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山
- 作品数:13 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襄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EOX围手术期化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观察
- 何秋山
- 围手术期放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观察
-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进展期胃癌行EOX方案围手术期化疗联合术后同步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及疗效。方法:对41例明确诊断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给以2~3周期EOX(表阿霉素50mg/m2,第1天;奥沙利铂130mg/m2,第一...
- 何秋山
- 关键词:胃癌放疗化疗
-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为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简易营养评估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影响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2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MNA均分为(20.10±3.59)分;其中营养状况正常(MNA≥24)者46例(23.0%),潜在营养不良(17≤MNA≤23.5)者99例(49.5%),营养不良(MNA<17)者55例(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213)、罹患感染性疾病(OR=2.905)、总蛋白缺乏(OR=8.907)、低蛋白血症(OR=7.152)、未服用营养粉/蛋白粉(OR=0.443)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现患率较高,针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 陈满宇吕龙何秋山
-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营养状况影响因素
- 造口旁疝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造口旁疝患者术前的焦虑、抑郁情绪水平,并探讨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进行造口旁疝手术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同时按照1∶2的比例,选择同期住院、年龄相近的肠造口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depression scale,CES-D)对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状况进行现况调查,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造口旁疝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分布、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造口旁疝患者术前的焦虑得分(56.78±8.91)和抑郁得分(23.89±6.7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9.57±7.76、21.09±6.1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旁疝患者术前存在焦虑状态的比例占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造口旁疝患者中术前抑郁状态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抑郁检出率(35.0%vs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影响造口旁疝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性别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影响患者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结论:造口旁疝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性别、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是影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 吕龙陈满宇何秋山
- 关键词:肠造口术造口旁疝焦虑抑郁
- 香菇多糖联合N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Len)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NP方案化疗组(NP组)和NP方案联合Len治疗组(NP+Len组),各40例,分别给予NP方案化疗和NP联合Len治疗,比较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NP组CR5例,PR11例,SD16例,PD8例,有效率40.0%,控制率80.0%;NP+Len组CR8例,PR17例,SD12例,PD3例,有效率62.5%,控制率92.5%.NP+Len组有效率及控制率均高于NP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Len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脱发、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P组.NP+Len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高于NP组(P〈0.05).结论 香菇多糖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显,且可减少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赵娟何秋山何敬波袁佳刘波崔龙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NP方案香菇多糖疗效
- 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被引量:35
- 2016年
- [目的]分析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的特点和生存质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直肠癌造口手术患者15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分别测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生存质量状况和应对方式。[结果]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SCL-90总分为179.898分,高于全国常模160分。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面对因子、回避因子、屈服因子得分依次降低。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总体健康状况得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得分低于参考值;疲乏症状、睡眠困难、经济困难得分高于参考值。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SCL-90总分与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得分呈负相关,与疲乏、睡眠困难、经济困难得分呈正相关;应对方式中,面对因子与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呈正相关,与疲乏、疼痛、经济困难呈负相关;回避因子与食欲下降呈正相关;屈服因子与总体健康状况、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呈负相关,与疲乏、疼痛、恶性呕吐、呼吸困难、睡眠困难、食欲下降、便秘、经济困难呈正相关。[结论]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健康的心理状况、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直肠癌造口术后生存质量水平。
- 陈满宇吕龙何秋山
- 关键词: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健康
- 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对预防PICC送管困难的作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预防中心静脉导管(PICC)送管困难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5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1例,观察组采用0.25 mg/m L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预处理导管,两组导管浸泡时间均≥3 min,且均按标准操作置入PICC。比较两组送管困难发生率及平均送管完成时间。结果:观察组送管困难发生率为2.14%,对照组为8.19%,观察组平均送管时间为(31.451±4.606)s,对照组为(90.472±10.35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能有效预防PICC送管困难。
- 谷小燕徐海英何秋山姚丽
- 关键词:地塞米松PICC血管痉挛
- 一例胃癌术后综合治疗的病例分享
- <正>~~
- 何秋山易铁男
- 文献传递
- 培养条件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生物特性影响的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明确GM-CSF浓度、IL-4及细胞起始培养密度对培养的小鼠髓源性DC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骨髓细胞,用100、20和2ng/mL GM-CSF联合或不联合IL-4以及起始细胞培养密度为2.5×105和7.5×105 mL-1进行体外诱导DC细胞培养,培养7d后收集细胞进行计数,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及CD11c+CD80+细胞的比例,并对GM-CSF联合或不联合IL-4培养的DC细胞吞噬肿瘤细胞的能力进行检测。此外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培养的DC细胞对淋巴细胞的剌激能力。结果:2ng/mL GM-CSF扩增的DC细胞为起始培养细胞浓度的0.21±0.05倍,与100ng/mL的0.52±0.10倍(t=10.311,P<0.001)及20ng/mL的0.46±0.04倍(t=6.93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100ng/mL与20ng/m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3,P=0.152。此外,100ng/mL GM-CSF组CD11c细胞的比例低于低2ng/mL组,t=2.571,P=0.034;但100ng/mL与20ng/m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3,P=0.39。在20ng/mL GM-CSF时,IL-4的加入与否对培养的DC细胞扩增、纯度、成熟、吞噬及活化淋巴细胞的能力均无影响,起始培养细胞密度可影响细胞的扩增。结论:小鼠髓源DC细胞的培养中,GM-CSF浓度对细胞的扩增及成熟均很重要,高浓度GM-CSF有利于DC的扩增及成熟,而在GM-CSF为20ng/mL时,IL-4对DC细胞的培养并不是必需的。
- 何秋山张燕何敬波龚志敏易铁男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骨髓细胞因子动物
- 湖北某三甲综合医院2005年-2014年腹部常见恶性肿瘤疾病构成情况及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湖北某三甲综合医院腹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病死率情况,为医院肿瘤防控工作及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6 658例腹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及256例肿瘤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性别、病种、死亡疾病构成、死因顺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 658例腹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中,男性3 822例(57.4%),女性2 836例(42.6%),男女性别比1.35∶1。患者平均年龄(57.1±12.8)岁。腹部恶性肿瘤的疾病构成依次为:结直肠癌(36.3%)、肝癌(28.0%)、胃癌(24.2%)、胰腺癌(7.4%)、胆囊癌(4.1%)。男性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前3位疾病构成为:肝癌、结直肠癌和胃癌,女性前3位疾病构成为:结直肠癌、胃癌、肝癌,第4、5位均为胰腺癌和胆囊癌。6 658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中,死亡256例,病死率为3.84%;2005年-2014年腹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4年腹部恶性肿瘤住院人数为2005年的4.5倍,住院病死率从2005年的6.03%下降至2014年的2.35%,病死率随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1)。对256例腹部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为:肝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男性的主要死因为肝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女性的主要死因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胆囊癌。结论:腹部恶性肿瘤病例数逐年增加,中老年是主要发病人群,应当针对恶性肿瘤的构成特征、死亡构成有针对性的制定肿瘤防治策略。
- 吕龙陈满宇何秋山
- 关键词:腹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构成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