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重控制对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 黄芯
- 宫腔镜及经阴道B超检查诊断绝经后出血的临床探讨
- 2007年
- 杨冰叶元王晓谦黄芯
- 关键词:绝经后出血B超宫腔镜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被引量:4
- 2013年
-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孕期常见的一种多基因遗传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近年来GDM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黄芯黎萍姚军
- 关键词:糖尿病妊娠胰岛素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时间探讨与围产结局分析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期待治疗的可行性与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发病孕周分成3组,分析各组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期待治疗时间及围产儿结局。结果: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合计发生率A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进一步进行趋势χ2检验发现合计发生率有随孕周增加而减少的趋势(P<0.01)。围生儿死亡率随发病孕周增加3组指标有降低的趋势。期待治疗时间A组为(9.1±2.3)d,B组为(11.9±2.6)d,C组为(5.4±2.3)d。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母亲并发症发生率高,围产儿预后不佳,且发病越早母儿预后越差。严格选择病例进行短期的期待治疗是可行的,时间以1~2周为宜。
- 劳一平李昱川彭凌湘钟萍黄芯
- 关键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并发症预后
- 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早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20例足月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根据观察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母体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母体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均是新生儿感染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早产产妇血清IL-17与胎盘IL-17 mRNA、血清IL-21与胎盘IL-21 mRNA、血清IL-22与胎盘IL-22 mRNA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早产产妇血清IL-17、IL-21联合IL-22预测新生儿感染发生的AUC为0.910。结论: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升高均与新生儿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血清IL-17、IL-21联合IL-22预测新生儿感染的效能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黄芯莫训群邓熹沈永龙谭媛
- 关键词:早产胎盘IL-17IL-21IL-22新生儿感染
- 抵抗素、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 目的:通过检测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减退(IGT)组及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孕妇糖耐量试验(OGTT)与同步胰岛素释放试验时各个检测时段各组的血糖值及胰岛素水平,并且对三组孕妇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血浆抵抗...
- 黄芯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抵抗素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
- 文献传递
- 双胎妊娠孕期体质量增长与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孕前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双胎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的适宜值,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13例双胎孕妇,按照中国肥胖问题研究专题组提出的判断标准,按孕前BMI将调查对象划分为4组:<18.5 kg/m^(2)为低体质量组(10例),18.5~24.0 kg/m^(2)为正常体质量组(192例),24.0~28.0 kg/m^(2)为超重组(93例),≥28.0 kg/m^(2)为肥胖组(18例)。按照IOM推荐的双胎足月孕期增重范围,分为增重不足组(120例)、增重适宜组(153例)和增重过多组(40例),研究孕期增重与母体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关系。选择孕周≥37周且活产双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500 g的孕妇共计131例,计算不同BMI双胎孕妇孕期增重的P_(25)~P_(75),确定孕期体质量增长的适宜范围。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孕前正常体质量组相比,孕前超重组及肥胖组均减少了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500 g的风险[超重组(OR 0.551,95%CI 0.334~0.909),肥胖组(OR 0.321,95%CI 0.115~0.891)],孕前超重组出现新生儿窒息的风险减少(OR 0.353,95%CI 0.151~0.826),但孕前肥胖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OR 3.914,95%CI 1.443~10.618)及子痫前期(OR 5.147,95%CI 1.715~15.451)的风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孕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期增重不足增加早产(OR 3.297,95%CI 2.000~5.433)和至少有1个为小于胎龄儿(OR 2.732,95%CI 1.648~4.530)及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500 g (OR 3.922,95%CI 2.319~6.635)的风险,但是可降低剖宫产风险(OR 0.407,95%CI 0.217~0.765);与孕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期增重过多则增加妊娠期糖尿病(OR 2.558,95%CI 1.254~5.219)及子痫前期(OR 3.429,95%CI 1.475~7.970)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孕周≥37周分娩,且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500 g的131例孕妇,孕期总增重P_(25)~P_(75)范�
- 莫训群乐江华黄芯冯艳
- 关键词:双胎妊娠体质量指数
- 加强血糖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加强血糖控制对于改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母体及新生儿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临床资料完整的GDM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以下简称对照组,52例)和血糖控制不良组(以下简称观察组,48例),并且选取同一时期在该院分娩的正常孕妇6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各种妊娠母体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62、10.972、10.907、9.862和11.322,均P〈0.05),各种母体并发症中,观察组孕妇羊水过多、终止妊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37、4.558和4.187,均P〈0.05),对照组孕妇只有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2,P〈0.0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49、0.270、0.313和0.445,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各种新生儿并发症(除新生儿死亡外)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449、3.979、11.322、13.956和t=16.558,均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04,P〈0.05),对照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9,P〈0.05)。结论强化对GDM孕妇加强血糖控制能够有效降低GDM患者的母体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 黄芯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血糖
-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被引量:1
- 2010年
- 劳一平邓燕贤黄芯
- 关键词:产后出血子宫动脉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