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律
-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 关键词:中西叙事理论比较研究的新路径被引量:3
- 2018年
- 中西叙事理论比较研究对于推动本土叙事理论建设,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叙事话语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这突出表现为既可有效消除对比双方的理论盲区,又有助于将叙事普遍规律的探索推向深入。中西叙事理论关键词具有"文化印记"与"事件印记"的双重性质,以之为突破口,是在两种理论之间开展比较的有效方式。关键词比较应该秉持"以西映中"的基本立场,遵循叙事逻辑的基本框架,确立通约优先、彰显本土的择词原则,以及明确历史语义学与谱系学相统一的释义路径。
- 刘亚律
- 关键词:叙事理论关键词
- 叙事复调营构论
- 现代小说有着越来越明显的"诗化"倾向."诗化"的实质是叙事作品中表层故事与深层意义由传统的高度重合到现代叙事的相对分离."诗化"的结果造成了现代小说意义的不确定性.该文以中西现代叙事作品为主要对象,动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首...
- 刘亚律
- 关键词:现代小说诗化叙事作品
- 文献传递
- 试论茅盾的比较神话研究
- 2004年
- 作为继鲁迅之后中国现代写实主义文学的杰出小说家与文艺评论家,茅盾在他六十余年的文学生涯里,贡献出了《林家铺子》、《子夜》、《腐蚀》等现代小说经典和一大批文艺评论著作,这是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但对他作为我国较早运用西方神话理论从事神话研究的学者,对他为我国神话研究所做的前瞻性、开拓性工作与重大贡献,恐怕就知之不详了。其实,要界定一个人是不是某方面的学者,他的研究工作是否具有意义,主要应当看他对研究对象的把握程度,特别是其见解的创造性和系统性,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茅盾。
- 刘亚律
- 关键词:神话研究林家铺子中国神话文学生涯《子夜》
- 论高乃依的悲剧理论——兼评新古典主义文学的历史地位被引量:5
- 2003年
- 高乃依是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理论的先驱。他结合自己的舞台创作实践,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古典悲剧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在悲剧的题材与情节安排、“净化说”的界定、可然性与必然性,以及“三一律”等涉及悲剧理论的重要领域,提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观点,其悲剧理论对于正确评价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 杨正和刘亚律
- 关键词:高乃依悲剧理论新古典主义历史地位
- 试论隐喻的结构
- 2003年
- 刘亚律
- 关键词:隐喻修辞学表意功能转喻叙事框架现实主义
- 《包法利夫人》中的听觉叙事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21年
- 人文学科领域正在悄然发生的听觉转向为重读现实主义小说经典《包法利夫人》提供了新的角度。小说里的听觉场景与声响种类数目繁多,具有强大的语力,为静态的视觉画面增添动感,给读者的阅读感受和想象添加细腻丰满的质地,暗示人物的精神状态,隐喻爱玛内心冲突的紧张程度。视、听觉因素的综合调配为小说叙事的戏剧化效果助益良多。小说中的听觉意象不仅具有催化功能,而且还具核心事件的性质。它以“集束”音景的方式叙述了一个女性追求畸形浪漫的悲剧故事。从听觉入手重读《包法利夫人》对于理解福楼拜在西方文学史的地位具有别样的意义。
- 刘亚律
-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听觉叙事
- 复调的叙事:叙事学在中国的接受研究(1979—2005)
- 新时期以来,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文论话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与冲击力,众多西方文论流派形成的历史性“合力”,推动着中国文论现代转型的持续进行。不过,“历史合力论”的优势在于指明事物前进的总体态势与发展方向,却容易对个体意义形...
- 刘亚律
- 文献传递
- 论米歇尔·布托尔的小说叙述理论被引量:5
- 2006年
- 米歇尔·布托尔的小说理论以小说与现实的“象征性”关系为立足点,以小说的艺术形式革新为核心内容,要求小说必须从叙述结构、叙述人称、叙述视角诸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充分调动读者的参与意识,以适应当代社会纷繁复杂的现实,表现一个与传统小说迥异的、在本质上更加客观真实的世界,具有很强的创新实验性质。
- 刘亚律冯宪光
- 关键词:象征性
-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略论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反异化主题被引量:1
- 2002年
- 哈姆莱特是一位人文主义者,他与邪恶世界的冲突是整个《哈》剧的中心。然而邪恶世界本身却是人文理想异化的产物,它具体表现在人欲的异化、人智的异化和道德的异化三个方面。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哈姆莱特与之进行了孤独的抗争。由于主人公自身亦显露出自我异化的蛛丝马迹,斗争只能以同归于尽而告终,通过这样的结局安排,寄托着剧作家深沉的反异化思想。
- 刘亚律
- 关键词:人文理想异化抗争
- 听觉美学:一种美学建构的可能被引量:6
- 2020年
- 本文旨在探索一种美学建构的可能性。近年来听觉文化研究异军突起,其影响力已经扩展至人文学科的诸多领域。听觉文化的繁荣为听觉美学的建构贡献了理论视角;西方文化史上事实存在却又久遭压制的听觉传统,则为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开展听觉美学研究,既可丰富当前西方美学研究的知识体系,又可将其影响力辐射至文学批评领域,为文学阐释活动提供新的参照,还可深化对审美现代性问题的理解。在研究内容上,历史研究、范畴研究、类型研究、功能研究以及文化研究等五个层面的次第展开,可以较好地呈现听觉美学的学理面貌。
- 刘亚律
- 关键词:听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