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0%(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8±0.2)d、(5.2±1.7)d、(9.2±2.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0±1.3)d、(7.5±1.9)d、(11.8±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的AMP、TG及CRP水平分别为(421.3±97.2)U/L、(4.3±2.3)mmol/L、(6.3±2.2)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8±103.5)U/L、(10.2±2.9)mmol/L、(12.7±2.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性AP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施英瑛王伟岸王文静吴丽莎曹金华贺春燕王寰陈晓光
- 关键词: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前列地尔疗效
- 合并脂肪肝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合并脂肪肝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未合并脂肪肝组和合并脂肪肝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奥曲肽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尿淀粉酶和免疫功能的差别。结果未合并脂肪肝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合并脂肪肝组(χ2=5.165,P=0.023);未合并脂肪肝组患者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合并脂肪肝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9、4.731,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Ig G、Ig A和Ig M等免疫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别,治疗后,未合并脂肪肝组患者的Ig G、Ig A和Ig M水平高于合并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无差别,治疗后,未合并脂肪肝组患者的IL-6、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合并脂肪肝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合并脂肪肝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较明显的负性影响,应作为临床治疗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 施英瑛王伟岸王文静贺春燕曹金华王寰吴丽莎
- 关键词:脂肪肝胰腺炎奥曲肽淀粉酶
- 高位胆管恶性梗阻ERCP引流新方法
- 张建国屈亚威张龙吴丽莎刘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