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肾动脉
  • 2篇肾移植
  • 2篇髂内
  • 2篇髂内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肾动脉瘤
  • 1篇手术
  • 1篇器官
  • 1篇器官切取
  • 1篇切取
  • 1篇自体
  • 1篇自体肾
  • 1篇自体肾移植
  • 1篇畸形
  • 1篇供肾

机构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顺德第一人民...

作者

  • 3篇潘光辉
  • 3篇罗道升
  • 3篇卢俊
  • 2篇方佳丽
  • 2篇陈正
  • 2篇陈建兵
  • 2篇廖德怀
  • 1篇虞湘才

传媒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两种供体肾脏切取手术方法的比较研究
2006年
目的比较供体肾脏两种切取手术方法的优劣,探讨供体肾切取的理想方法。方法我院从2001年4月-2005年10月共切取供体肾脏458只,回顾分析两种切取供体肾的方法。统计学分析和比较这两种方法切取肾脏的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肾血管、肾、输尿管损伤率,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生率及供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先取肾后灌注法”肾脏平均热缺血时间为5.63min,取肾手术时间平均为3.82min,肾血管、肾、输尿管损伤率4.21%,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率(ATN)发生率为4.00%,供肾移植手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平均6.51d。“先灌注后取肾法”肾脏平均热缺血时间为2.03min,取肾手术时间平均为6.62min,肾血管、肾、输尿管损伤率2.23%,ATN发生率2.14%,供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平均4.61d。结论原位灌注后再切取供肾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缩短热缺血时间;供肾灌注良好,尤其是对有多支动脉的供体肾脏能充分灌注;取肾操作从容,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肾脏的挤压伤以及输尿管、肾血管的损伤,保证供肾的质量,提高供肾的利用率以及肾移植的成功率。原位灌注后再切取供肾的方法在热缺血时间,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先切取肾脏后灌注的取肾方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供肾切取方法。
廖德怀潘光辉罗道升陈正卢俊
关键词:器官切取
自体肾移植治疗肾动脉瘤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肾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和血管重建的方法。方法:本组3例患者在经肾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肾动脉瘤后,采取自体肾移植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采用髂内动脉体外血管重建后移植。术后经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评价移植肾功能。结果:3例患者在成功接受自体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顺利恢复,随访4个月~3年,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自体肾移植是治疗肾动脉瘤的一种有效方法,髂内动脉体外血管重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陈正潘光辉虞湘才廖德怀卢俊陈建兵罗道升方佳丽
关键词:动脉瘤自体肾移植髂内动脉
探讨肾动脉多支畸形的供肾在体外血管重建中的方式及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肾动脉多支畸形的供肾在体外血管重建中的方式及其在肾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对5例肾动脉多支畸形供肾的修整采取截取受者同侧髂内动脉的方法,依据供肾动脉的分支数而保留髂内动脉的分支数;在体外将供肾动脉各分支与髂内动脉大分支的开口进行端端吻合,然后将髂内动脉主干与受者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将肾动脉重建后的供肾应用于双侧肾动脉瘤患者的自体肾移植术1例、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术3例和尸体肾移植术1例。结果术后5例受者均未发生外科并发症。1例术后发生短暂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但48h后进入多尿期,肾功能恢复顺利。术后随访10~36个月,受者移植肾功能全部正常,肾动脉及分支未发生血栓或闭塞。结论采用受者的髂内动脉体外重建供肾动脉的方法,可有效修复肾动脉3支以上以及肾动脉过短的供肾,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血管重建的方法,血管并发症较低,可有效应用于肾移植。
潘光辉陈正廖德怀卢俊陈建兵罗道升方佳丽
关键词:肾移植髂内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