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婷婷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咬合
  • 1篇粘接
  • 1篇粘接系统
  • 1篇上前牙
  • 1篇上前牙区
  • 1篇数据制作
  • 1篇镍钛
  • 1篇镍钛器械
  • 1篇前牙
  • 1篇前牙区
  • 1篇桥修复
  • 1篇全瓷
  • 1篇全瓷冠
  • 1篇微渗漏
  • 1篇美学修复
  • 1篇后牙
  • 1篇个体化
  • 1篇根管
  • 1篇根管预备
  • 1篇根管预备方法

机构

  • 3篇中山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于婷婷
  • 2篇胡文
  • 2篇陈俊兰
  • 2篇蒋颖
  • 1篇吴纪楠
  • 1篇方铁钧
  • 1篇吴少梅
  • 1篇张同韩
  • 1篇陈炜

传媒

  • 2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交互固位在后牙多植体支持固定桥修复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多种植体支持式交互固位固定桥在修复后牙区牙缺失并伴有咬合空间不足病例中的应用,评估其可行性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后牙区种植固定桥修复并伴有咬合空间不足的病例4例,每例2颗种植体,8个植体位点,龈距离平均3.3 mm,均使两颗种植体基台外形形成相互倒凹的关系,在基台无共同就位道情况下,种植修复桥和基台,在半接合状态,通过旋转方式同时准确就位,并由基台螺丝最终旋紧固定,无需使用粘接剂。制作时与修复技师充分沟通交互固位的理念和方法,技师按照旋转就位方式完成修复体制作。临床操作中,按照技师制作的特点,戴入种植体支持式交互固定桥,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种植修复体顺利戴入,种植体与基台及基台与修复体之间就位精确,恢复咬合关系满意。行使功能3~18个月后,所有修复体和基台无松动,无脱落,无基台折断;修复体周围粘膜无红肿,无压痛。结论种植固定桥的交互固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后牙区种植修复空间不足的情况,其长期效果有待长期和大量病例观察。
胡文吴纪楠张同韩于婷婷陈俊兰蒋颖伍永昌杨蕊
关键词:固位
基于CT数据制作的上前牙种植个体化全瓷冠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基于CT数据制作的个体化全瓷冠在上前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5例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通过CT扫描获取颌骨和牙齿数据,参照对侧同名天然牙制作种植修复全瓷冠,并完成最终修复。随访期2~7年。结果种植体获得100%成功率,软组织外观稳定。所有患者对最终修复满意。结论基于CT数据制作的上前牙个体化全瓷冠具有良好的软硬组织界面,可以获得可预期的美学效果。
胡文伍永昌陈俊兰蒋颖于婷婷杨蕊
关键词:CT个体化全瓷冠上前牙区美学修复
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自粘接系统微渗漏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根管预备方法对自粘接型树脂水门汀的影响,观察粘接剂与根管壁间微渗漏的情况,为临床应用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下颌单根管第二前磨牙40颗,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不锈钢K锉组)、B组(镍钛器械组),每组15颗;对照组C组(阳性对照组)、D组(阴性对照组),每组5颗。经过不同的根管预备方法根备后常规根管充填,然后用RelyX Unicem粘接纤维桩行桩核修复,经体外冷热循环实验后在印度墨水下染色1周,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料渗入深度。结果:A、B两组冠方微渗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微渗漏值明显大于B组。C组所有试件微渗漏最明显,累及整个根管;D组所有试件未发生微渗漏。结论:在冷热循环条件下,不锈钢K锉组预备后的根管壁与RelyX Unicem粘接剂之间的微渗漏较机用镍钛器械组明显。
陈炜于婷婷方铁钧吴少梅
关键词:镍钛器械微渗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