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强 作品数:6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实时荧光RT-PCR检测DLX2基因在小鼠前脑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DLX2基因在小鼠前脑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在小鼠胚胎16d(E16)、生后1d(P1),7d(P7)、21d(P21)4个时间点,分别取室管膜前下区(SVZa)、嘴侧迁移流(RMS)及嗅脑(O B)3个部位,应用SYBR Green I实时相对定量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DLX2基因在小鼠前脑中的表达情况,以DLX2基因相对表达值(Ratio)值大于1.4为差异表达。结果从部位看,OB区E16的表达较其他3个时间点低,RMS区P21的表达较其他3个时间点低,SVZa区E16及P1的表达较P7及P21高。从时间点看,在E16时间点3个部位的表达无差异,另3个时间点中OB较RMS及SVZa高表达。结论DLX2参与了小鼠前脑中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分化过程,其关系具有时间及部位特异性。 宋业纯 杨辉 刘仕勇 何家全 刘学强 杨涛 张治元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干细胞 前脑 基因表达 hTERT转染神经干细胞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检测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以逆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将hTERT基因转染入体外培养的人神经干细胞,检测神经干细胞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情况,为建立永生化神经干细胞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体外扩增人神经干细胞及基因转染后,应用PCR-ELISA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端粒酶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情况。结果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TERT基因转染人神经干细胞后,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持续表达,hTERT mRNA也早期呈高水平表达,但继之下降,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结论转染hTERT基因后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表达高水平端粒酶活性,并稳定表达,这为建立基因工程的永生化神经干细胞系奠定了基础。而hTERT mRNA则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不能作为检测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指标。 刘学强 杨辉 何家全 宋业纯 邱克军 王彬 吕胜青关键词:神经干细胞 端粒酶 HTERT 转染 人神经干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人神经干细胞端粒酶活性,分析其与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分离、鉴定并扩增取自10~14周药物流产胎儿大脑皮质的神经干细胞,应用PCR-ELISA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经免疫组化检查,培养的细胞为人神经干细胞;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仅在早期10代表达极低的端粒酶活性(相对活性为6.4%~21.2%),其后消失.结论神经干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但较低且不能长期维持,这可能是神经干细胞不能长期传代的原因之一. 刘学强 杨辉 何家全 宋业纯 吕胜青 刘仕勇关键词:端粒 末端转移酶 hTERT基因转染人神经干细胞向永生化细胞转变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明确外源性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在人神经干细胞永生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构建了hTERT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转染人NSCs,G418筛选后,扩大增殖,稳定后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检测端粒酶活性,通过核型分析、裸鼠移植致瘤性观察来了解转染细胞特性。结果hTERT基因转入培养的NSC后,端粒酶活性增强,细胞增殖加速,传代时间缩短,传代50代仍稳定增殖,核型分析正常,无致瘤性。结论hTERT基因转染NSCs,能获得永生化细胞,其表型能得以正常维持,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种子细胞。 刘学强 杨辉 何家全 王斌 宋业纯 吕胜青关键词:神经干细胞 端粒酶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恶性脑胶质瘤荷瘤裸鼠的抗肿瘤作用 2008年 目的评判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恶性脑胶质瘤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2000^TM脂质体介导方法将CD基因转染U251恶性胶质瘤细胞系,并接种于裸鼠前臂皮下,成瘤后腹腔注射5-FC(每日500mg/kg体重)10d,观察荷瘤鼠肿瘤的生长情况,8周后比较转染组与对照组肿瘤的体积与重量,并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U251细胞获得CD基因的成功转染,5-FC用于不同组别荷瘤裸鼠,8周后转染组肿瘤体积(0.09±0.03)cm^3和重量(0.28±0.11)g明显小于对照组(1.81±0.77)cm^3和(1.63±0.80)g;形态学揭示转染组肿瘤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与坏死。结论裸鼠在体实验研究表明:CD/5-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吕胜青 张克斌 刘学强 尹昌林 邱克军 Eric E.ZHANG 杨辉关键词: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 胶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