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秀琴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碳青霉烯
  • 2篇碳青霉烯类
  • 2篇碳青霉烯酶
  • 2篇青霉烯
  • 2篇青霉烯类
  • 2篇细胞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机制
  • 2篇耐药机制研究
  • 2篇IMP
  • 1篇心肌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酶谱
  • 1篇心肌酶谱变化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试验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试验
  • 1篇乙肝
  • 1篇乙肝表面抗原

机构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7篇刘秀琴
  • 3篇潘玉红
  • 3篇曹颖平
  • 2篇徐小红
  • 2篇张敬喜
  • 2篇李彬
  • 1篇郑泽铣
  • 1篇李松森
  • 1篇沈佰华
  • 1篇周光炎
  • 1篇石峰
  • 1篇张晓俐
  • 1篇王梅华
  • 1篇李宁丽
  • 1篇吴娟
  • 1篇傅杭州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2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试纸法与尿沉渣镜检红白细胞的比较
2003年
刘秀琴
关键词:试纸法尿沉渣镜检红白细胞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与酶联免疫法(ELISA)两种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灵的敏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筛选的低浓度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107例。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对福建省临检中心提供的不同浓度HBsAg质控品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CMIA法测定灵敏度为0.05 IU/ml,ELISA法测定灵敏度为0.25 IU/ml。107例CMIA法检测阳性标本中ELISA法检出阳性88例。结论CMIA法的检测性能大大优于ELISA法,尤其是对低浓度的HBsAg检测,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假阴性结果。
刘秀琴傅杭州张晓俐
关键词: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乙肝表面抗原灵敏度
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的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筛查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KPC、IMP、VIM、NDM、SHV、TEM、CTX-M-1组、CTX-M-9组耐药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21株实验菌均为多重耐药菌,对17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60%的有11种,其中耐药率>90%的有5种,分别为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西丁、环丙沙星和氨曲南。耐药率最低的为多粘菌素B,均表现为敏感。9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6株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3株NDM-1阳性、3株IMP阳性)。共有18株检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结论该院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以NDM-1和IMP基因较常见。
吴娟李彬徐小红潘玉红刘秀琴王梅华曹颖平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NDM-1IMP耐药机制
混合皮肤移植中自体角朊细胞转染B7-1后诱导抑制功能的改变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分析混合皮肤移植中自体角朊细胞转染B71基因后功能的改变,并探讨传统共刺激分子和MHCⅡ类分子等在自体角朊细胞诱导的局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建立的MELC体外模拟系统,对自体角朊细胞进行B71基因的转染,观察转染前后自体角朊细胞诱导抑制能力的变化,同时通过抗CTLA4单抗及HLAⅡ类分子的封闭实验,观察这些分子在自体皮岛抑制效应中的作用。结果自体角朊细胞转染B71基因后,诱导局部免疫抑制的能力消失,如果加入抗B71单抗阻断B71的作用后,其诱导抑制的能力又恢复;抗CTLA4单抗不能阻断自体角朊细胞在实验体系中的抑制作用;用单抗所作的封闭实验结果表明,抗HLADR单抗封闭组对自体角朊细胞对MELR抑制诱导的影响最小(P>0.05),抗DQ单抗则可以对MELR的抑制得到最大幅度的回复,而抗DP单抗也可以使体系中cpm值有一定的回升。结论混合皮肤移植中,自体角朊细胞之所以可以诱导局部免疫耐受,是通过B71以外的其他共刺激信号激活Th2亚群、进而遏制Th1亚群来诱发抑制的,而且这种抑制与CTLA4的负向调节无关,并具MHC限制性。
曹颖平张敬喜刘秀琴郑泽铣李宁丽沈佰华周光炎
关键词:混合皮肤移植角朊细胞B7-1免疫抑制
急性白血病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在急性白血病发作期与缓解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3月收入我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心肌酶数据,分为急粒治疗前组、急粒缓解组、急单治疗前组、急单缓解组、急淋治疗前组和急淋缓解组共六组,同时收集胃癌组和正常对照组数据,分别将急粒、急单、急淋治疗前与其对应的缓解组、胃癌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亦进行比较。结果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作期LDH、HBDH活性明显升高,与缓解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除急粒HBDH P=0.026外,其余P<0.01),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ST、CK、CK-MB活性无明显改变;急单组五项心肌酶均无临床价值;胃癌组五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临床意义上均无差异。结论心肌酶谱中LDH和HBDH水平变化与急粒和急淋病情变化有明显相关性,而AST、CK、CK-MB水平的变化与上述两组白血病病情变化无明显相关性,该五项指标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中无临床实用价值。LDH、HBDH可作为急粒和急淋病情、疗效观察,判断预后及指导化疗用药的辅助指标。
刘秀琴张敬喜潘玉红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心肌酶谱
检测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两种血清学试验临床评价
2003年
[目的 ]评价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 ELISA )检测梅毒感染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 ]用梅毒微粒凝集试验 (TPPA)为参照 ,将 10 3份血清标本分成阳性、阴性组 ,用TRUST和TP ELISA检测 ,结果与TPPA检测结果比较。 [结果 ]TRUST的假阴性率为 5 %( 2 /3 9) ,假阳性率为 16%( 10 /64 ) ;TP ELISA检测没有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TP ELISA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均显著高于TRUST(P <0 0 5 ) ,且结果与TPPA完全一致。[结论 ]TP ELISA方法优于TRUST ,建议临床检测梅毒螺旋体感染用TP ELISA代替TRUST。
潘玉红刘秀琴石峰李松森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螺旋体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血清学试验
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筛查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利用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KPC、IMP、VIM、NDM)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SHV、TEM、CTX-M-1组、CTX-M-2组、CTX-M-9组);利用肠杆菌基因重复一致序列分析(ERIC-PCR)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通过接合试验验证碳青霉烯酶基因是否能水平转移。结果共收集29株阴沟肠杆菌,药敏结果显示对检测抗菌药物耐药率>90%的有3种,分别为头孢他啶(93.1%)、头孢西丁(100%)和氨曲南(93.1%);多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为3.4%。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79.3%(23/29)。29株实验菌共检出23株含有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IMP基因阳性17株、KPC基因阳性1株。29株阴沟肠杆菌可分为23个不同的型别,其中1株未能分型。接合试验成功率48.3%(14/29)。结论该院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以IMP基因较常见。
林伯熹李彬刘秀琴徐小红曹颖平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