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玉虎

作品数:16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阜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多发性骨髓瘤
  • 5篇骨髓
  • 5篇骨髓瘤
  • 4篇急性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蛋白
  • 3篇预后
  • 3篇球蛋白
  • 3篇淋巴
  • 3篇老年
  • 2篇血清
  • 2篇早幼粒细胞
  • 2篇早幼粒细胞白...
  • 2篇受体
  • 2篇全反式
  • 2篇肿瘤

机构

  • 11篇阜阳市人民医...
  • 4篇安徽省阜阳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冯玉虎
  • 6篇许凌云
  • 5篇黄明
  • 4篇郑顶运
  • 3篇王卫国
  • 2篇张苗
  • 2篇张夏
  • 2篇王庆义
  • 2篇王伟伟
  • 1篇夏瑞祥
  • 1篇翟志敏
  • 1篇李艳

传媒

  • 3篇安徽医学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反式维A酸分别联合白血康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分别联合白血康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PL 4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白血康组(ATRA联合白血康治疗)和As2O3组(ATRA联合As2O3治疗)。比较两组的缓解情况及病死率、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分别联合白血康和As2O3治疗APL临床疗效无明显不同,但白血康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借鉴。
冯玉虎黄明许凌云
关键词:白血康三氧化二砷维A酸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T细胞亚群及其PD-1、Tim-3表达的意义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T细胞亚群及其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73例IM患儿包括伴肝功能损伤31例(IM A组)、不伴肝功能损伤42例(IM B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比例、绝对计数以及CD4^(+)T和CD8^(+)T上PD-1、Tim-3表达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M患儿CD3^(+)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增高、CD4^(+)和CD8^(+)T细胞上PD-1、Tim-3表达频率升高(P<0.05),而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降低(P<0.05);与IM B组比较,IM A组CD3^(+)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升高(P<0.05),而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是肝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OR=1.072,95%CI(1.003,1.145),P<0.05]。结论:T细胞亚群偏移、CD4^(+)和CD8^(+)T细胞上PD-1和Tim-3表达升高参与IM的发病,而CD8^(+)T细胞百分比增高与肝功能损伤有关。
王卫国王伟伟冯玉虎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CD8+T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中p53基因表达与R-ISS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53基因表达情况与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p53基因表达情况,并收集所有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免疫球蛋白类型及R-ISS分期,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53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评估治疗疗效,并分析p53基因表达情况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所有患者均接受1年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比较p53基因阳性及缺失组与p53基因阴性组患者1年存活率。结果 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p53基因阳性及缺失组患者7例,占8.14%,p53基因阴性组患者79例,占91.86%。p53基因阳性及缺失组和p53基因阴性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指数、免疫球蛋白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基因阳性及缺失组患者中R-ISS分期为Ⅲ期的患者占比为71.43%,显著高于p53基因阴性组(2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后,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8例,疾病稳定24例,疾病进展11例。有效组患者共51例,无效组患者共35例。无效组患者中p53基因阳性及缺失患者占比高于有效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p53基因阳性及缺失组患者1年累计生存率为71.43%(5/7);p53基因阴性组患者1年累计生存率为84.81%(67/79)。两组患者1年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基因表达情况影响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并与R-ISS分期密切相关,伴有p53基因阳性及缺失的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可能较差,临床需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p53基因异常的患者进一步探寻新型治疗方法,延长患者生存期。
姚悦冯玉虎张苗武晓倩李雪尚留王秀秀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P53基因预后疗效存活率
进口序贯国产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分析进口序贯国产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安全性及成本-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利妥昔单抗来源的不同,分为进口组(纯进口利妥昔单抗治疗)35例和序贯国产组(进口序贯国产利妥昔单抗治疗)12例。治疗3个疗程(3周为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近期抗肿瘤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患者成本-效果。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缓解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疲劳、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下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随访结束,进口组、序贯国产组累计生存率分别85.70%、83.30%,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口组效果/成本比为522.32元,高于序贯国产组的274.92元,且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比序贯国产组多付出8796.95元。结论进口序贯国产利妥昔单抗与纯进口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相近,但进口序贯国产利妥昔单抗治疗成本-效果优于单一使用进口利妥昔单抗。
章琴冯玉虎张苗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疗效成本-效果
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治术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HP感染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60例符合ITP诊断标准患者为ITP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将ITP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0例(糖皮质激素+HP根治术);单独用药组30例(单用糖皮质激素)。用药4周后观察血小板恢复情况,复发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①ITP组Hp感染率为73.3%,而对照组5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用药组行HP根治术后,血小板均数为(76.25±26.17)×109L-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独用药组血小板均数(50.65±13.39)×109L-1,较治疗前提高(P<0.05)。③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86.7%,单独用药组有效率为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P根治术能显著改善伴HP感染的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延缓复发率,对ITP的治疗效果显著,HP根治术可能成为治疗ITP的另一非免疫抑制疗法。
冯玉虎黄明张夏郑顶运许凌云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糖皮质激素
人文关怀护理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情绪、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其心理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于2019年6月~2022年12月采集医院病例资料入档,对象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的老年病患,共计纳入10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人文关怀护理;观察对比负面情绪、心理弹性,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观察组降幅较对照组大(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均呈不同程度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幅更大(P<0.05)。结论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实行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等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弹性,维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并可改善患者睡眠状态,保障良好生活质量。
李艳冯玉虎仲飞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多发性骨髓瘤负面情绪生活质量
以急危重症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SLE合并HLH1例
2020年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可由消化道本身的炎症、肿瘤、血管病变和机械性损伤等因素引起,也可由系统性疾病侵及消化道所致。据病因不同、出血速度及出血量不同,治疗原则各异,但针对病因的治疗是缓解急危重症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措施。现将我院1例以急危重症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进行报道,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些参考。病例报道患者,陈××,女,28岁,农民,因"间断性黑便2年,呕血8天"于2018年9月16日转入我院消化内科。
李雪冯玉虎许凌云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急危重症系统性疾病消化道出血首发表现HLH
多发性骨髓瘤初始诊断患者中椎体压缩骨折和脊柱不稳的发生率
2024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初始诊断患者中,椎体压缩骨折(VCF)和脊柱不稳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初始诊断为MM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VCF、脊柱不稳肿瘤评分(SINS)、MM的国际分期(ISS),观察VCF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126例中,共有64例在确诊MM时出现一处或多处VCF,发生率为50.79%,共有114个椎体发生VCF。其中31例为单个椎骨VCF;33例出现≥2个椎骨VCF,其中2节段VCF 15例,3节段VCF 12例,≥4节段VCF 6例。VCF最常见节段为T_(11)、T_(1)2、L_(1)和L 2,T1至T4发生率较低。VCF患者和非VCF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ISS、背痛、中位生存时间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INS评分与BMI不存在相关性(P>0.05),SINS与性别、年龄、吸烟、ISS、背痛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SINS与生存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VCF不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年龄、性别、ISS等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MM初始诊断患者VCF发生率50.79%。VCF患者中超过50%为≥2个椎体VCF,VCF患者潜在不稳42.19%,脊柱不稳20.31%。VCF与疾病分期相关,与生存期无独立相关性。
黄雯玥李晨冯玉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不稳
贫血患者外周血CD55、CD59检测及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诊断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检测贫血性疾病患者外周血CD55、CD59的表达并行相关实验检查,并探讨其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入院的129例贫血患者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对贫血性疾病患者以健康对照人群CD55、CD59检出结果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并同时做FLAER实验、酸化血清溶血实验(Ham实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尿Rous实验)、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贫血组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AA)-PNH和PNH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与粒细胞CD55、CD59表达明显低下(P<0.05),表达均<95.0%,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与粒细胞CD55、CD59表达也可低下,但表达均>48.0%,与健康组和其他贫血组(除AA-PNH和PN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红再障、营养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CD55、CD59表达均在正常范围。部分AA-PNH和PNH患者,加做FLAER实验,显示外周血粒细胞及单核细胞PNH克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55、CD59检测与FLAER实验在诊断AA-PNH、PNH患者中有重要意义,是目前诊断PNH的最敏感,最可靠的方法,也可作为疗效判断及观察病情变化的手段。
冯玉虎夏瑞祥王卫国黄明郑顶运许凌云王庆义
关键词: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CD55CD59流式细胞术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200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CD200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的MM患者71例,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M细胞中CD200的表达,检测了其中40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获取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CD200表达与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71例MM患者中,51例(71.8%)阳性表达CD200,20例(28.2%)不表达CD200。CD200^(+)MM患者CD4^(+)T百分比和CD4/CD8比值低于CD200-患者(P<0.05)。CD200^(-)MM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26.0(95%CI 18.7~33.2)个月,CD200^(+)患者中位OS时间未达到(χ^(2)=4.210,P=0.040)。CD200^(+)MM患者1年和2年的OS率为52.4%和52.4%,CD200^(-)MM患者1年和2年的OS率为87.2%和64.4%。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M患者年龄>65岁[HR=4.145(95%CI 1.252~13.728),P=0.020]、CD200阳性[HR=2.617(95%CI 1.044~6.561),P=0.040]是独立于其他临床指标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MM患者CD200表达存在异质性,CD200阳性表达是MM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
王卫国冯玉虎许凌云王伟伟翟志敏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CD200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