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婷婷
-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童年期虐待经历与初中生孤独感的关系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童年期虐待经历与初中生孤独感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使用自编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对安徽省、霍邱县3所中学共1 417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随着年级的升高,孤独感高分组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非独生子女孤独感高分组所占比例较高,随着与母亲关系的融洽,青少年孤独感高分组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童年期遭受过反复中度躯体虐待、情感虐待、非接触性性虐待的初中生其孤独感的高分组的检出率均高于没有遭受过虐待的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童年期反复情感虐待是初中生孤独感中等分组的危险因素;童年期反复中度躯体虐待、反复接触性性虐及反复非接触性性虐均是初中生孤独感高分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童年期反复虐待与初中生孤独感的发生密切相关。
- 刘阳葛星胡塔静张婉婉余婷婷王秀秀袁珊珊江流汪耿夫方玉苏普玉
- 关键词:儿童孤独病因学儿童虐待
- 童年期虐待与初中生抑郁症状关系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经历与初中生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霍邱县3所乡镇普通初级中学的1 417名初中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自编童年期虐待经历问卷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417名初中生中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61.3%,女生(66.7%)高于男生(56.6%),初二年级(64.4%)高于初一(62.4%)和初三年级(56.7%),非独生子女(63.5%)高于独生子女(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与父母的关系从差、一般到亲密,学习成绩从差、中等到好,初中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均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童年期遭受各种类型反复虐待的初中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均高于未遭受反复虐待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童年期遭受反复重度躯体虐待、反复中度躯体虐待、反复情感虐待、反复接触性性虐待和反复非接触性性虐待的初中生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性分别是未遭受上述虐待的1.989(OR=1.989)、1.436(OR=1.436)、1.698(OR=1.698)、2.834(OR=2.834)和2.235倍(OR=2.235)。结论童年期遭受反复虐待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 张婉婉刘阳余婷婷胡塔静葛星汪耿夫方玉苏普玉
- 关键词:抑郁症状初中生
- 童年期虐待经历与初中生伤害和暴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经历与初中生伤害和暴力的关系。方法对3所乡镇普通初级中学1 417名初中生应用自编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其中包括童年期虐待经历问卷、伤害与暴力问卷等相关问卷。结果男生在携带刀具、打架、自杀行动中人数高于女生,在自伤行为中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学习成绩从差、一般到好,其携带刀具、打架和自杀计划的报告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与母亲关系从差、一般到好,其伤害和暴力的报告率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反复中度虐待中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外,其他童年期反复遭受各类虐待的初中生其伤害和暴力的报告率高于没有遭受反复虐待的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除反复中度虐待不是自杀行动的危险因素外,反复重度虐待、反复中度虐待、反复情感虐待、反复接触性虐待和反复非接触性虐待均是携带刀具、打架、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和自伤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童年期反复虐待经历与初中生伤害和暴力的发生有关,是伤害和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
- 余婷婷葛星胡塔静刘阳张婉婉汪耿夫袁珊珊方玉王秀秀江流苏普玉
- 关键词:暴力儿童虐待
- 抑郁症状在童年期反复虐待与初中生网络成瘾的中介作用被引量:6
- 2012年
- 2011年数据显示,10—19岁网民占总体比例的26.7%,青少年由于出生在“新的虚拟世界”且意识不到出现成瘾的问题,因此,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且与青少年的物质滥用有着密切关系。童年期虐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胡塔静余婷婷葛星刘阳张婉婉汪耿夫袁珊珊方玉王秀秀江流苏普玉
- 关键词:抑郁成瘾暴力
- 童年期虐待和亲子分离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童年期母婴分离和童年期虐待经历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对安徽省霍邱县3所乡镇普通初级中学1417名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使用自编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攻击行为、童年期亲子分离和遭受虐待以及其他一般情况等。结果男生躯体攻击因子分(2.52±0.78)高于女生(2.29±0.79),而女生在愤怒因子分(2.60±0.82)和敌意因子分(2.58±0.80)高于男生(2.41±0.75、2.47±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类型攻击行为因子分及总分均随年级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P值均〈0.001)。初次与母亲分离的不同年龄段初中生,在言语攻击因子分、敌意因子分和攻击行为总因子分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次与父亲分离的不同年龄段初中生,在敌意因子分和攻击行为总因子分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O.05);初次与父母同时分离的不同年龄段初中生,在愤怒因子分、敌意因子分和攻击行为总因子分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均表现为年龄越小攻击行为的各因子得分越高。童年期遭受各种类型反复虐待的初中生其各种类型攻击行为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无相同类型的反复虐待者,其中大部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童年期亲子分离时间较早以及遭受反复虐待是其青春期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
- 葛星胡塔静刘阳张婉婉余婷婷汪耿夫袁珊珊方玉苏普玉
- 关键词: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