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善英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率变异性判断室性早搏性质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对小儿室性早搏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从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的患儿中,选取心肌炎并室性早搏患儿(A组)18例,特发性室性早搏(PVCs)患儿(B组)25例,另选心电图正常的查体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C组),采用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法,比较各组的心率变异性。结果与C组比较,A组时域指标SDNN、SDNN Index、PNN50、SDANN、RMSSD均显著性降低(P〈0.05或0.01);B组SDNN、PNN50、RMSSD降低明显(P〈0.05)。A组较B组SDNN、SDANN、RMSSD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室性早搏患儿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PVCs以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为主,心肌炎患儿存在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的损伤及平衡失调,两者HRV改变存在差异,提示心率变异性分析可为小儿频发室性早搏的性质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 魏善英王亚利王立杰
-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频发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
- 肺炎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改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时心肌损伤标志物活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肺炎组44例(重症组9、轻症组35例),对照组体检正常儿42例检测心肌酶(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Y())活性,进行三组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活性值的比较。结果:肺炎组患儿的各项心肌损伤标志物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重症肺炎组患儿CTnI(66.7%)6/9例升高,CK—MB(55.6%)5/9例升高,而轻症肺炎组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小儿CTnI值在正常范围内,轻症肺炎组患儿CK—MB(42.9%)15/35例升高。肺炎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以MYO恢复最快(约起病后1周),其他依次为α-HBDH、CTNI、AST、CK—MB。结论:小儿肺炎时心肌损伤标志物活性呈不同程度增高,以AST活性增高最常见;重症肺炎时常有二项或三项心肌损伤标志物活性同时增高;但以CTNI特异性最高,CK—MB敏感性最高。
- 吴少君王亚利魏善英
- 关键词:肺炎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损伤小儿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率变异性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VMC患儿56例,将其分为心肌酶异常组(13例)、心律失常组(16例)、心律失常并心肌酶异常组(27例),另选门诊健康查体患儿20例为正常对照组,4组患儿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法,对各组的HRV参数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分析VMC伴心肌酶异常和心律失常时的心率变异性差异.结果 HRV时域指标(SDNN,SDNN Index,PNN50,SDANN,RMSSD)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与Ⅳ组,即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律失常两个亚组与心肌酶异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律失常两亚组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VMC患儿无论并发心肌酶异常或是心律失常均伴有心率变异性参数的降低,心律失常较心肌酶异常时各HRV参数亦有减低,以SDNN,PNN50,SDANN,RMSSD降低更明显,提示VMC患儿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伤,且出现心律失常时自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更严重.HRV分析可为VMC的临床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魏善英王亚利王立杰
-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动态心电图病毒性心肌炎小儿