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头痛宁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分析头痛宁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头痛宁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给予头痛宁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56.7%;研究组住院时间(8.1±2.0)d短于对照组(20.1±3.5)d;研究组患者临床满意度92.3%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头痛宁卡马西平联合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提高疾病治愈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黄晓安惠娟
- 关键词:卡马西平三叉神经痛
- 丙戊酸钠单药对癫痫患儿血清T_4、T_3、FT_3、FT_4及TSH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分析丙戊酸钠单药对癫痫患儿血清血清中甲状腺素(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影响。方法 41例癫痫患儿作为观察组,41例同期查体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丙戊酸钠单药,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查体时空腹抽静脉血3 ml。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用药后3个月、6个月抽取静脉血3 ml,并加入EDTA抗凝管中,检测血清T4、T3、FT3、FT4及TSH水平。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有效为35例,占85.36%(35/41),无效为6,占14.63%(6/41),甲状腺功能未见有显著低下的临床表现。观察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4、T3、FT3、FT4及TSH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不会因癫痫本身发生改变,丙戊酸钠单药也不影响甲状腺功能,由于本文研究样本量较少且治疗时间短,此类药物是否远期影响患儿甲状腺功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 余晓斐黄晓
- 关键词:癫痫丙戊酸钠甲状腺激素
- 拉莫三嗪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在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治疗方法 ,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阶段和联合用药阶段本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44/50)、84.0%(42/50),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在联合用药阶段明显比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阶段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阶段中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在再发患者和控制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了26.0%。结论拉莫三嗪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余晓斐黄晓
- 关键词:拉莫三嗪癫痫患者
- 脑脉泰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分析脑脉泰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VD患者8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仅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脑脉泰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两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TNF-α、IL-6、CRP水平变化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5,P=0.007);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MMSE评分、ADL评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TNF-α、IL-6、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VD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智力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 黄晓
- 关键词:脑脉泰胶囊奥拉西坦注射液血管性痴呆
- 两种强化降脂方案用于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强化降脂方案在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老年患者采取2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并以2.1 mmol/L为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值的强化降脂方案治疗,治疗组老年患者采取4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并以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准的强化降脂方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蛋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以及血糖等水平。结果治疗组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治疗组之后降脂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脂蛋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以及血糖等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采取4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以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准的强化降脂方案治疗,临床疗效优于采取2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2.1 mmol/L为脂蛋白达标值的强化降脂方案临床疗效,同时两种强化降脂方案均有着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黄晓余晓斐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静脉泵控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及控制继发性再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可能机制。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2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2例,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微量泵静脉泵入,共7d;对照组40例,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静滴,2组其余基础治疗均相同。2组均在入院时、入院后1、3、7、21d行头颅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并给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时及28d后行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出血急性期给予尼莫地平降压止血治疗,不仅可以降低血肿扩大及再出血的发生风险,减轻血肿周围水肿带,且可以降低致残率,改善临床转归。
- 蔡卫卫吕建周王化贤李建辉黄晓于亚亮宋元贞许红霞王东生
- 关键词:脑出血继发性出血尼莫地平
- 尼莫地平预防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预防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选出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对2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血肿体积以及入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记录。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血肿均明显扩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相比扩大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等级在2组患者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医学(P<0.05),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相比,痊愈率高,无效率低,预后好。结论尼莫地平能有效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值得推广。
- 李建辉王化贤许红霞吕建周庞利红黄晓
- 关键词:尼莫地平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
- 马来酸氟伏沙明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马来酸氟伏沙明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马来酸氟伏沙明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分别检查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心电图。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马来酸氟伏沙明组和阿米替林组患者治疗后2、4、6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马来酸氟伏沙明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马来酸氟伏沙明抗抑郁的作用显著,疗效与阿米替林相仿,患者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少且程度轻,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首选药物。
- 黄晓吕辰菲
- 关键词:阿米替林脑卒中后抑郁
- 尼莫地平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作用
- 2016年
-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最危险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是困扰神经内科多年的难题。尼莫地平曾广泛用于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梗死和血管痉挛,具有确切的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本研究评价尼莫地平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作用。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1-10—2013-10住院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
- 黄晓王化贤吕建周许红霞
-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出血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