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依平
- 作品数:48 被引量:184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关于艾滋病中医临床科研的目的性与方法论问题
- 艾滋病作为一种新的传染病种,已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全世界抗艾力量正在发展壮大,各学科协同攻关,使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断深入,防治艾滋病的新技术正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艾滋病毒的致病特点和艾滋病人的特殊性,致使抗艾...
- 周立华卢依平唐英
- 文献传递
- 教人以渔终生受益──课堂教学当注重方法和能力教育
- 1994年
- 教人以渔终生受益──课堂教学当注重方法和能力教育卢依平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郑州450003)主题词教育,医学教学有这样一句话:“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益”。中医人才的培养也是这样。知识的传授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意义更久远的是要注重获...
- 卢依平
- 关键词:医学教育中医学教育教学方法
- 从哲学观点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兼论辨态论治诊疗模式的建立被引量:1
- 2006年
- 周立华卢依平唐英
- 辨体质——执简驭繁的临床辨证方法被引量:8
- 2011年
- 本文认为证的基础是体质,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特定身体素质接受了某种病因刺激,或受到某种病理过程的影响,从而表现出来的某种较有特异性的病理反应和类型。辨体质与辨证同样强调个体化诊疗原则,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辨体质是对传统中医辨证的发展与简化,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慢性杂病的辨治中,辨体质常比辨证更为简捷而易于把握。
- 卢依平
- 关键词:辨证中医诊断学
- 诊断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与诊断学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方法:将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有机地贯穿于诊断学课程的教学全过程,渗透于具体的教学环节,密切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诊断思维方法,方式灵活多样。结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了专业课教学质量,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结论: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教师应充分认识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地位,自觉地将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灵活、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带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师生素质的共同提高。对于医学生来说,人文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主要应放在:①强化人文关怀精神与责任感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②强化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 卢依平周淼
-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 三穴四针治鼻衄被引量:7
- 2003年
- 周立华卢依平
- 关键词:鼻衄三穴
- 辨体质在无症状糖耐量低减(IGT)干预中的应用
- 糖耐量低减(IGT)不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何应对IGT是决定其转归的非常重要的因素。IGT属于中医“脾瘅”,“食郁”等范畴,临床多无症状或症状表现不典型。辨体质,可对IGT及早进行生活方式及...
- 卢依平
- 关键词:糖耐量低减中医体质学说治未病
- 文献传递
-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进展特点与趋势
- 1995年
-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报道近年较多,其学术水平与临床经验日见提高.笔者温习近8年来各种中医药期刊的有关资料,拟就其进展特点与趋势探讨如下.1 诊断从临床资料报道看,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其诊断越来越趋向于辨型加辨证.笼统地辨心悸的病案报道已经少见.多数资料利用心电图,甚至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等区分具体的心律失常类型,并进行中医辨证,从而使中医药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更有针对性,其疗效的观察与评估更加客观明确.但需指出的是,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在部分病例中,对引起心律失常的具体病因辨识不足.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尤其冠心病)发生心律失常,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电解质紊乱、缺氧、药物等引起者,在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难易程度及预后方面,都是不同的.故笔者认为,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首先在诊断方面应力求辨病、辨型、辨证三者有机结合,方有利于提高其针对性,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对因、对症全面调治的优势,也有利于客观评价其疗效.
- 卢依平刘小康张国庆
- 关键词:心律失常中医药疗法
- 现代医学诊断新技术简介──常用酶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及进展(下)被引量:2
- 1994年
- 现代医学诊断新技术简介──常用酶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及进展(下)卢依平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碱性磷酸酶类/诊断应用,γ-谷氨酰转移酶诊断应用,肌酸激酶类/诊断应用,乳酸脱氢酶类/诊断应用肝疾病/诊断3碱性磷酸酶(ALP或AKP)ALP广泛存在...
- 卢依平
-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
- 浅析高血压的状态诊断与调控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从状态医学角度指导高血压病状态诊断与调控。方法:根据系统科学的原理和中医的整体恒动观念,高血压病是机体系统调控后的状态。认为应对患者进行具体的状态判断,尽可能地分析其高血压形成的关键机制,通过消除引起机体进行反馈性血压调节的因素,而达到调控血压的目的。结果:状态诊断与调控的理念有利于高血压病的个体化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状态评判内容至少应包括:心理(如焦虑)状态、神经(如交感神经亢奋)状态、内分泌(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激活)状态、代谢(如高钠盐摄入、胰岛素抵抗)状态、血管(如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状态、血流变(如高血粘滞度)状态以及中医之虚(如肝肾亏虚)、实(如肝阳上亢)、痰(痰湿内阻)、瘀(瘀血阻滞)状态等。结论:状态诊断与调控的理念可指导血压的合理调控。
- 周立华卢依平
- 关键词:高血压病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