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桂兵

作品数:15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急性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5篇急性脑梗死
  • 4篇取栓
  • 3篇溶栓
  • 3篇卒中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梗死患者
  • 2篇动脉供血
  • 2篇动脉供血不足
  • 2篇血性
  • 2篇叶提取物
  • 2篇依达拉奉
  • 2篇银杏叶
  • 2篇银杏叶提取物
  • 2篇预后
  • 2篇双支架

机构

  • 1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丁桂兵
  • 9篇陈亮
  • 8篇吴晋
  • 6篇吴岩峰
  • 6篇刘庆萍
  • 5篇潘凤华
  • 4篇刘梅
  • 4篇王辉
  • 1篇梅峰
  • 1篇丁敏
  • 1篇张鹏
  • 1篇吴晋
  • 1篇杨晓峰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西医结合护...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及其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间连续入组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Lp-PLA2水平进行检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根据梗死灶的大小分为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大梗死灶;在90d后通过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其预后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 2分为预后较差),从而探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梗死灶大小、预后和患者Lp-PLA2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NIHSS评分分组,可知轻度、中度、重度患者Lp-PLA2水平逐渐升高;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大梗死灶患者Lp-PLA2水平逐渐升高;mRS评分≤2分的预后良好组患者低于mRS评分> 2分的预后较差组患者。经相关性分析,可知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r=0.682,P <0.05)、梗死体积(r=0.741,P <0.05)、90d mRS得分(r=0.790,P <0.05)均为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Lp-PLA2和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0d mRS得分之间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Lp-PLA2的检测来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
刘梅刘庆萍丁桂兵陈亮吴岩峰
关键词:脑梗死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预后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多态性与老年卒中后抑郁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多态性(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机制和疗效相关,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群中MTHFR和PSD以及抗抑郁药反应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2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在为期6个月的随访中,37例患者(36.3%)被诊断为患有PSD,设为观察组,另外65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按照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的减分率来判断6周后的抗抑郁药物疗效。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MTHFR基因C677T的T等位基因(OR=2.73;95%CI=1.11-6.67,P=0.04)以及C/T基因型(OR=3.42;95%CI=1.37-8.5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中,MTHFR基因C677T和基因型分布频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 C/T基因型与老年PSD的发病相关,该基因多态性与抗抑郁疗效并无显著联系。
梅峰吴岩峰丁桂兵潘凤华陈亮吴晋
关键词:老年
60例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VBI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纤维蛋白原(Fbg)、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所示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9.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Fbg、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T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均<0.05)。TCD显示治疗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快(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VBI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潘凤华王辉丁桂兵刘庆萍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银杏叶提取物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DSA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共发生并发症17例,包括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淤血4例,脑血管痉挛2例,尿潴留3例,碘造影剂过敏反应1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脑出血3例,脑梗塞2例,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对症处理后,未发生致残和死亡案例。结论 DSA期间开展优质护理,对降低术中风险、控制和预防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孙长霞韩倩倩丁桂兵杨晓峰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血管疾病过敏碘造影剂
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加机械取栓术后脑出血一例被引量:15
2021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加机械取栓后出现脑出血,积极予以高压氧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患者男性,74岁,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能2.5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房颤病史。入院查体:神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7分,改良Rankin量表(mRS)5分。主要表现为言语不能和右侧肢体偏瘫,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后,症状没有改善,并出现意识障碍。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采取高压氧辅助治疗,临床症状和影像学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逐步恢复。经过24次高压氧治疗后,患者交流顺畅,日常生活能自理,疗效确切。
余学来吴晋丁桂兵丁敏范萍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机械取栓脑出血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的应用体会
2018年
目的急性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末端闭塞预后差,本研究旨在观察双支架取栓技术在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采用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的6例心源性栓塞导致的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使用Solitaire AB(6×30mm)支架,大脑前动脉闭塞使用Solitaire AB(4×20mm)支架。结果 5例(5/6)例取栓后再通成功,mTICI达到3级;1例血栓负荷太大向远端前移未成功,mTICI 1级。穿刺到再通时间为58~126min,中位时间90min;术中新发远端栓塞1例,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死亡2例,其中1例行去骨瓣减压术。随访3个月期间无新发脑卒中、短暂性脑血缺血发作及死亡等事件,无再次闭塞发生。结论使用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安全可行,能够取得较高的开通率。
丁桂兵吴岩峰陈亮吴晋
关键词:有效性安全性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应用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在应用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前预先使用依达拉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纳入2014~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登记系统中接受rt-PA静脉溶栓及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共135例。依据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依达拉奉的前后顺序,将病人分为依达拉奉前治疗组(67例)和依达拉奉后治疗组(对照组,68例)。分析2组病人在rt-PA静脉溶栓24 h、7 d后NIHSS评分,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溶栓后颅内出血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以及7 d、90 d死亡率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治疗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24 h及7 d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8.55)分比(11.88±8.30)分;(5.08±5.35)分比(8.60±7.91)分]。2组90 d良好预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3%比27.94%)。溶栓后,依达拉奉前治疗组脑出血发生率(9.1%比18.3%,P<0.01)、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2.0%比8.7%,P<0.01)明显低于依达拉奉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7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比4.9%),依达拉奉前治疗组90 d死亡率明显低于依达拉奉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比12.5%,P=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前治疗为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8,95%CI0.14~0.58)。结论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中,rt-PA静脉溶栓前使用依达拉奉对90 d后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优于溶栓后使用,同时可明显降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
丁桂兵吴岩峰陈亮吴晋张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阿替普酶预后
血清sCD40L、YKL-40、Aβ1-4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软骨糖蛋白39(YKL-40)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ACI患者依据发病后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CI组,MoCA评分<26分,59例)和认知正常组(CN组,MoCA评分≥26分,53例),同时对60例健康成年人行MoCA评分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sCD40L、YKL-40和Aβ1-42水平,分析其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I组MoCA命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定向力、语言、抽象思维和记忆得分均低于CN组(P<0.05)。三组血清sCD40L和YKL-40水平依次为CI组>CN组>对照组,血清Aβ1-42水平依次为对照组>CN组>CI组(P<0.05)。ACI患者血清sCD40L和YKL-40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_(s)=-0.63和-0.84,P<0.05),血清Aβ1-42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_(s)=0.75,P<0.05)。血清sCD40L、YKL-40和Aβ1-42水平诊断PSC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0.772和0.722。结论 ACI患者血清sCD40L、YKL-40和Aβ1-42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有助于诊断PSCI。
杨帆丁桂兵刘梅吴晋陈亮
关键词: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急性脑梗死
双支架取栓技术在颈内动脉末端高负荷栓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急性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的血栓具有核心质地坚韧、体积较大、成形血栓或纤维化血栓成份较长、血栓向两端弥漫性延伸导致血栓总体负荷体积较大等特点,这时单支架取栓往往效果较差,反复多次仍取栓失败,延长开通时间,增加开通...
吴岩峰丁桂兵陈亮吴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取出物病理成分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血栓取出物的病理成分,并探讨其与实验室检查、手术操作、预后等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2018年8月—2019年12月连续入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登记系统的70例接受机械取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方法半定量分析血栓取出物的红细胞、白细胞、纤维蛋白、血小板成分。根据红细胞及纤维蛋白(含血小板)的含量将患者分为红细胞富集组(红细胞含量≥50%)和纤维蛋白富集组(红细胞含量<50%)。比较两组之间实验室检查、手术操作、预后等差异。结果: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49例取得了血栓组织,血栓部位包括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红细胞富集组30例,纤维蛋白富集组19例。两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病史、是否静脉溶栓、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到穿刺时间、取栓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90 d良好预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显示两组间心源性栓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富集组的穿刺到复流的时间[(68.42±29.99)min vs.(87.07±37.29)min,P=0.04]、取栓次数(1.63次vs.2.20次,P=0.04)低于红细胞富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富集组首次使用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技术的比例高于红细胞富集组(84.21%vs.56.67%,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成分可能影响取栓策略,纤维蛋白富集血栓与首次使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有关,并且与穿刺到复流时间、操作次数减少相关。
吴岩峰丁桂兵陈亮刘梅刘庆萍吴晋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机械取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