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学颖

作品数:68 被引量:36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9篇肿瘤
  • 14篇成像
  • 11篇细胞
  • 8篇胰腺
  • 8篇影像
  • 8篇体层摄影
  • 7篇血管
  • 7篇腺肿瘤
  • 7篇灌注
  • 6篇多层螺旋CT
  • 6篇影像学
  • 6篇体层摄影术
  • 6篇教学
  • 6篇放射摄影
  • 6篇放射摄影术
  • 6篇肝癌
  • 6篇肝肿瘤
  • 6篇X线
  • 5篇胰腺肿瘤
  • 5篇造影

机构

  • 66篇中南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 1篇长沙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湖北理工学院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作者

  • 66篇龙学颖
  • 21篇刘慧
  • 18篇曹觉
  • 18篇李文政
  • 13篇王小宜
  • 9篇刘进康
  • 7篇彭光春
  • 7篇李宜雄
  • 7篇陈伟
  • 6篇朱智明
  • 6篇廖伟华
  • 6篇裴贻刚
  • 5篇欧利红
  • 5篇唐静波
  • 5篇刘智俊
  • 4篇陈晨
  • 4篇熊曾
  • 3篇王宪伟
  • 3篇周晖
  • 3篇廖锦堂

传媒

  • 7篇中国普通外科...
  • 7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医学教育探索
  • 2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中国毕业后医...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1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制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Survivin表达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同时抑制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和Sur-vivin表达,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及吉西他滨(Gem)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与单独抑制XIAP或Survivin表达的策略进行对比。方法:运用前期实验构建的XIAP-shRNA慢病毒(LV-X)和Survivin-shRNA慢病毒(LV-S),分别建立XIAP和/或Survivin表达稳定抑制的胰腺癌Panc-1细胞株,即Panc-1-X、Panc-1-S和Panc-1-XS。运用Real-timePCR和半定量Western blot分别检测XIAP和Survivi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以细胞计数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Caspase-3/7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对Gem的化疗敏感性。结果:成功建立了XIAP和/或Survivin表达稳定抑制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XIAP和Survivin同时稳定抑制后,Panc-1的增殖能力显著受到抑制,Panc-1-XS组的克隆形成率为10.12%±1.33%,显著低于对照组Panc-1-XncSnc组(96.61%±7.89%)和Panc-1组(100.28%±8.97%,P<0.05)。用0.5 mg/L Gem处理24 h后,Panc-1-XS组的Caspase-3/7相对活性明显升高至15.02±0.57,显著高于Panc-1组与Panc-1-XncSnc组(分别为8.87±0.19和9.05±0.23,P<0.05);Panc-1-XS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4.09%±2.75%,显著高于对照组Panc-1-XncSnc及Panc-1组(分别为12.09%±1.97%和12.06%±1.22%,P<0.05)。Panc-1-XS组的IC50值为(0.47±0.04)mg/L,显著低于对照组Panc-1-XncSnc的(2.18±0.13)mg/L及Panc-1组的(2.13±0.18)mg/L(P<0.05),对Gem的化疗敏感性显著增强。进一步检测显示,Panc-1-XS组的IC50值为(0.47±0.04)mg/L,均显著低于Panc-1-X组的(0.76±0.07)mg/L和Panc-1-S组的(0.87±0.09)mg/L(P<0.05)。结论:同时稳定抑制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XIAP和Survivin的表达,能显著抑制Panc-1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其Gem化疗敏感性,并明显优于XIAP或Survivin表达单独抑制的策略。
宰红艳易小平李宜雄龙学颖曹丽平刘慧
关键词:胰腺肿瘤凋亡抑制蛋白质类肿瘤
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即刻超声造影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RFA)后即刻超声造影(CEUS)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6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76个病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41个病灶,对照组35个病灶)。两组均采用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试验组于RFA后即刻(5~10 min内)行CEUS,若发现肿瘤残存则行补充消融治疗,至造影检查无肿瘤残存时结束;对照组RFA后不做即刻CEUS。试验组患者术后36~48 h复查CEUS,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EUS及增强CT或增强MRI、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结果:试验组患者RFA术后即刻CEUS发现5例患者共5处病灶有残存,对残存肿瘤行补充治疗。两组患者1个月后复查,试验组发现1处病灶残存(1/41),对照组发现7处病灶残存(7/3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完全消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7%vs.80.0%,P<0.05)。试验组患者RFA后即刻及36~48 h CEUS动脉期所测射频灶周围充血水肿带的宽度分别为(6.89±2.73)mm、(4.68±2.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恶性肿瘤RFA治疗后即刻CEUS能及时发现残存肿瘤并指导补充治疗,有效提高完全消融率。
谢璐璐廖锦堂李悦怡黄云周乐杜李文政龙学颖
关键词:肝肿瘤消融技术超声检查
肝总动脉瓣膜性闭塞与介入临床被引量:1
2003年
曹觉李刚李海平陈登明龙学颖曹杰妮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造影术放射学介入性
MRI在甲状腺肿瘤的肿块定位和良恶性判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总结甲状腺肿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评价MRI在甲状腺肿瘤的肿块定位及良恶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收治的经MRI诊断为甲状腺癌的患者60例,总结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将其与诊断金标准(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分析MRI检查诊断累及组织和鉴别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准确率等。结果:MRI影像学结果清晰可见甲状腺肿瘤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界及是否有钙化等重要征象;MRI对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为95.0%。MRI对肿瘤累积膜外脂肪、肿瘤的淋巴结以及肿瘤的食管转移均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结论:MRI影像学检查清晰可见甲状腺肿瘤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界及是否有钙化等重要征象,对临床上甲状腺肿瘤的肿块定位及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张书卿张裘张博洪亮龙学颖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癌
儿童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肝脏受累的CT及MRI表现
目的 探讨儿童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 肝脏受累的CT 及MRI 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实验室、病理检查确诊LCH 肝脏受累的儿童患者的C...
刘慧李文政曹觉龙学颖王小宜
关键词:病理诊断
基于PACS的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评价基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48人为研究对象,分成10组,随机抽取组号分为实验组(n=73)和对照组(n=75)。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应用胶片教学);实验组利用PACS资源,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分为3个步骤。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调查表和测验成绩评价教学效果。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检验水准α=0.05。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更多的实验组学生认为,基于PACS资源的病例导入式教学可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测试成绩显示:实验组测试成绩90~100分及80-89分的学生百分比(14%、75%)明显高于对照组(5%、66%)(χ^2=17.932,P= 0.000)。结论基于PACS的病例导入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临床能力,也让教师及时补漏订讹,使影像学见习教学收到更大的实效,值得推广。
刘慧王小宜李文政龙学颖刘进康杨海霞欧利红
关键词:病例导入式见习教学
4D-flow MR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可视化和血流定量研究
裴贻刚龙学颖李文政
眼眶淋巴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眼眶淋巴瘤CT和MRI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淋巴瘤,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1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6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3例为单侧发病,8例为双侧发病,均累及隔前眶周组织;7例呈肿块型,14例呈浸润型,其中6(6/14)例呈弥漫软组织影,沿肌锥外向眶内浸润生长,呈“铸型样”改变,8(8/14)例软组织包绕大部分眼环,呈“星芒状”改变;CT平扫肿瘤为等密度软组织影,增强后病灶轻至中度均匀强化;MRI平扫肿块在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在T2wI呈低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后病灶中度至明显均匀强化;CT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1%(17/21),MRI诊断结果均符合病理结果(100%,6/6)。【结论】眼眶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陈晨龙学颖田强贺中云向永华
关键词:淋巴瘤放射摄影术磁共振成像眼肿瘤
鼻咽癌放疗患者血清miR-196a表达的临床意义
2020年
目的MicroRNAs(miRNAs)属于非编码蛋白基因,是一类负调控基因表达的小RNA,血清中miRNAs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探讨miR-196a在NP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分析血清miR-196a表达水平与NPC放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6月—2019年6月接受调强放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NPC患者138例作为研究的实验组,同期选取来院健康检查的正常人6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所有患者均于放疗前采集空腹静脉血,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血清miR-196a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196a高表达与NPC患者临床分期及无病生存期(DFS)的相关性。以实体瘤变化和随访结果为评判标准,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A组(放疗癌灶完全缓解)和B组(放疗癌灶部分缓解+放疗癌灶稳定进展);进而分析血清miR-196a表达水平与NPC疗效的关系。结果138例NPC患者miR-196a在血清中高表达122例(88.41%);其中86例临床分期Ⅲ、Ⅳ期NPC患者血清miR-196a高表达81例,16例临床分期Ⅰ期NPC患者血清miR-196a高表达14例,36例临床分期Ⅱ期NPC患者血清miR-196a高表达27例;各组NPC血清miR-196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按放疗效果分析,86例A组患者,血清miR-196a高表达71例(82.56%);52例B组患者,血清miR-196a高表达51例(98.08%),包括稳定进展19例(100.00%,19/19)和部分缓解32例(96.97%,32/33);A、B两组血清miR-196a高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中位DFS(36个月)明显高于B组患者中位DFS(1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miR-196a高表达提示临床NPC放疗预后不佳,该基因有望成为NPC预后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何倩王霜莲周高峰陈会琴冯雪萍龙学颖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实时荧光定量PCR生物标志物
不同注射流率下胰腺、主动脉强化的群体特征及个体差异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对比分析3mL/s及2mL/s注射流率下正常胰腺、主动脉强化的群体特征及个体差异。方法:选取胰腺正常的患者67例并随机分为A组(35例,采用3mL/s的注射流率)和B组(32例,采用2mL/s的注射流率),分别行胰腺层面的系列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获得每个病人胰腺、主动脉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比较两组胰腺、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及达峰值时间,并分别探讨两组胰腺、主动脉强化的个体差异。结果:A,B组胰腺强化峰值分别为(75.7±17.0)Hu和(66.5±16.0)Hu,主动脉强化峰值分别为(226.2±35.2)Hu和(182.8±32.8)Hu,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A,B组胰腺强化达峰值时间分别为(43.9±6.6)s和(55.2±5.0)s,主动脉强化达峰值时间分别为(35.4±4.5)s和(48.0±3.7)s,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A组胰腺、主动脉达峰值强化时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0%和12.7%,B组胰腺、主动脉强化达峰值时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2%和7.7%,A组均高于B组;A,B两组胰腺最佳强化时相时间窗宽度分别为(9.7±4.5)s和(13.7±3.6)s。结论:采用3mL/s的注射流率胰腺和主动脉强化较2mL/s更好,峰值强化时间提前,而个体差异更明显,最佳强化时间窗缩短。
龙学颖曹觉周勉朱智明
关键词:胰腺对比剂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