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旭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膀胱绒毛状腺瘤继发癌变伴黏液腺癌一例诊治经验并文献复习被引量:8
- 2013年
- 原发性膀胱绒毛状腺瘤临床罕见,国内外报道至今不足百例,现将1例同时含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癌及黏液腺癌三种混合肿瘤成分病例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 孙伟桂刘志郑奇传童贤周储旭蒋堃
- 关键词:诊治经验黏液腺癌原发性文献复习癌变继发
- 超选择性肾分支动脉栓塞联合零缺血后LPN对T1期肾癌患者术后肾功能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技术(DSA)超选择性肾分支动脉栓塞联合零缺血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T1期肾癌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因T1期肾癌行后LPN的39例患者,术前1~12 h先在介入手术室行DSA超选择性肾肿瘤靶动脉栓塞,然后再行后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比较术前24 h和术后24 h、7 d、30 d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同时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分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患者手术时间为(123.2±7.6)min,术中出血量为(108.5±66.3)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5±0.6)d,术后住院时间为(7.6±1.5)d。术前及术后的S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患肾的GFR为(45.6±8.4)mL/min,较术前的(59.0±9.5)mL/min降低(P<0.001),而健侧肾的术后GFR为(68.6±11.5)mL/min,较术前的(63.3±10.5)mL/min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术后随访12~36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超选择性分支肾动脉栓塞联合零缺血后LPN治疗T1期肾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对于患者术后的肾功能影响不大,值得推广。
- 马巍巍王龙信钱炜王晋强鹏储旭叶杨
- 关键词: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肾切除术
- 经尿道输尿管硬镜损伤输尿管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经尿道输尿管硬镜致输尿管损伤的常见高危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统计1994至2012年输尿管硬镜手术3025例,行单纯输尿管镜检查或狭窄扩张912例(30.15%),输尿管镜碎石或取异物2113例(69.85%)。Logistic回归分析输尿管损伤的高危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 2806例(92.76%)一次手术成功,219例(7.24%)需开放手术或二期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等治疗。发生输尿管损伤171例(5.65%),其中输尿管黏膜撕裂、假道及穿孔等轻度损伤155例(5.12%),输尿管断裂和黏膜撕脱等重度损伤16例(0.53%)。按"OPERATION"9个字母排列列举9个高危因素及9个预防对策:视野不清(O)、以往术史(P)、病变高度(E)、环形狭窄(R)、麻醉不佳(A)、手术超时(T)、合并感染(I)、过度肥胖(O)、新手操作(N)9个高危因素。预防对策分别为镜体润滑(O)、体位调整(P)、直视进镜(E)、旋转进退(R)、麻醉效果(A)、导管引导(T)、倾斜角度(I)、观察能力(O)、狭窄决策(N)。结论经尿道输尿管硬镜需警惕高危易损伤因素,尤其是新手,并在术中采用预防对策以尽量避免输尿管损伤。
- 孙伟桂陈忠郑奇传储旭蒋堃
- 关键词:输尿管硬镜输尿管损伤高危因素
- 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套石篮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套石篮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输尿管中上段结石92例,均采用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技术,其中26例使用套石篮。结果 92例患者中,一次性碎石成功79例,13例结石上移入肾盂,在26例使用套石篮的患者中仅有1例结石上移。术后均留置双"J"管,后期行体外冲击波或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结论本组患者中,一次性碎石成功率达85.86%,使用套石篮后一次性碎石成功率可达96.15%。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套石篮手术方式创伤小,可有效降低结石上移率,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明显提高一次性碎石成功率。在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中值得推广。
- 徐刚郑奇传储旭钱炜肖运政
- 关键词:输尿管硬镜
- 封堵取石导管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中的应用
- 2021年
- 探讨在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手术时封堵取石导管对患者碎石取石效果及各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4例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手术的患者作为试验者,将其分成参照组(27例,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手术时未采用封堵取石导管)与试验组(27例,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手术时采用了封堵取石导管),两组试验者均于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入院。对两组患者手术时的临床指标、结石清除率、术后发热率及输尿管穿管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25.74±3.80)min短于参照组(33.27±3.69)min,术中出血量(12.71±0.74)mL少于参照组(15.65±0.91)mL,对结石患者组间的结石清除率进行对比,试验组的为96.30%(26/27),比参照组的70.37%(19/27)更高(均P<0.05);术后发热率及输尿管穿管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结石患者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手术时封堵取石导管,可改善患者在手术时的各项临床手术指标,并对患者的结石清除效果有一定的提高。
- 储旭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激光碎石
- 预置斑马导丝在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上段病变中的作用(附1500例体会)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总结输尿管硬镜处理输尿管上段病变的经验及输尿管常见损伤因素,并探讨预置斑马导丝的价值及意义。方法统计1994-2012年期间经尿道输尿管硬镜手术共3 000余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病变1 500例,均为术前已确诊的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或结石伴狭窄患者。其中男979例(65.27%),女521例(34.73%),平均年龄40.5(18~67)岁。结石平均长径约1.19(0.6~3.5)cm;单发结石1119例(74.60%),多发结石381例(25.40%)。行气压弹道碎石652例(43.47%),钬激光碎石536例(35.73%),超声EMS清石312例(20.80%)。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912例,60.80%)在碎石前先预置斑马导丝越过狭窄和结石旁间隙达肾盂内,将斑马导丝妥善固定于会阴部,再继续完成狭窄扩张和碎石操作。B组(588例,39.20%)不预置斑马导丝直接碎石并完成所有操作。结果 A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和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明显优于B组(P<0.05),分别为873例(95.72%)和31.33(15~65)min,521例(88.61%)和46.15(18~115)min。两组发生输尿管各类损伤共63例(4.20%),文章对预置斑马导丝的8个优点及有效预防输尿管损伤的9个高危因素分别作了阐述。结论预置斑马导丝法可提高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伴狭窄的手术成功率,减少输尿管损伤及二期后续治疗机率,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 孙伟桂郑奇传储旭蒋堃
- 关键词:输尿管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