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子束CT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钙化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梗塞患者
  • 1篇心脉
  • 1篇心脉通
  • 1篇心脉通胶囊
  • 1篇综合征
  • 1篇综合征患者
  • 1篇脉通
  • 1篇脉通胶囊
  • 1篇急性心肌梗塞
  • 1篇急性心肌梗塞...
  • 1篇胶囊
  • 1篇梗塞
  • 1篇冠状
  • 1篇冠状动脉

机构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冯君
  • 1篇马虹
  • 1篇唐安丽
  • 1篇罗初凡
  • 1篇李向民
  • 1篇李怡
  • 1篇杜志民
  • 1篇伍贵富
  • 1篇胡承恒

传媒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急性与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的比较
2002年
目的 比较急性与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电子束CT(EBCT)冠状动脉钙化(CAC)的不同模式。方法264例患者(包括67例SAP、94例UAP和103例AMI)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检测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行EBCT检查以计算CAC积分,分析各组患者CAC积分的差异及其与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①SAP组CAC检测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UAP组的87.23%和AMI组的86.41%(P<0.05)。②SAP组严重钙化的病人和动脉比例者显著高于UAP组和AMI组(P<0.05),钙化积分自然对数转换值(In[CS+1])的均数SAP组显著高于UAP组和AMI组(P<0.001)。③不同CAC程度在不同狭窄冠状动脉上的分布在SAP组与UAP组有明显差异。④AMI组梗死相关动脉多数无钙化或仅有轻度钙化,钙化积分显著低于非梗死相关动脉。结论 应用电子束CT研究显示,急性与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的冠状动脉钙化模式,此点有助于理解这两类冠心病之间在临床和病理方面的差异。
杜志民罗初凡胡承恒李怡伍贵富李向民冯君唐安丽马虹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钙质沉着症X线计算机
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存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心脉通胶囊经导师多年研究,由人参、三七、大黄等组成,具益气活血、降脂通脉、祛瘀生新作用,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疗效.鉴于以上研究背景,该研究以气虚证、血瘀证定量积分为主要指标,对46例AMI患者进行...
冯君
关键词:存活心肌心脉通胶囊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