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淼淼

作品数:20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缺血
  • 4篇麻醉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损伤
  • 3篇镇痛
  • 3篇手术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缺血再灌注损...
  • 3篇激酶
  • 3篇脊髓
  • 2篇蛋白
  • 2篇心肌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稀释
  • 2篇盐酸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麻醉

机构

  • 18篇郑州大学第二...
  • 5篇郑州大学
  • 2篇河南中医学院...

作者

  • 20篇吕淼淼
  • 13篇杨现会
  • 13篇董铁立
  • 4篇付红光
  • 2篇白倩
  • 2篇孙凯
  • 2篇李廷坤
  • 2篇吕帅国
  • 2篇李静
  • 2篇袁峰
  • 2篇程静林
  • 1篇张清勇
  • 1篇郭秀茹
  • 1篇于明达
  • 1篇张庆
  • 1篇王沈萍
  • 1篇卢锡华
  • 1篇吕志峰
  • 1篇李晓悦
  • 1篇李彬

传媒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河南外科学杂...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药房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预防全身麻醉拔管反应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防全身麻醉拔管期应激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腹子宫全切手术8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术毕前30min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并记录入室后各时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评价患者拔管期合作情况。记录术后躁动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拔管即刻(T2),拔管后5min(T3),拔管后10min(T4)的MAP、HR变化与术前(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上述各时点的MAP、HR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拔管期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毕前30min用帕瑞昔布钠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患者合作程度高,是预防全身麻醉拔管期应激反应的较好药物,值得推广。
张惠敏程静林吕淼淼
关键词:超前镇痛
七氟烷对新生大鼠海马caspase-3和磷酸化ERK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评价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在七氟烷致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出生7 d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11~18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n=18)和七氟烷麻醉组(S组,n=18)。C组每天同一时间吸入2 h的30%氧气;S组吸入2 h的3.4%七氟烷。2 d后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活化caspase-3和p-ERK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S组活化caspase-3的表达上调,p-ERK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七氟烷通过下调p-ERK的表达促进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吕淼淼杨现会
关键词:七氟烷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CASPASE3SD大鼠
复合七氟醚时地佐辛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麻醉的适宜剂量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确定复合七氟醚时地佐辛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麻醉的适宜剂量.方法 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29 - 64岁,体重45-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地佐辛组(D组、D2组和D3组).麻醉诱导前即刻C组、D1组、D2组和D3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地佐辛0.1、0.2和0.3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5ml).吸入8%七氟醚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琥珀酰胆碱1.5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C组、D1组、D2组和D3组第1例患者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设定为3.0%.、3.0%、2.5%和2.0%,当七氟醚呼气末浓度达到预定水平并维持15 min以上且神经肌肉功能恢复后开始切皮.采用序贯法确定下一例患者的七氟醚的呼气末浓度,若上一例患者切皮时发生体动反应,则下一例患者增加一个浓度梯度,否则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比值为0.2,直至出现6个或以上交叉点,取6个交叉点患者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的平均值作为七氟醚抑制50%患者切皮诱发体动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并计算95%可信区间.记录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D1组、D2组、D3组七氟醚MAC (95%可信区间)分别为2.4%(2.2%-2.6%)、1.8%(1.5%-2.1%)、1.4%(1.2%-1.6%)、1.2%(0.9%-1.5%).与C组比较,D1组、D2组和D3组七氟醚MAC降低(P<0.05);与D1组比较,D2组和D3组七氟醚MAC降低(P<0.05);D2组和D3组七氟醚M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七氟醚时地佐辛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麻醉的适宜剂量为0.2 mg/kg.
吕帅国杨现会吕淼淼袁峰吕志峰付红光孙凯李廷坤卢锡华董铁立
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唤醒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唤醒质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全身麻醉状态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5μg/ml)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2~6 ng/ml)行麻醉诱导和维持,唤醒前30 min将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降至0.5 ng/ml;观察组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5μg/ml)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2~6 ng/ml)行麻醉诱导和维持,唤醒前30 min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3μg/kg,以0.1μg/(kg·h)维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前2 h(T_1)和拔管后(T_2)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收缩压(SB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肿瘤坏死因子(T_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及唤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_1时HR、MAP、SBP、SaO_2、IgA、IgG、IgM、T_NF-α、IL-6、IL-8水平及T_2时Sa 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_2时HR、MAP、SBP、IL-6、T_NF-α、IL-8显著低于对对照组,IgA、IgM、IgG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呛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躁动、术中知晓、呼吸抑制、体动、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唤醒质量影响较小,且能降低炎性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杨现会白倩吕淼淼付红光孙凯董铁立
关键词:盐酸右美托咪定神经外科手术
硬膜外麻醉镇痛在足月妊娠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44
2016年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足月妊娠产妇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无剖宫产指征的足月妊娠产妇246例,86例(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另外160例(对照组)实施导乐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产后出血量,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体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镇痛效果0、Ⅰ、Ⅱ、Ⅲ级者分别为78、50、20、12例,镇痛有效率为80.00%(128/160),观察组分别为65、15、5、1例及93.02%(80/86),观察组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体产程时间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P均<0.01)。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分别为47.50%(76/160)、26.74%(23/86),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9.38%(15/160)、2.33%(2/86),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足月妊娠产妇分娩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缩短第一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孙彩萍吕淼淼张珂张庆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足月妊娠产程
不同麻醉方法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40~65岁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A组)2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2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0),术后2 h(T1)、24 h(T2)、72 h (T3)测定血浆皮质醇(Cor)浓度、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与T0比较,两组患者Cor在T1~T3均有所升高,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数量T1均有所下降(P<0.05),T2下降显著(P<0.05),组间比较B组高于A组(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可有效抑制直肠癌患者手术的应激反应,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杨现会程静林吕淼淼董铁立
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直肠癌免疫
两种胶体血液稀释对患者血清电解质和血浆组胺的影响
目的: 本课题主要针对术前AHH对血清电解质的影响以及类过敏反应发生的有关问题,以胸外、普外择期大手术病人为对象,分组用羟乙基淀粉液和琥珀酰明胶进行轻度高容量血液稀释,观察并记录用两种胶体行AHH时对血液动力学...
吕淼淼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琥珀酰明胶类过敏反应血清电解质血浆组胺
文献传递
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在围术期的安全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比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气管导管用于胸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术中需行单肺通气的胸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用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普通气管导管插管固定后从中置入支气管封堵器至目标肺侧支气管;B组常规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用听诊器听诊确定导管位置并固定。观察2组患者(1)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2)围术期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评估。结果两组术侧肺萎陷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腔支气管组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封堵器组显着升高(P<0.05)。结论双腔气管导管和封堵支气管导管在胸外科手术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但是应用Coopdech封堵器操作简便且可减少患者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其适应证范围内可以优先选用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
吕淼淼
关键词: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声音嘶哑
盐酸戊乙奎醚对深低温停循环全弓置换术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深低温停循环全弓置换术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30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行Bentall+全弓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在右锁骨下动脉完成插管后予盐酸戊乙奎醚3mg,恢复全身CPB后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3mg,C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T0)、中心体温(食管温)降至22°时(T1)、降主动脉远端开放即刻(T2)、降主动脉远端开放30min(T3)、CPB 3h(T4)、关胸后(T5)分别取动脉血测乳酸值、取静脉血测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并记录相应时间点尿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结果 P组T2~T5时乳酸明显低于C组(P〈0.05),T2~T5时SvO2明显高于C组(P〈0.05),T2~T5时尿量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深低温停循环全弓置换术似有改善微循环水平的作用。
杨现会白倩吕淼淼董铁立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盐酸戊乙奎醚血乳酸静脉血氧饱和度
急性扩容性血液稀释电解质的影响
2007年
目的对比观察乳酸钠林格液和万汶在术前急性扩容性血液稀释前后电解质的变化。方法20例病人随机分为万汶组(组1)和乳酸钠林格液组(组2)。病人入室开放静脉后分别给予两组液体15 ml/kg,30 min输注完毕。分别于输液前后抽血查血常规、电解质。结果两组扩容前后MAP、HR无明显变化,血K+稀释性降低。组1扩容后HCT下降明显,血Na+明显增加,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组2扩容后HCT明显下降,血Na+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万汶扩容效果优于乳酸钠林格液,但可致血Na+升高,血K+稀释性降低。
吕淼淼于明达
关键词:血液稀释电解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