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忠

作品数:25 被引量:24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反应器
  • 5篇废水
  • 3篇絮凝
  • 3篇絮凝剂
  • 3篇厌氧
  • 3篇厌氧反应
  • 3篇厌氧反应器
  • 3篇生物絮凝
  • 3篇生物絮凝剂
  • 3篇内循环
  • 3篇内循环厌氧
  • 3篇内循环厌氧反...
  • 3篇微生物絮凝
  • 3篇微生物絮凝剂
  • 3篇污泥
  • 2篇蛋白
  • 2篇碘化
  • 2篇碘化钾
  • 2篇饮用水
  • 2篇渗滤

机构

  • 18篇中水珠江规划...
  • 6篇中山大学
  • 5篇嘉应学院
  • 4篇学研究院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河海大学
  • 2篇沈阳市给排水...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环境保护部华...
  • 1篇惠州市环境科...
  • 1篇沈阳远大环境...

作者

  • 24篇黎忠
  • 6篇章万喜
  • 5篇王开峰
  • 4篇彭娜
  • 4篇张修玉
  • 4篇白涛
  • 4篇雷恒毅
  • 4篇涂常青
  • 3篇余光伟
  • 3篇宋宪强
  • 3篇季冰
  • 3篇丁振宇
  • 1篇胡习邦
  • 1篇许振成
  • 1篇肖许沐
  • 1篇赵华荣
  • 1篇赵晓光
  • 1篇宋巍巍
  • 1篇王丽影
  • 1篇胡和平

传媒

  • 6篇广东化工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化工环保
  • 2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人民珠江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第一届珠江水...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动控制实现两级混合床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短程硝化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两级混合床反应器(分别命名为HybridⅠ和HybridⅡ),对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氨氮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混合床由颗粒悬浮载体和固定组合软性填料相结合.试验以反应器的DO、pH、ORP、SS等作为在线控制参数,研究了该反应器在固定温度(28-33℃)、不同进水负荷、DO和pH值下的运行效果,最后在Hybrid反应器的优化控制条件(DOHybridⅠ=(2.0±0.2)m.gL^-1,DOHybridⅡ=(1.5±0.2)mg.L^-1,pHHybridⅠ=8.0±0.2,pHHybridⅡ=8.5±0.2,周期进水量为50L)下,实现了COD的高效去除以及氨氮的短程硝化去除.垃圾渗滤液进水COD和氨氮分别为2300~5700m.gL^-1和580~1150m.gL^-1,两级混合床反应器工艺的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3%和95%左右,总氮(TN)的去除率在82%以上.连续运行过程中HybridⅠ和HybridⅡ反应器的COD最大去除速率分别为1.91k.gm^-3.d^-1和0.75k.gm^-3.d^-1,氨氮亚硝化速率最大分别为0.54k.gm^-3.d^-1和0.33k.gm^-3.d^-1.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耐冲击负荷强,处理效果稳定.
白涛雷恒毅余光伟宋宪强黎忠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自动控制
PIC/A/O/Feton工艺处理养殖废水
2014年
针对养殖废水高COD、高氨氮、高SS的特点,采用PIC/A/O/Feton高级氧化为主体的处理工艺。PIC反应器采用消化污泥接种,A/O段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接种,经过3个月的启动运行,对CODCr、BOD5、NH3-N、TP、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9%、99.1%、96.2%、73.6%和93%,出水各项指标均优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
黎忠章万喜丁振宇乐杰友杨伟龙
关键词:养殖废水A/O芬顿反应
EGSB+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啤酒废水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采用EGSB+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黑龙江华润啤酒有限公司啤酒废水,经过4个月的调试达到满负荷运行,其系统稳定可靠,出水水质远优于《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的排放标准,COD、BOD5、SS、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1%、98.5%、95.4%、82%和86.7%。该工艺是处理啤酒酿造工业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有效方法。
丁振宇黎忠刘贺
关键词:啤酒废水EGSB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
污泥的处置及利用技术探讨被引量:4
2009年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常用的污泥处置及利用技术进行总结与归纳,包括污泥的填埋、焚烧、农用、固化以及生物修复技术等,并对各种处置方法的适用性与优、缺点作出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可为污泥的处置及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季冰黎忠
关键词:污泥生物修复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被引量:27
2010年
生物多样性演变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西双版纳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地的植物、土壤动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不同程度入侵区的植物种类及其重要值差别较大,在重度入侵区,紫茎泽兰的重要值高达237.74%,但随着入侵程度的降低,植物种类有所增加且紫茎泽兰的重要值随之降低;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2)三种入侵区的土壤动物隶属23目,其中弹尾目(Collembola)、蜱螨目(Acarina)和膜翅目(Hymenoptera)为优势种群,三者总量占捕获总数的61.77%;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与密度类群指数均表现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3)土壤微生物可培养数量类群方面,细菌表现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轻度入侵区,放线菌、真菌、自生固氮菌与氨氧化细菌均表现为重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轻度入侵区;多样性指数表现为重度入侵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优势度指数表现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均匀度指数表现为重度入侵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可见,紫茎泽兰入侵地的植物与土壤动物多样性随入侵程度加重而降低,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却随入侵程度加重反而呈上升趋势。今后,加强室内模拟与野外定点长期观测相结合试验是探究紫茎泽兰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机制的研究方向。
张修玉许振成宋巍巍黎忠赵晓光胡习邦
关键词:紫茎泽兰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
市政道路配水管道的工程设计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系统的介绍了市政配水管道的选择,管道线位和材质的确定,管道附属设施的设置以及管道施工过程中的要领及注意事项,以期为配水管道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丁振宇黎忠于兴章万喜乐杰友
关键词:市政道路配水管道工程设计
铬(Ⅵ)-碘化钾-罗丹明B-PVA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铬(Ⅵ)被引量:1
2009年
建立了铬(Ⅵ)-碘化钾-罗丹明B高灵敏显色体系,在酸性介质中,铬(Ⅵ)将I-定量氧化成I3-,I3-与罗丹明B在聚乙烯醇体系中形成缔合物,通过光度法测定缔合物的吸光值,间接测定水中痕量铬(Ⅵ)。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90 nm,在避光条件下可稳定约1 h。讨论了酸度、试剂用量及共存离子对测试的影响,方法在0 mg/L^0.800 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为0.011 mg/L,标准溶液测定的RSD为2.0%,模拟污水加标回收率为97.5%~104%。
彭娜王开峰涂常青黎忠
关键词:碘化钾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
自动控制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在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对其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该自动控制技术的设计方法及应用实例,并对自动控制及手动控制运行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自动控制技术能较好地适应水质波动大的垃圾渗滤液,同时较好地解决了设备的防腐蚀问题。
白涛黎忠雷恒毅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自动控制腐蚀性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及安全保护对策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现状及其成因,并分别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水源地水质保护、水源地保护区管理、水源地保护工程措施和饮用水水源地监控体系等方面给出了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保护的对策措施,最后提出了实施分质...
黎忠季冰
关键词:城市群饮用水水源水质分析珠江三角洲
重污染感潮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释放规律研究被引量:48
2008年
以珠江流域重污染感潮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累积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静态条件和模拟感潮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严重,Cu、Zn、Cr、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83.96、1791.60、117.84、1662.92和3.71mg·kg-1,均大大超过广州市土壤背景值;各金属的富集程度为Cu>Zn>Cr>Cd>Pb,其中Cu的富集程度已经达到6级,为极强污染;各重金属元素在底泥中的变异系数较小,沿程分布比较平缓,Cu与Cr、Cd与Cr之间的相关性良好.以广州市土壤背景值为参比值进行评价,郭村涌底泥中的重金属生态危害顺序为Cd>Cu>Cr>Zn>Pb,总体表现为极强的生态危害程度.与静态释放相比,感潮作用可明显加速底泥重金属的释放,其平均释放速率提高了0.77~4.20倍,释放量增加了0.32~1.78倍,同时涨退潮过程低水位时段较之高水位时段底泥重金属释放平均速率增加0.48~3.33倍.
宋宪强雷恒毅余光伟白涛俞强黎忠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