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珊
- 作品数:9 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公藤多甙对老年大鼠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炎症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老年大鼠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老年清洁级Wistar大鼠(18月龄)随机分为雷公藤组、对照组、模型组,在雷公藤组及模型组大鼠上建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雷公藤组采用雷公藤干预。结果:实验12周后,模型组及雷公藤组大鼠24 h尿蛋白均显著高于实验前及对照组水平( P<0.05);雷公藤组24 h尿蛋白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实验12周后,模型组及雷公藤组TG、T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AL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雷公藤组大鼠TG及TC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但ALB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12周后,雷公藤组大鼠肾脏病理分级为0~1级的比例显著高于模型组(χ^2=6.667,P=0.010)。实验12周后,与对照组及雷公藤组相比较,模型组肾小球系膜TNF-α及IL-6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可以抑制老年肾小球肾炎大鼠肾小球系膜内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组织学表现及临床症状。
- 刘珊刘伦志覃智慧杨晓芬
-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老年大鼠雷公藤多甙炎症因子
-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VEGF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华肾脏病学会的最新数据显示,DKD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第二位原因,DKD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研究表明:VEGF主要在肾小球足细胞上表达,对于DKD蛋白尿的形成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在调脂治疗的同时,对DKD有许多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DKD患者血清VEGF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肾脏保护机制。
- 刘珊刘伦志张明霞
-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疾病血清VEGF阿托伐他汀厄贝沙坦肾小球足细胞肾脏保护作用
- 羟苯磺酸钙联合福辛普利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被引量:10
- 2013年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目前仍无特效疗法。尤其是进入临床期后,表现为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呈持续性减退。目前临床多对症处理,易造成电解质紊乱、血糖波动、渗透性肾病等不良反应,疗效差,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如何有效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延缓肾功能损害进程备受关注。本文采用羟苯磺酸钙联合福辛普利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观察其疗效。
- 张明霞刘珊谭德敏覃智慧
- 关键词:羟苯磺酸钙福辛普利临床期糖尿病肾病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36例分析被引量:5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并与单纯HD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联合治疗组采用HP联合HD进行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HD进行干预。观察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变化,以及不同干预手段对疾病总有效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β2-MG、PTH、BUN、Cr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治疗前相比,联合治疗组β2-MG、PTH、BUN、Cr等指标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β2-MG、PTH、BUN等指标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除BUN之外,联合治疗组β2-MG、PTH、Cr等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皮肤瘙痒缓解的总有效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联合HD治疗能有效清除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体内的PTH、β2-MG等中分子物质,显著增加尿毒症患者皮肤痛痒缓解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张明霞刘珊刘伦志谭德敏
- 关键词: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尿毒症皮肤瘙痒Β2-微球蛋白
- 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及肾组织IL-18和IFN-γ水平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阿霉素微小病变性肾病(MCD)大鼠Th1相关的白介素(IL)-18和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制备大鼠的MCD模型,模型组30只大鼠在造模后尿蛋白均达到>30 mg/24 h以上,表明造模成功,测定各组血清和肾组织中Th1相关的IL-18和IFN-γ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在第7天出现蛋白尿,随着时间的推移,蛋白尿的量持续升高,在第42天达到峰值,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蛋白尿水平明显高于同时间的对照组(t=24.21、48.32、59.32、63.21,P<0.05)。第42天模型组血清中TC、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28、5.06,P<0.05),ALB、TP明显低于对照组(t=3.95、4.33,P<0.05),两组大鼠血清BUN和Scr比较无明显差异(t=1.02、0.62,P>0.05)。模型组大鼠7、14、28、42 d的血清及肾组织IL-18和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IL-18及以Th1型为主的免疫失衡在MC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通过抑制或中和内源性IL-18和IFN-γ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1/Th2,此方法可能成为MCD治疗的新途径。
- 刘珊张明霞刘伦志
- 关键词:IL-18IFN-Γ微小病变性肾病
- 厄贝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黄芪注射液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血清及尿液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早期DN患者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黄芪注射组、厄贝沙坦+黄芪注射组和对照组各28例。比较4组治疗疗效、血糖、肾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清、尿液CTGF水平差异。结果 4组治疗有效率有显著差异(χ2=29.97,P<0.01),厄贝沙坦+黄芪组有效率最高;治疗前4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血清CTGF及尿液CTG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4组FPG(F=10.24,P<0.01)、Hb A1c(F=9.873,P<0.01)、UAER(F=39.68,P<0.01)、Scr(F=13.43,P<0.01)、血清CTGF(F=64.24,P<0.01)、尿液CTGF(F=49.53,P<0.01)均有显著差异,且均为对照组水平最高,厄贝沙坦+黄芪组最低。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DN老年患者的血清、尿液CTGF含量,对于DN的疗效更佳。
- 刘珊张明霞杨晓芬刘伦志
- 关键词:厄贝沙坦
- 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 2015年
- 目的对深静脉留置导管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常见致病菌、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8月对328例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发生感染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与相关导致感染的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8例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性感染35例,感染率为10.67%;均送检细菌培养,送检率100.00%;检出病原菌42株,革兰阳性菌占64.29%、革兰阴性菌占30.95%、真菌占4.76%,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0.95%和19.05%;长期留置导管98例患者感染率为16.33%,临时留置导管230例患者,感染率为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相关性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留置导管的时间是影响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敏感抗菌药物等,可有效降低与治疗相关性感染。
- 刘珊刘伦志张明霞李大凤
- 关键词: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病原菌
- 狼疮性肾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与病理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医院感染临床与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13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从感染部位、临床分型、临床病理特点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13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医院感染57例,感染率42.22%;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4例占42.1%;感染类型以急进型肾炎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感染率最高,分别为81.82%、61.54%;Ⅲ型感染率最高,为72.73%;其中易感因素有24h尿蛋白≥3.5g、血清白蛋白<30g/L、血肌酐升高、小管间质病变≥20%、激素应用时间长≥6个月、住院时间长≥60d、激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和狼疮临床活动、病理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均有相关性。
- 覃智慧刘珊谭德敏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医院感染病理特征
- 尿毒清联合黄葵延缓早期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联合黄葵延缓早期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确诊为早期慢性肾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A组(28例)、B组(30例);分别给予爱西特、尿毒清及尿毒清联合黄葵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检测患者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 3组治疗8周后,A、B组与治疗前相比,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与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TC、TG、HDL-C、LDL-C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A、B 2组比较,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A、B与对照组比,P<0.05,A、B 2组比较,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联合黄葵通过减少尿蛋白排出、调节血脂、降低血肌酐、尿素氮等多个影响肾功能恶性进展的可逆因素的干预,较爱西特更能延缓早期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 刘珊张明霞
-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尿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