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玲

作品数:61 被引量:209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2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4篇方剂
  • 13篇中医
  • 10篇教学
  • 10篇方剂学
  • 7篇激素
  • 7篇甲亢
  • 7篇甲状腺
  • 7篇病毒
  • 6篇医案
  • 6篇教育
  • 6篇《方剂学》
  • 5篇气血
  • 5篇甲状腺激素
  • 4篇学术思想
  • 4篇医经
  • 4篇证治
  • 4篇名医
  • 4篇模型大鼠
  • 3篇体外
  • 3篇内外合治

机构

  • 61篇湖南中医药大...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长沙医学院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湖南省中医药...

作者

  • 61篇龙玲
  • 30篇罗成宇
  • 22篇袁振仪
  • 19篇尹周安
  • 16篇胡方林
  • 13篇文乐兮
  • 10篇贺又舜
  • 10篇欧阳建军
  • 9篇刘仙菊
  • 8篇阳春林
  • 7篇毛娅男
  • 6篇谭周进
  • 6篇易法银
  • 5篇何清湖
  • 4篇尤昭玲
  • 4篇李点
  • 4篇贺圆圆
  • 4篇刘朝圣
  • 3篇瞿延晖
  • 3篇张月娟

传媒

  • 5篇中医药导报
  • 4篇中国微生态学...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陕西中医学院...
  • 3篇山西中医学院...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第十一次全国...
  • 2篇河南中医
  • 2篇现代中医药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2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露消毒丹抗肠道病毒71型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甘露消毒丹体外抗肠道病毒71型(EV71)的作用。方法以病毒唑为对照药,运用细胞培养技术,通过直接抑毒实验、治疗性抑毒实验、预防性抑毒实验、预防+治疗性抑毒实验4组实验观察甘露消毒丹体外抗EV71的病毒抑制率。结果在直接抑毒实验、治疗性抑毒实验、预防+治疗性抑毒实验中,甘露消毒丹的EV71病毒抑制率高于病毒唑;在预防性抑毒实验中,甘露消毒丹与病毒唑的EV71病毒抑制率几乎为零。结论甘露消毒丹抗EV71作用强于病毒唑,且其抗EV71效应体现在影响EV71复制的多个环节。
艾碧琛贺又舜赵国荣何宜荣龙玲李灿罗成宇
关键词:甘露消毒丹肠道病毒71型体外实验
病毒感染对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2014年
在病理情况下,特别是细胞损伤时,细胞内酶会释放到体液中,造成体液中酶量或酶活性的改变,酶可作为诊断指标来使用。与其他指标相比,酶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性和灵敏度。临床上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很多,严重感染者可遗留后遗症甚至造成死亡。血清酶指标可以为病毒感染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病毒感染所造成血清酶活性的改变及临床运用作一综述。
曹蓉王欢龙玲罗成宇贺又舜谭周进
关键词:病毒感染血清酶酶活性
中医正邪理论的微生态学思考被引量:18
2017年
微生态学是微生物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间、微生物与宿主间所构成的庞大生态系统,为西医认识机体开辟了新思路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路径。中医学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从《黄帝内经》开始就认为,疾病是邪正盛衰斗争的结果,扶正祛邪是防治疾病的最重要原则。笔者通过对中医学和微生态学的学习,发现二者诸多观点不谋而合,拟从微生态角度思考中医正邪理论,以期丰富和发展中医,探索和拓展中医学与微生态学结合新视角。
刘又嘉龙承星贺璐袁振仪龙玲谭周进
关键词:中医学微生态学正邪理论微生态制剂
甲亢方对实验性甲亢大鼠垂体、胸腺和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甲亢方对甲亢模型大鼠垂体、胸腺和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甲亢模型组、甲亢方中剂量组、甲亢方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4组大鼠每天按75μg/100g体重灌服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造成大鼠甲亢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甲亢方内服,并没西药对照组,第21天处死大鼠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模型大鼠垂体、胸腺和脾脏病理变化。结果:甲亢方能改善甲亢模型大鼠垂体、胸腺和脾脏组织病理变化,其中高剂量组垂体、胸腺和脾脏组织结构基本同正常组。结论:甲亢方能够显著改善甲亢大鼠垂体、胸腺和脾脏组织病理变化。
胡方林刘仙菊易法银阳春林龙玲
关键词:益气滋阴甲亢方垂体胸腺脾脏
经典名方竹叶石膏汤关键信息考证被引量:3
2024年
竹叶石膏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百首经典名方之一,该研究采用溯源法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竹叶石膏汤的主治病证、功效方义、现代疾病谱等方面进行考辨分析,以进一步推进该方复方制剂的研发。考证结果表明竹叶石膏汤最早源自《伤寒杂病论》,组成为淡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古籍记载的竹叶石膏汤主治病证广涉内、外、妇、儿各科病证,包括中暑、咳喘、疮疡、汗证、呃逆、失眠、疟疾、头痛、血证、鼻渊、喉痹等,细究其病机总属“余热未尽,气阴两伤,胃气失和”。研究发现,该方还可用于治疗痘疮、麻疹、霍乱等疫病,尤其适用于疫病后期。方中竹叶、石膏清热除烦;人参、麦冬、甘草、粳米生津益气;半夏和胃降逆止呕。全方配伍精妙,共奏清热除烦,益气生津,和胃降逆之效。竹叶石膏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广泛,其中在消化系统、儿科相关病证、呼吸系统、传染病、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应用频次较高,具体病证包括复发性口疮、呃逆、小儿肺炎、小儿夏季热、不明原因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麻疹后期等。
尹周安李玉丽袁振仪毛娅男龙玲罗成宇
关键词:经典名方竹叶石膏汤疫病
“滋水涵木”法对去势雌兔性激素及免疫器官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滋水涵木治法对去势雌兔性激素水平及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方法: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去势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每组9只。切除双侧卵巢建立家兔卵巢功能衰退模型,采用滋水涵木立法的补肾复方干预,并以结合雌激素倍美力作对照。连续给药12周后,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称取胸腺、肾上腺、脾脏重量,称重后与体重相比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去势组E2水平降低,FSH和LH水平升高,肾上腺、胸腺、和脾脏各指数均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E2水平与去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FSH、LH水平降低,与去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对照组免疫器官脏器指数均有明显增加,与去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整性激素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可能是滋水涵木法防治PMS的机理之一。
文乐兮张延武魏飞跃尤昭玲龙玲孟琼
关键词:滋水涵木补肾复方去势雌兔性激素
巴基斯坦留学生的中医文化认同调查
2012年
中医是我们的国粹,是传播中华文化最好的载体霹对于留学生开展中医教学,首先要了解他们的中医文化背景,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中医教育。课题组对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巴基斯坦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及中医文化背景和认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中医院校的留学生中医课程的开设需要慎重蠢可以作为对外文化宣传的窗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留学生进行普及。需要通过更丰富多彩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播种下他们对中医的初步兴趣。
张月娟龙玲刘锐
关键词:留学生中医文化背景
甲亢方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模型大鼠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病理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甲亢方对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模型大鼠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甲亢模型组、甲亢方中剂量组、甲亢方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大鼠每日按75μg/100g体重灌服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造成大鼠甲亢模型,不同剂量甲亢方内服,并与西药对照,21d后放免法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结果甲亢方能降低甲亢大鼠血清T3、T4、FT3、FT4含量,提高血清TSH,以高剂量效果显著;能改善甲亢模型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其中高剂量组甲状腺组织结构基本同正常组。结论甲亢方能够显著改善甲亢大鼠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
胡方林刘仙菊易法银阳春林龙玲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方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中医妇科方剂学选讲》教学思路探讨
就《中医妇科方剂学》开课背景及实际效果作出简要概述,对于《中医妇科方剂学》授课思路进行探讨,重点阐述以气血津液之"盈虚通滞"理论,阐释方义教学法及临床实际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体会。
尹周安龙玲罗成宇贺圆圆袁振仪
关键词:气血津液
文献传递
小陷胸汤古今文献考证
2024年
目的:分析小陷胸汤的方名方源、组成、剂量、煎服方法、主治病证、功效方义以及现代疾病谱,为其现代临床应用及制剂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古代文献检索基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读秀数据库、博览医书中医古籍库等,以“小陷胸汤”,或以“陷胸”二字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同时查阅影印版古籍进行内容审校。现代临床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检索数据库,以“小陷胸汤”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结果:小陷胸汤首载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组成包括黄连、半夏、瓜蒌实,后世医书多有记载,方名有“仲景小陷胸汤”“古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蒌汤”等,异名同方,煎服法大多遵守仲景“先煮瓜蒌,去滓,后纳诸药,续煎”的方法,主治病证广,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尤以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为多。结论:小陷胸汤证病机为痰热互结,小陷胸汤功效为清热化痰,通痹止痛。
李明尹周安李玉丽熊瑛毛娅男王姣姣彭罗燕朱文彦龙玲袁振仪贺圆圆
关键词:小陷胸汤《伤寒论》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