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旺
- 作品数:10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充质干细胞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 2015年
- 背景与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来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有文献报道MSC通过向肿瘤组织的归巢和向间质成分分化,改变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但MSC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作用报道较少,且不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MSC向NSCLC细胞的趋化能力,以及其对NSCL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作用。方法 Transwell法检测MSC向肺癌细胞迁移能力,Thymidine嵌入实验检测MSC条件培养液对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Real-time PCR法检测肺癌/MSC共培养后MSC表达白介素(interleukin-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Dickkopf相关蛋白1(dickkopf-related protein 1,DKK1)的变化。建立人肺癌A549细胞裸鼠皮下荷瘤模型,给予MSC细胞,定期测量肿瘤体积变化。结果 MSC可以向肺癌细胞趋化运动,其条件培养液可以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肺癌细胞反过来可以促进MSC过表达IL-6、IGF-1、VEGF和DKK1。体内试验显示MSC注射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MSC可以向肺癌细胞趋化并促进肺癌的生长。反过来,肺癌细胞可以刺激MSC过表达生长因子进一步促进肿瘤生长。
- 李梅武毅刘仁旺郭丽丽徐婷婷陈军徐嵩
- 关键词:肺肿瘤间充质干细胞趋化增殖
- EGFR 19和21外显子突变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和预后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通过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及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疗效及安全性的探索,证实了靶向治疗已成为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在各中心试验中EGFR-TKIs应用于不同EGFR突变亚型患者的效果不尽相同,其原因尚有争议。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EGFR 19和21外显子突变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以明确不同EGFR突变亚型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差异,并为TKIs应用于EGFR不同突变亚型疗效差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EGFR外显子19或21突变阳性肺癌患者共113例。其中47例患者采用Real-time PCR或测序分析EGFR突变状况,余66例患者则是采用x-TAG液相芯片技术进行分析。收集临床资料,同时定期随访,以死亡作为患者终点事件,并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中,EGFR外显子突变阳性患者共113例。其中,19外显子突变患者56例,平均年龄为(57.02±11.31)岁;21外显子突变患者57例,平均年龄为(62.25±7.7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EGFR外显子突变阳性患者以女性(61.9%)、非吸烟(72.6%)、腺癌(84.1%)多见,但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状况、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等临床特征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19外显子突变患者相对21外显子突变患者多好发于右侧(P<0.05)。对所有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1例(80.53%,91/113)患者预后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总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中位生存期19外显子组和21外显子组分别为1,051 vs 1,076天,P=0.566)。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年龄>61岁、男性、吸烟、IV期肺癌患者中,19外显子突变组患者均表现出相对较好的预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GFR 19外显子突变肺癌患者相对21外显子突变肺癌患者年龄较小,�
- 刘仁旺刘京豪李昕李颖赵青春李作生刘红雨陈军
- 关键词:肺肿瘤EGFR靶向治疗预后
- 肾细胞癌肺转移伴有原发性肺癌1例
- 2017年
-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是指在人体相同或者不同的器官中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独立的肿瘤原发病灶[1],也被称之为重复癌。多原发癌在国内发病率为0.46%~4.1%^([2-5]),常因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较难分辨而被误诊为转移癌,因此对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将报道1例少见的肾细胞癌、肺癌双原发癌伴有肾细胞癌肺转移的病例,并初步讨论其诊断与治疗。
- 任凡刘京豪李昕刘仁旺刘明辉任典陈钢陈军
- 关键词:多原发癌转移癌肾细胞癌肺癌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肺部手术的初步建议被引量:4
- 2020年
- 2019年12月,中国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疫情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肺部发现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整体诊疗流程也因疫情而不能常规开展。对于胸外科医生而言,外科手术的介入时机需要慎重选择。全国的胸外科同道应根据疫情的改变及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的不断更新共同制定诊治流程和路径。在此,我们仅依据自己的认识提出初步建议,以供参考和进一步讨论。
- 李昕刘明辉赵青春刘仁旺张洪兵董明徐嵩赵洪林韦森宋作庆陈钢陈军
- 关键词:肺占位性病变外科手术治疗
- MiR-503逆转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的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背景与目的临床上肺癌细胞往往出现对顺铂的耐药性,因此探讨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开发新的逆转耐药性的方法,对提高临床患者的受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miRNA可通过其调控的目标基因,对多种与肿瘤细胞失控生长、抗凋亡、迁移和侵袭,甚至是肿瘤细胞对药物治疗的应答产生调控作用。本实验旨在探讨miR-503对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549/DDP的耐药性逆转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S法检测miR-503对A549/DDP细胞顺铂耐受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以及胞内罗丹明-23(Rhodamine-23,Rh-23)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法和Real time PCR检测肿瘤细胞多药耐药蛋白MDR、MRP、Survivin和Bcl-2蛋白表达,以及Akt磷酸化的变化,应用双萤光报告基因技术检测细胞NF-κB和AP-转录活性。结果与对照细胞组相比较,miR-503转染A549/DDP细胞株后,可明显增加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使耐药逆转倍数增加为2.48倍,Rh-23含量升高2.49倍,细胞凋亡率提高0.3倍;在转录水平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miR-503转染的细胞中MDR、MRP、ERCC、Survivin及Bcl-2等与肿瘤耐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而RhoE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在蛋白水平亦证实MDR、MRP、ERCC、Survivin、Bcl-2以及p-Akt的表达明显下降,RhoE的表达明显上升。结论 miR-503可逆转A549/DDP对顺铂的耐药性,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药物外排,负调控肿瘤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武毅郭丽丽刘京豪刘仁旺刘明辉陈军
- 关键词:微小RNA耐药
- RAD51AP1在肿瘤进展和耐药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基因组失稳可能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源性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是机体维持基因组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RAD51相关蛋白1(RAD51 associated protein 1,RAD51AP1)在HRR中至关重要,其主要参与D-loop的形成,是维持细胞基因组稳态的重要分子。然而,据文献报道RAD51AP1在多种癌种中显著高表达,并与预后呈负相关,提示其可能具有显著的促癌作用。其促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肿瘤干性密切相关。同时,RAD51AP1还在放疗和化疗的耐药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索RAD51AP1和其上下游调控机制可能能够找寻逆转肿瘤治疗耐药的新靶点。因此,我们综述了目前关于RAD51AP1在肿瘤中的研究,归纳了其在各种肿瘤中的差异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总结了其促癌作用的潜在机制,分析了其促进耐药相关研究的现状,旨在为后续寻找抑制肿瘤进展和逆转耐药的靶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方向。
- 刘仁旺李明彪胡子轩宋作庆宋作庆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耐药
- 肺类癌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序列研究
- 李雄飞李明彪刘仁旺石涛赵辰龙韦森陈钢李颖刘红雨陈军徐嵩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虽然近年来关于肺癌致病原因及新型治疗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其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两种类型。
- 刘仁旺徐婷婷武毅郭丽丽陈军徐嵩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发CELLLUNG致病原因死亡率
- 腰大肌旁多形性脂肪肉瘤复发伴纵隔转移1例及文献回顾被引量:2
- 2017年
- 纵隔内转移性多形性脂肪肉瘤为纵隔内肿瘤的罕见病种,目前总体治疗效果欠佳。本文介绍腰大肌旁多形性脂肪肉瘤复发伴纵隔转移1例,探讨多形性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转移性多形性脂肪肉瘤患者,基于影像学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一名41岁女性患者,诊断腰大肌旁多形性脂肪肉瘤伴纵隔转移。经手术、靶向及化疗等多学科治疗,随访至今已65个月。对于多形性脂肪肉瘤治疗策略,应以外科完整切除为首选,术后辅助相关内科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及复发。
- 刘京豪宋作庆刘仁旺刘明辉任典周清华陈军
- 关键词:多形性脂肪肉瘤多学科综合治疗
- 肺部结节及肺癌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部手术时机的初步建议被引量:1
- 2023年
- 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给全球医疗、政治、经济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流行开始以来,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影响的了解有了几何数级的增长,近期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变化迅速,对于肺部发现肿瘤性病变患者的外科手术如何开展也因近期疫情的变化而出现了争议。一些研究表明,接受肺癌手术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较普通患者更易发生呼吸衰竭和围术期死亡事件,然而,癌症治疗的推迟也与患者死亡率的上升有关。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更高的传播性,并有可能逃避通过以前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苗接种获得的免疫力,为了将手术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有必要制定新的治疗指南、专家共识和预防措施,但目前疫情的快速变化导致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证据来制定指南和共识。胸外科医生急需在术前评估发生严重并发症风险较高的特定患者人群的标准,权衡外科治疗的获益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孰轻孰重。因此,我们尝试结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情况下不同地区肿瘤学及胸外科学组织对于肺癌手术的指南及共识,给出一些目前国内疫情期间肺部结节及肺癌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部手术时机的初步建议,并希望能引发更深入的讨论和建议。
- 李昕董明徐嵩赵洪林韦森宋作庆刘明辉任典任凡赵青春刘仁旺夏春秋陈钢陈军
- 关键词:肺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