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育南 作品数:15 被引量:52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东莞市虎门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治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并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并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63例,占42%;致残57例,占38%;死亡30例,占20%。结论:针对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综合分析,及早明确诊断,正确处理降颅压与休克的矛盾和及时手术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沈其猷 刘彪 黄育南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闭合性腹部损伤 早期诊治 降颅压 致残 生长激素加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加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治疗组术后第2天开始肠内营养(EN)支持,同时每天联合应用GH,连用1周.对照组术后第2天开始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测定手术当天、术后第2天(营养支持第1天)和第3、7、14、21天的多项营养指标,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血清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清蛋白和氮平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平均入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21天GCS评分>8分的病人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长激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迅速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而且可缩短入住ICU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沈其猷 黄启锐 杨宇 黄育南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生长激素 早期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老年人闭合性腹部创伤早期诊治的临床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闭合性腹部创伤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的方法,防止误诊或漏诊,以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老年人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伤后12h内确诊83例(65.9%),12~24h间确诊30例(23.8%),伤后24h作出诊断者14例(11.1%)。126例中111例行手术治疗,15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死亡14例,死亡率为11.1%,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结论老年人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理特点有其特殊性,且对创伤的耐受性差,伤后临床表现不明显,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因而应根据其损伤特点,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和合理选用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可早期明确诊断。通过采取及时手术,重视围手术期处理,保护各重要脏器功能,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措施,可降低死亡率。 沈其猷 刘彪 李培 黄育南关键词:老年人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处理 66例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特点,以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胸腹联合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开胸手术18例,开胸+剖腹手术20例,胸腔闭式引流+剖腹手术28例。结果66例患者中,术前或第1次手术中明确诊断60例,占90.9%;膈肌破裂漏诊4例;膈肌破裂误诊2例。治愈60例,占90.9%;死亡6例,占9.1%,死亡病例均因心血管损伤致严重失血性休克。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重,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和合理的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积极抗休克、实行重症监护和防治并发症等措施非常重要。 沈其猷 刘彪 李培 黄育南关键词:胸腹联合伤 膈肌破裂 手术治疗 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防治的影响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防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型颅脑损伤需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选择可冲洗套管,对照组选择常规套管,实验组定期对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两组分别于气管切开后48h、7d、14d同步行咽试子、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检测。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22.5%,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45.0%;肺部感染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63.0%。结论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的移行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引流气囊上滞留物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沈其猷 黄育南 黄德城 黄素萍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气囊上滞留物 肺部感染 早期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早期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160例该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3例和对照组77例,实验组伤后早期加行支气管灌洗,其他治疗措施基本相同。结果:实验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22%,对照组36%,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肺部感染率43%,对照组78%,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肺部感染持续平均时间6.8±2.2d,对照组16.2±3.4d,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支气管肺泡灌洗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和ARDS,并缩短肺部感染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沈其猷 杨宇 黄育南 黄素萍关键词:颅脑损伤 吸入性肺炎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孟鲁司特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12周的药物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其中痊愈患者29例(72.5%),好转8例(20.0%),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患者共18例(45.0%),好转10(25.0%),无效12例(30.0%),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可以采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药物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黄德城 黄育南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诊治体会 2015年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观察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及酸碱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98.1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7.2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患者来讲,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酸碱度等指标,而且还能改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黄育南 黄德城关键词:左心衰 无创呼吸机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血氧分压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后续救治的影响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后续救治的影响。方法将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76)采用了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对照组(n=74)采用了常规液体复苏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平均输液量为(2069±338)ml,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为18.4%,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为13.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为11.8%,脓毒血症发生率为18.4%,病死率为23.7%;对照组平均输液量为(2975±527)ml,ARDS发生率为32.4%,ARF发生率为14.9%,DIC发生率为20.2%,脓毒血症发生率为27.0%,病死率为31.1%。组间比较除ARF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既可降低ARDS,DIC和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又不增加ARF的病发率,同时也能降低胸部创伤病死率,是安全的液体复苏方法。 沈其猷 李培 赵涛 刘彪 黄育南关键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严重胸部创伤 限制性液体复苏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ARF 输液量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EN)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特点、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360例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入住ICU后进行GCS评分,置鼻胃(肠)管,48 h后开始EN,观察伤后第7 d EN最大输注量(mL/d)、过渡至完全肠内营养(TEN)的时间(d)、伤后第7 d实现TEN的病例数及血糖和血清清蛋白(ALB)和谷丙转氨酶变化,记录各种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颅脑损伤后早期EN并发症发生特点:伤后1周内以腹胀、呕吐、反流和误吸为主,1周后以腹泻为主;腹胀和呕吐的发生与鼻饲管所在位置有关,腹泻发生与GCS评分和ALB水平呈负相关;GCS评分越低,EN耐受的最大输注量越低、过渡至TEN的时间越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亦增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与其损伤程度、血清清蛋白水平等因素呈负相关;使用鼻肠管可降低腹胀和呕吐的发生率。 沈其猷 黄育南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